长株潭一体化与湖南经济中部崛起

时间:2022-07-27 11:16:06

长株潭一体化与湖南经济中部崛起

在我国经济20多年的快速发展期间,无论是经济特区的建立,还是西部大开发,以及2003年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均无缘于国家的开发重点,如今成为发展速度最慢的地区。2000年到2003年间,东、中、西部地区的GDP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3.29%、10.53%、11.89%。于是理论界相继提出东西部“挤压论”,中部“塌陷论”等,中部的定位和走向引起广泛关注。在2004年全国人代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为国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在2004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部崛起”的提法,首次出现在当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当中。

中国的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六个省,土地面积约10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0.7%,拥有3.61亿人口,占全国的28.1%,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23%,是中国主要的动力和原材料输出地区、粮食主产区之一。

作为中部六省中的一员,湖南必须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这一重要机遇,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加快发展步伐。湖南经济要在中部崛起,必须依照非平衡理论的要求“选对点”。所谓“选对点”就是选择有重大经济战略意义的重点城市或城市群,通过政府努力将其打造成“经济增长极”,利用“极化效应”带动周边经济发展。针对湖南的现状,选择长株潭城市群作为经济增长极,是使湖南经济在中部崛起的最佳通道。

一、长株潭一体化的现实可行性及其战略意义

位于湖南中部的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型分布,彼此相距不过30~50公里,形成一个特殊的城市密集区,该区域是湖南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该区域内有湘江直接把三地联系在一起,又有4条铁路和7条高等级公路等重要交通干线分别在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将三市连结起来。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对湘鄂赣三省城市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以长沙为代表的长株潭地区是最具有发展爆发力的。长株潭三市产业各有特色,长沙的工程机械、卷烟制造,株洲的冶金、电力机车,湘潭的钢铁、电机等,都具有与世界同步的先进技术。随着长株潭宣传力度的加大,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已经进入国家的决策视野,已被列入“十五”规划城市发展专题,世界银行也将长株潭三市整体纳入CDS(城市发展战略)计划。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以长株潭城市群作为湖南经济的增长极,能发挥辐射力,以点带面,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利用资源,提高区域竞争力,把湖南经济推向新的发展高潮。打造长株潭一体化,不仅可以充分发挥长株潭在全省

经济中的引擎作用,而且将带动整个中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实现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

二、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的战略重点

1、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筑一体化的平台。在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加强长株潭城市群内的交通、通讯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与协调,制定长株潭一体化交通网络规划,加快实施三市公交同城化,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节约投资,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率。

2、加快区域内产品和要素流动,促进市场一体化。在推进长株潭一体化过程中,必须打破行政关卡和地方保护主义,完善和发展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区域共同市场,保证区内各城市间和区内外之间的生产要素得以自由流通和重新组合。区域市场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劳动地域分工和地区间的专业化与协作,从而获得分工和贸易的比较利益。

3、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一体化。长株潭城市群在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结合区域规划和自身优势特点,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制定有利于优势产业的发展,符合未来发展的产业政策,提高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互补性。要率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并不断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优化。

4、城市超前规划,促进地域结构一体化。要有超前的规划建设意识,在地域空间结构上应进行统一规划,使三市适度向心发展,有利于整体效益的发挥。

5、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环保一体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污染控制,从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这不仅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发展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的要求。由于3座城市呈“品”字型分布,上下有湘江贯通,要从整体出发而不能只从本市出发考虑工业布局和废水排放,因此环保一体化十分必要。

三、推进长株潭一体化的战略对策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城”,到八十年代的“长株潭经济区”,到九十年代末开始提出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提出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目前面临最大问题是经济一体化进程缓慢,各级政府应当转变角色,打破传统观念,积极促进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1、完善长株潭城市群协调机制。由于长期受行政区划的束缚和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长株潭城市群内各城市均以追求GDP和财政收入增长为主要目标,政府不仅为保护本地利益,防止税源外流,往往以行政手段干预要素流动,制造区域壁垒。长株潭城市群高层次、全方位、大跨度的运作,涉及多市县、多部门、多行业,应有一个统一的由各级政府共同授权的权威的管理协调机构,构建一个以空间资源分配为核心的地域空间管治体系,并制定能被各级政府所共同认可的制度和政策。

2、加快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网络建设。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核心是经济网络的建设。因此,实施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宏观管理部门要立足国际国内大市场,着眼于提高三市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提高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搞好经济战略规划,科学地定位长株潭的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在整合长株潭三市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上,要突出各自特色,在互补中形成整体优势。例如,在工业结构上,长沙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卷烟为主的轻工业有一定基础,株洲的交通机械有色冶金,湘潭的冶金光机电等各有优势,只要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适当调整,就会形成合理的结构与布局。

3、制定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循环经济统一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大气环境在同一主导风向下,受纵贯湘江走廊的大气流场控制,其水环境基本上属于湘江干流的集雨区范围,污染程度依次叠加,其辐射、垃圾与工业渣污染因地域与交通上的联系而紧密相关。除此以外,长株潭城市群生态敏感区多,产业结构仍以污染较重的二产业为主,污染十分严重。所以应从系统观点出发,把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看待,关注整个区域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目前,长株潭城市群已经制定了统一的区域环境规划,并开始重点实施湘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工程,同时也应该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编制各类规划,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出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目标及分阶段推进计划。

上一篇: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资使用效率 下一篇:构建和谐社会与财税改革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