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初中数学学困生有效参与课堂合作学习

时间:2022-07-27 06:16:56

如何让初中数学学困生有效参与课堂合作学习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的产生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教师应根据这些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采取措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学困生;合作小组;三段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2-0063-02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在数学方面获得应有的发展”这是所有数学的老师的教学目标。然而,在开展日常教学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数学学困生的成绩不理想,导致学困生数学探究知识的脚步停滞不前,甚至放弃。针对此现状,为了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我们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导学困生积极参与课堂合作学习,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使学困生在有效参与课堂合作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

一、有效布局

在我国现行的教学体制下,学困生由于社会、家庭或者其他原因造成自己在学习上逐渐失去了学习动力,合作意识相对薄弱。但是又因为他们都处于发育期的少年,有强烈的活动和被需要、被认可的意愿,因此为学困生能有效参与课堂合作学习,课堂的有效布局很重要。具体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1.合理组建学困生所在的合作小组。

首先,学困生有选择组员的优先权,多数学困生因长期“困”,被学生、家长取笑或者冷落,自尊心、自信心受到打击而导致性格内向、孤僻,如果强制把他分到老师认为很棒的一组,而这一组的组员都排斥或者冷落他,本来是让学困生参与合作学习的,而到这一组后,却适得其反。

其次,教师可根据全班学生性别、成绩、性格、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将班级的学生均衡分配,最大限度使组内同学互补,相互促进。如笔者教的班级有60名学生,2~5个学生一组,全班就会有12~30个组,组数太多,不利于合作交流,所以就分6人一组,刚好10组,合作时也比较热烈,而且这10组中,都有学困生喜欢的好学生。

最后,组内成员选举一名自己信任的组长负责组内一切事物的处理安排。这位组长必须是学困生信服的,再由学困生担任副组长来配合组长工作。这样让学困生有了“担当”后会参与组内的各个活动,而组员们也不会冷落学困生。

2.合理制定课堂合作小组的管理规则。合作小组合理安排完之后,制定管理规则是必不可少的。俗话说:“有规矩才成方圆”,怎样合理制定课堂合作小组的管理规则呢?

班级实行个人和小组量化积分制,每个人的标准分为60分,没有上限。每周评比个人量化得分,分数高的奖励,低的惩罚。而小组量化则是10个小组天天评比,得分量少的那一组放学后留下来值日。每个组员都跟每组的分数息息相关,特别规定每组学困生发言答对问题或者提出问题就给所在的小组加5分,给学困生个人也加5分,学困生答错不扣分,而其他的同学答对只给1分,答错扣1分。这样每个小组成员为了整个小组的荣誉,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自己组的学困生,而学困生对所在合作小组的量化积分起到决定性作用,小组成员为了拿到更多的德育量化积分,每个合作小组都制订了自己的组规,如学困生给所在组加分了,由组长奖励他,会有“笔”、“本子”、“棒棒糖”、“免扫地牌”等。如果学困生在课堂上没有给小组加分,就会受到组员相应的惩罚。如“给组员每人一只棒棒糖”、“组内扫地时倒垃圾洗垃圾桶”、“请组员星期天吃肯德基”等。学生有很多的惩罚方法(老师不参与),他们乐在其中。

而学困生在自己小组以不可或缺的形象出现,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增加了他们在课堂合作学习的信心,提高了学困生参与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3.用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学困生的合作意识。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来营造课堂合作兴趣的氛围,可在教室的墙壁或课桌上贴上具有合作意思的格言,如“团结就是力量”、“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等。用各种形式吸引学生,领悟合作的快乐。

二、针对学困生精心设计“三段式”的教学模式

“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方法”中包括“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反馈练习”。使课堂由紧张压抑变得轻松。学生在一个“百家争鸣”的宽松课堂环境中,变得“爱学、会学、乐学”。要改变数学学困生数学成绩不理想的现状,让学困生对数学课堂感兴趣,爱数学,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模式上精心设计。

1.问题设计要精心。数学课堂上要让学困生快乐地接受新知识,充分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这就跟课堂的问题有关。如果问题设定过于简单,课堂合作小组就形同虚设,如果问题过于复杂、偏难,课堂的教学进度就会受影响。所以,设计课堂问题时,要紧扣本课的重点、难点及训练目标,要让优等生吃饱,更要让学困生参与课堂学习。课堂搜集问题,整理问题,对学困生抛出问题,在自习课上,让学生独立思考,生成问题,如在讲授全等三角形复习课时,先让学生们自己总结,把所遇到的问题写在纸上。如“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SAS、AAS、ASA,那为什么没有AAA、SSA”;“老师,我对利用ASA、AAS证明两个三角型全等不明白”;“老师,我还是不会证明全等(这个肯定是学困生写给我的)”……。不同的问题有难有易,针对这些问题,精心设计数学课堂的问题就很必要。对于学困生不会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问题,就让组员帮他解决,但先对学困生平抛出问题。如笔者会告知学生明天上课的前两个问题,明天的问题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怎么来的?再出一道证明题让学生上黑板来做。

2.课堂合作讨论问题掌握好时间。先独立思考几分钟,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每个学生都有思考、发言、交流的机会。讨论6-7分钟即可。时间太长,学生容易走神,时间太短,学生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习好的也没时间帮助学困生理解。

3.课堂上用多种方式激励肯定学困生的表现。课堂上给学困生鼓励,可以有多种方式,用微笑、用眼神,当他在参与小组谈论时去轻声问一下,懂了没有,当他回答问题正确时,鼓掌并加分鼓励。当他答错时,对他的勇敢也要大力赞赏。总之,学困生课堂上需要老师的关心心态比别的孩子更强烈。

4.精心设计课堂作业,照顾学困生,作业批改特别关注学困生。学困生的作业需要精心设计,难的题不会做时,要么放弃不做作业,要么抄作业。所以对学困生应特别照顾,留一些难易程度适合学困生的作业。批改时,也要时时显关爱。如作业进步了,则用言语表扬,或在班里当众表扬,让其感受老师处处关爱自己,以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总之,让学困生有效参与数学课堂问题的合作小组讨论,不仅体现老师对学困生的关注和鼓励、同学之间帮助,而且给学生营造了安全、宽松、愉悦的氛围,从多角度促使学生“爱数学、会数学”,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让其感受生命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向阳.新课程如何关爱学困生[J].人民教育,2002,(12).

[2]梁平.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王海燕.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张咏梅等译.课堂中的多元智能[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5]徐勇,龚孝华.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高中生乐观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