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学科分层走班教学 构筑高效课堂

时间:2022-07-27 10:39:54

实施学科分层走班教学 构筑高效课堂

【摘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各科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做到使全体学生在学习中都能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学科分层;走班教学;全员管理;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普通高中合点并校,平行班学生从几百人猛增到千人以上,学生偏科现象普遍存在,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同一学科相差几十分或上百分,各方面差异很大,对学校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及课堂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实施学科分层走班教学是构筑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

学科分层走班教学,指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等差异,划分层次,分学科走班上课,并对各教学班相应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目的

由于学生个性差异,学生各科成绩均不相同,有的学生语文好,有的学生外语、数学好等等,在同一个学科课堂里,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消”。实施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同一学科学习水平相近的学生编到一个教学班,缩小学生之间在各学科知识掌握程度、知识应用上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学,发挥其特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学习得到优化。

二、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依据

学科分层走班教学,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最大的成功与自信。

二是符合学生在发展中客观存在的需要。每个人都受到不同的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这必然使学生的发展存在着客观差异性,学科分层走班教学就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有的放矢、区别对待。

三是符合课堂的教学原则。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目标分层、教学分层等,符合“因材施教”原则。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涂艳国认为,将相近水平的学生适度集中,有利于达到教育效果最大化,“学科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符合中国国情,更符合普通高中的校情。

四是符合基于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的要求。新课程倡导:应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主要模式:

1、分层编班

根据学生各学科原有的基础和一般学习可能性,对学生高一入学成绩和高一、高二期中、期末成绩进行分析,采用“学生自我申报,老师指导建议,个别协商调整”的方法按照一定比例,将学生分成A、B、C三层,分别编入不同的班级。

分层编班并非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而是组成新的教学班集体(A、B、C、教学班)。“走班”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学习各学科文化课的时候,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课。“走班”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教学班的学生分别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

分层时应遵循(1)主体性原则,即在教师的正确指导的同时让学生自己做出选择,教师不能代替或强迫学生做决定;(2)动态性原则,即学生分班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学习情况及时调整的,这对激励学生的上进是非常有益的。

2、分班教学

学校有计划安排各学科的课时、教学时间、编排学校总的课程表、上课地点。每个学生都有一张独一无二的课程表,每个人根据自己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班。各层次教学班级的教师在备课、讲授、布置作业、辅导等环节上有所区别、各有侧重。

各层教学班对学生的教学要求:

A层学生本学科基础扎实,学习成绩优秀。教学目标采用:灵活运用,主动出击,拓宽思路,提高能力;施教上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做到少讲精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技能技巧;训练上设置拓展性练习,探索性练习,要求一题多解,引导多角度思考,举一反三,启迪思维,培养创造能力;辅导上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知识竞赛、讲座等,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B层学生智力因素较好,有一定潜力,但学习缺乏刻苦精神,学习兴趣有偏差,成绩忽上忽下。教学目标采用:课标要求,夯实基础,分步前移,反馈回授;施教上做到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训练上设置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所选择的课题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辅导上鼓励多提问,进行知识的研究,要求达到“大纲”要求,发展综合能力。

C层学生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对差些,学习上感到吃力,成绩不理想。教学目标采用:降低起点,补缺补漏,扶着上马,多方鼓励;施教上浅讲多练,掌握基本方法,依据“大纲”落实单一知识点,要求低,坡度小;训练上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以模仿性学习为主;辅导上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弄懂基本概念,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3、积极开展全程全员管理

分层走班学生的流动性很大,为班级管理增加了难度,针对这种情况设置教学班主任,任课教师都是所带教学班的班主任,实行行政班和教学班动态双轨管理。

四、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主要优点:

1、借助学校的整体力量,成立管理组织系统,使分层从一些老师自身行为变为学校行为,它能较好地突破班级授课制难以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局限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学有所得,有所进,并最终共同发展。

2、分层教学的实施充分地考虑到各层教学班学生的需要,教学班的教学进度可以不同,深度、广度不同,教师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完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各层次学生得到更多的关爱,激发了学习兴趣。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使优秀生拔尖;中等生争优,促进了中等生的提高;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克服了“破罐破摔”等不良心理现象;学生成为分层教学的最大受益者,进而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

2、各教学班学生的基础相近,智力水平基本相同,教师在教学中按照同一水平的学生备课、施教、训练、作业、辅导,减轻了教师的过重负担,学生既有竞争意识,又有合作意识,对后进生要保“底”,达到“大纲”要求;对优等生不封“顶”,可以超“大纲”超进度;对普通生要向优等生看齐,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促进教师的科研能力。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心中装着每一个学生,从分层备课到分层施教,从分层布置作业到分层合理评价,这些都要求教师有合作精神,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机智。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调整策略,从而促进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发展。

实施学科分层走班教学不仅让基础良好的学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还让原来容易被忽视的学生有了进步的平台。让学生找到了生活的尊严和自信,这也是高中教育教学的有益探索。

作者简介:中学数学高级教师,班主任工作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届“高中数学十佳教学能手”;乌鲁木齐市第二届“优秀青年教师”。全国现场大赛课一等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说课讲课评比一等奖;乌鲁木齐市说课讲课评比一等奖。自治区高考模拟命题专家组成员。现任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高中部德育处主任、高中部数学任课教师。

上一篇:康际武与铸字制版工业同业公会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