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与实践

时间:2022-07-27 07:09:31

独立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与实践

当今的语文高考不仅加大了阅读量,设题方式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应更加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把以教师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完成教材所规定的阅读目标的同时,增强学生独立阅读的意识,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从而实现独立性阅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本人立足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长期实践,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一、增强学生独立阅读的意识

1.激发独立阅读的内在动机

就其本质来说,阅读是一种交际行为,是有目的地获取书面信息、复杂的、主动思维的心理活动,是读者根据自己的已有信息、已有知识和经验对信息进行筛选、验证、加工和组合的思维过程;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认知行为。独立阅读是一种个体活动,只有动机才能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既定目标,从而调动进行阅读的内部动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因此,激发内在的阅读动机是提高独立阅读效率的重要保证。

2.充分认识独立阅读的好处

独立阅读要求阅读者首先要明确阅读目的,注重阅读中的思维参与,阅读者从接触题目起就要联想,就要猜测。由于阅读中读者与作者处于一种“对话”状态,读者对作者的意图不但清楚,还可能加以评议,因此,印象要比被动阅读深刻得多。同时,由于独立阅读把被动阅读的接受变为验证,速度必然大大提高,有时甚至可以跳读。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明白独立阅读的目的,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使学生的阅读过程是独立的、可持续的,为以后的“终身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自由搏击于知识之海中。

二、营造独立阅读的良好氛围

1.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完成角色转换

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同时,教师要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完成角色的转变。

教师在独立阅读教学中应该是:

(1) 阅读策略的设计者

教师应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阅读策略,安排阅读训练,开展阅读活动,以保证阅读计划的顺利实施。

(2) 阅读智慧的启发者

教师要善于采用启发式教学来诱导学生,引导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获取信息,寻求结论,创造性地指导阅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信息的同时,也锻炼了获取知识的能力。

(3) 阅读活动的监控者

在课堂阅读活动力中,教师应控制阅读活动的节奏和时间,保证阅读活动的流畅、高效,使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收到实效。

(4) 阅读成果的评估者

对于学生阅读任务的完成情况,策略掌握实施情况,教师应给予恰当的反馈和评价。使学生既能体会成功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及时调整改进自己的阅读行为,以确保独立阅读的实效。

2.建立和谐关系,创设独立探究氛围

对于学生来说,能力是教不出来的,只有在有目的指导下,通过亲身实践活动,独立探究活动才能培育出来。教师要把创设最佳的学习精神状态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因而,课堂教学过程必然有个宽松的主体参与环境和愉悦的探究氛围。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才能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才能敢于探究。

(1) 创设民主情境

教师用现代教育观审视课堂教学,调整师生、学生之间关系,使课堂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中展开,使学生有探究的机会。

(2) 创设乐学情境

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构造美境、趣境、奇趣等创设乐学情境,使学生有乐于探究的心情。

(3) 创设悬念情境

在阅读课中,根据课文内容或实际的教学需要,设置悬念情境,可以在学生的心理上形成一种强烈的挂念,使学生产生企盼,渴知的心理状态,由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而主动地思考和探究,使学生产生急于探究的心理。

(4) 创设成功情境

“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是主体探索不断深化和探究步骤不断升级的重要保障。成功既是探究的结果,更是探究的起点。成功情境的创设是引发主体探究。促进主体探究,巩固主体探究的最佳手段。阅读教学中,由于阅读答案的回答相对具有可组织性,学生只要找准了方向,可组织不同的语言来回答,因而,可更多地创设成功情境,让学生体验语文阅读给他带来的乐趣,使学生想再次探究。

3.抓住独立阅读“质疑”这一关键环节

(1) 重视课前预习,独立寻疑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老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寻找阅读课文时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预习研读,能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课堂变教师包场为教师导演,学生被动接受为独立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重视学生质疑,进行“问题教学”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课堂上要让学生思考,必先教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独立探索地学习。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研读,互相议论,独立探索解决。这种教学既真正达到以学生的问题不断提出为教学的开始,至学生锲而不舍地解决问题为成功的归宿,教学十分有效和积极。

(3) 重视自读感悟,倡导合作学习

阅读,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协作学习,伙伴的交互作用,在相关内容的理解,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上具有关键作用。阅读并非全是个人的事,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顾炎武说:“独学之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题。这时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拨,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就是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加深理解,进行独立读书,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语文教学工作努力达成的目标之一,着眼于学生的“终身阅读”,增强学生独立阅读的意识,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这是广大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积极探索,不断努力,使学生真正能独立阅读,增进人与人之间交流,畅游于世界文学海洋。

上一篇: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下一篇:浅议新课程标准下化学的教学改革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