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配合艾灸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27 05:06:29

中药灌肠配合艾灸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灌肠方配合艾灸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方法 将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6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 给予中药灌肠及艾灸。10 d为一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3.75% , 对照组为71.88%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乙肝后肝硬化腹水;中医药疗法;灌肠;艾灸

乙肝后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当腹腔内积聚的游离液体超过 200 ml 时称为腹水。肝硬化腹水的形成是门脉高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强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属于中医“臌胀”范畴, 以腹部胀大如鼓为主要特征, 其病变复杂, 缠绵难愈。近几年来,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科采用中药灌肠配合艾灸治疗本病,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对2010年8月~2013年8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62例, 按照随机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 即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 年龄33~67岁, 平均年龄为(48.78±1.84)岁, 病程在1个月~7年之间, 平均病程为(2.16±0.67)年, 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1例, 年龄30~58岁, 平均年龄为(50.56±1.25)岁, 患者病程在1个月~6年之间, 平均病程为(2.58±0.72)年,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例数、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纳入与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分会肝病学会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确诊为乙肝后肝硬化;超声检查证实有腹水;除外其它性质腹水, 如肝癌、心源性、肾源性、结核性、腹腔感染等。患者能够配合本次研究, 无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脏综合征等并发症。

1. 2.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 饮食以低盐为主, 限制液体入量。予拉米夫啶抗病毒、保肝、利尿及营养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上述常规治疗基础加用自拟中药灌肠方 (含大黄、枳实、芒硝、厚朴、桃仁、泽泻、黄芪、茯苓、白术)保留灌肠。操作方法:取上述灌肠方1剂水煎取汁150 ml保留灌肠, 2次/d。同时配合艾灸疗法, 患者平卧位, 取艾条2支各分为三段, 长短大致相同, 将艾灸箱置于足三里、血海、阳陵泉、阴陵泉。治疗过程中以患者感温热度为准, 1次/d。两组均治疗10 d为1个疗程, 观察综合疗效。

1. 3 疗效标准[2] ①显效:症状明显改善, 腹胀明显减轻, 每日尿量1000 ml以上, 体重减轻2 kg以上, 或腹围缩小>5 cm。B超检查腹水减少≥50%; ②有效:症状略有改善, 腹胀略减轻, 每日尿量不足1000 ml, 体重有所减轻3 cm但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乙肝后肝硬化腹水原因复杂, 预后不良, 一旦治疗措施不当, 可能会诱发肝性脑病、水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3]。中医认为其病理特点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受损, 肝失疏泄, 脾失健运, 肾失气化, 气滞、血瘀、水停腹中之本虚标实之证。根据 “急则治其标”原则, 临床应用自拟灌肠方, 大黄、枳实、芒硝、泽泻通腑导泻, 厚朴、桃仁行气化淤, 黄芪、茯苓、白术健脾益气, 使水毒二邪从二便排除, 从而起到消退腹水的作用。配合艾灸足三里、血海、阳陵泉、阴陵泉, 以达到温经通络、补气养血、活血化瘀之功效, 从而增强利尿效果。综上所述, 对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用西医治疗基础上合用中药保留灌肠及艾灸综合疗方法, 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减轻患者痛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中华肝脏病志, 2000,12(8):324-329

[2]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北京中医药, 2012,11(31):868-871

[3] 曹文,潘敏求.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概述.湖南中医杂志, 2010, 7(8):223-224.

上一篇:浅谈机车配件管理的现状与建议 下一篇:软交换IP承载网的结构优化及运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