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计算教学的误区和处理策略

时间:2022-07-27 10:16:40

试论计算教学的误区和处理策略

摘要: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是,长期以来,计算教学却得不到师生的青睐。新课改后,广大教师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注重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重视口算、估算等,给计算教学带来了新气象,但不可避免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往往造成“高耗低效”现象。本文重点分析研究了计算教学中出现的三个常见误区,并提出相应的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计算教学 有效 误区 对策

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领域。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意志、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然而我们发现,现在许多学生的计算能力却在下降,具体表现在计算的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等。学生的计算能力没有得到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相应发展,造成“高耗低效”的局面。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计算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并加以分析、思考,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计算教学带来一些帮助。

误区一:算法多样化变为“形式化”。

“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改革的创新之举,它一改传统计算教学中算法单一的局面,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是现今计算教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可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光环下,有的教师对算法只求量上的“多”,学生展示同一思维层面的算法,教师一概叫好,并不管思维水平是否有提升。一旦少了某种方法,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引导。有的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意图,想一些低价值、原始的方法来充数,这样一来,往往讨论一道题目就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且算法虽然多了,却没有适时优化。在计算时,只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计算方法都没有掌握。

对策:“提倡算法多样化”, 应该从“多样化”和“优化”两个层面来理解。所谓“多样化”是指“群体的多样化”,是学生不同个性和不同思维结果的展现。所以在引发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有更多的尊重和鼓励。而“优化”是指“个体的优化”,它是在多种方法的比较中所产生的相对性。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交流、评价、体验,在感知不同方法中,以“尊重、接纳、欣赏”召唤孩子的思维创新,让学生在多样化的交流整合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实现算法的最优化和多样化。

误区二:重法则,轻算理。

小学数学计算中有诸多的计算法则、计算公式,它们是我们计算的依据。学生掌握并理解算理,是计算教学的灵魂。但是有不少教师的头脑中有重法则,轻算理的思维。如当学生计算小数加减法数位没有对齐时,教师大多数情况是简单地说明是小数点没有对齐,用法则来衡量学生是否“违法”,对于深层的原因,算理方面的原因提及过少,甚至只字不提。对于计算圆锥的体积时,少数学生总是忘了乘三分之一。有的教师就责怪学生,给了公式你都不会用。其实出现这样错误的原因,这与我们教师重法则,轻算理的教学行为有关。

对策:加强操作,寻求算法与算理的平衡。操作是帮助学生探索算法,抽象算法的手段。按照《教学论》的观点,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因此必须要在直观的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操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结果的追求、对算理的理解上,还应及时地概括和提炼出算法。引导学生在头脑里面想一想自己的操作过程,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帮助学生实现“实物操作”向“算法操作”的自然过渡,让学生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逐步演变过程,逐步摆脱对操作的依赖,从而促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误区三:口算就是简单的笔算。

当前,不少教师对于口算与笔算的内涵及相互关系理解不透,对口算教学存在着误区,认为口算就是简单的笔算。口算一般步骤少,运算过程简单,以至于不必在纸上列竖式就能在头脑中很快得出结果,于是将口算看成是简单的笔算。认为口算与笔算无质的区别,而仅是简单与复杂的区别,或是运算时间长短、运算步骤简繁的区别。

对策:众所周知,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熟练地口算,特别是基本口算,对笔算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以上比较表明,口算与笔算有很大不同,是两种相对独立的运算方式:口算不仅是作为笔算的台阶,更是一种具有独特思维价值的内容,是课程中独立的部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到:心算是“用你的脑子去算”,而不是“在你的脑子里算”。

陈旭远在《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中这样表述教学有效性的概念:“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久而复杂的过程,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要把它和目前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着力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高耗性。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真正推崇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这样我们的计算教学才能摆脱低效,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陈旭远;

3、《教学论》,布鲁纳。

上一篇: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法初探 下一篇:画龙点睛,美仑美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