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7-27 04:22:24

浅析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及对策

摘 要: 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在子女的成长教育中,起奠基性的作用,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文对当代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进行了相关阐述,并提出了有效对策。目的在于引起家庭、学校、社会对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认识与高度重视,以便能够更好地促进下一代的身心健康成长 。

关键词: 家庭 思想政治教育 现实问题分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也是终生的家庭思想政治教师。父母的教育与影响对孩子一生的社会化过程起奠基作用。谈到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都想到学校或社会,往往忽视家庭的作用,而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方面。重视并充分发挥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对于一个人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政治社会化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是父母一生的责任与使命。它是学校与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初始化,同时也是其他家庭教育功能得以有效发挥的前提。但是在现代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使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本文主要对目前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相关阐释,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能够引起各界的重视,从而改变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最终促进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一、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

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对子女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实中,它并没有引起人们(尤其是家长们)的高度重视,以至于在当代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了诸如内容失衡、方法错位、环境“失职”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失衡。

当今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功利性。作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者——父母,其教育内容与教育观念也出现了明显的重智轻德的倾向。他们过度地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教育。诚然,在信息化时代,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个人光有知识,没有高尚的道德品行与健康的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很显然也是难以立足于当今社会的。无数杰出人物的成功事例与无数失足人员的惨痛教训,更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德与智的辩证统一关系,更使我们懂得在个人成长成才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因智力教育的单一化与片面化而培养出智力超前、道德滞后的“畸形人”,无论对个人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幸福融洽,还是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是不利的。

(二)方法错位。

在当今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许多教育方法不仅是不理智的,而且违背了子女的成长规律。比如,专制式的方法。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父母始终把自己摆在权威者的位置上,用命令的口吻、统治者的权威,对孩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在无形之中采用了抹杀孩子的主体性、能动性与选择性、放任式的方法。这类父母对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不闻不问,实行“放羊式”的管理与教育,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没有一整套科学的教育方法与内容,无视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溺爱式的方法。这种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应有的理智与分寸,对孩子的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一味地纵容迁就。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走进孩子心灵的教育活动,父母作为家庭思想政治教师,应该运用正确的方法,结合自身的特点,遵循客观规律,真正地做到情感与心灵的对话。

(三)环境“失职”。

“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在家庭中进行思想熏陶、道德传递、知识教育的各种条件的总和,它的各个要素都来源于家庭,决定于家庭,又反过来对家庭产生深刻的影响”①。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生活环境和思想精神环境两个方面的内容。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把握好对待子女的经济尺度,既要努力为其创造良好的消费条件,又要关心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生存能力,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②。现今,一些家庭缺失良好的精神环境。如单亲家庭的不断涌现,父母婚姻关系的破裂,隔代的不理智疼爱,父母双方教育内容与方式的不一致等,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由于父母自身的文化素养、思想觉悟、认识水平的有限,对孩子并没有产生一定的教育说服力,而且在思想与行为方面并没有以身作则,没有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教育榜样。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思想道德与行为规范的养成。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和谐的家庭氛围,民主的沟通方式,父母的言传身教,才能优化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二、加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当前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而是存在着诸多的现实问题。如何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使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一)更新观念,注重学习。

要解决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更新观念,特别是父母的错误观念。只有观念正确,才能实施正确的教育。要大力开展宣传与教育,使父母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认识到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充分认识到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平等的地位,肩负着同等重要的使命,从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要成才就必须先成人,而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是成人的基础性教育。与此同时,学校与社会也要重新定位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结成统一战线,而且要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共同致力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要注重学习。家长要提高自身素养,学习与借鉴一些成功的中外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理论与成功经验,并对自身的教育思想与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借助现代传媒工具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丰富教育体系,使自己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符合时代特点,符合子女的发展需求与成长规律。

(二)优化内容,创新方法。

在内容方面,要根据子女的发展特点与成长规律,选择合适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孩子的全面均衡与协调发展。与此同时,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吸收与借鉴,积极汲取其他国家在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中国家庭、中国教育与中国子女的特点与需要,对中国式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符合教育规律的改革。在方法方面,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与时代需求,在适用的原则上创新方法。由于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比拟的渗透性、情感性等特点,因此在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平等、尊重的亲子互动关系。父母用自身的言行,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实,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渐进地对子女进行教育。思想品德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不是硬性灌输就能形成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具有的特点,恰好符合思想与行为形成的客观规律。比如:充分利用家庭聚餐的时间,进行沟通交流,这种交流不拘泥于刻板的说教形式,又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下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可以借助社会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教育资源对孩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现代传媒工具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充分巧妙地了解、理解与尊重孩子,等等。

(三)改善环境,言传身教。

从宏观上讲,这里的环境是指社会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所创造的“大环境”;从微观上讲,主要指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小环境”,包括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婚姻关系、父母自身的素养。一方面,社会应该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家长开展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包括物质上的大力援助(如出版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刊物,创办家长培训机构),以及精神上的支撑(如加强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的社会传播物进行管理,优化社会精神环境等)。另一方面,家庭要为孩子塑造良好的家庭内部环境。家长不仅要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保持婚姻完整与家庭和睦,营造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与道德修养,以身作则,知行统一,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而且要遵循孩子成长与教育的客观规律,按规律施教。

(四)加强协调,形成合力。

就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主体是父母;但就对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家庭、学校、社会是三位一体的,是不可分离的。对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是单一的过程,也不是任何单一的力量所能独立完成的,它是诸教育通力协作的结果。因此,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主要有内外两方面。一方面,在家庭内部,父母,以及其他家庭成员对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方法,要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在家庭外部,家庭、学校、社会要保持目标的一致性,保持教育的连贯性,保持教育内容的协调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三方教育力量各具优势,但也不可避免地各具缺点。如何实现优势互补,创造最大合力,是研究的重点与关键。比如,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具有情感性、渗透性的特点,但缺乏理论的科学性与完整性,教育中易出现情绪化,即感情用事。而这些不足正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理论的完整性、教育经验的丰富性、管理的严格性等优点。因此家长应与学校教师加强联系,丰富自己的理论体系,吸取更多的经验教训。同时,家长可能对一些不良社会影响无所适从。这时候社会各界就应该加强对社会的管理,大力配合家长开展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家长减少一些来自社会方面的阻力,使得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进行。

注释:

①②贺幸平.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5.

参考文献:

[1]祁海芹,于杨.现代家庭教育十大弊端诊断[J].辽宁教育研究,2007(9).

[2]刘社欣,郑永延.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理论与实践研究[M].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3]庞军朋.当代家庭德育教育应借鉴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4]王良,郝晓燕.家庭教育特点与家庭德育优势[J].青年探索,2004(5).

[5]刘妍熙,罗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2.

[6]周艳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家庭教育的优化与完善[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9.9.

[7]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1级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对师范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措施的分析与探讨 下一篇:基于就业视角对我国管理类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