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台湾英译汉四字格对比研究

时间:2022-07-27 04:18:53

大陆台湾英译汉四字格对比研究

摘要:本文从对比语言学视角出发,结合定量分析,对比研究大陆与台湾英译汉小说在四字格翻译上的特点。为加强针对性,本文选取美国作家Francis Scott Fitzgerald的小说《The Great Gatsby》的四个译本――巫宁坤2007年译本、姚乃强2004年译本、乔治高2001年译本和黄淑慎2002年译本,通过分析发现两岸四字格翻译的异同,并阐明原因。大陆和台湾英译汉的对比研究,有利于两岸社会文化的沟通与发展。

关键词:大陆台湾英译汉对比四字格

一、引言

汉语四字格历史源远流长,对它的使用可追溯到上古《诗经》以及其他浩如烟海的文献。近代对汉语四字格的定义众说纷纭。四字格主要包括四字成语、四字叠音词、四字熟语和所有临时组合而具有类似四字成语修辞功能的四字短语,但不包括某些偶然形成的四音节语言片断。

现代汉语中,四字格已经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表达形式,在各种文本中广为使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对汉语四字格的研究逐渐兴起。当前的研究从内容上看,学者们一方面从汉语四字格内部着手,分析其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等特点,如刘振前、邢梅萍《四字格成语的音韵对称与认知》,徐国庆《试谈四字格的语用差别》等。另一方面,多探讨英译汉文本中四字格翻译的技巧,如吴建伟《汉语四字格与英汉翻译》和于海飞《浅谈英译汉过程中的四字格现象》等。然而,台湾和大陆两岸译本中对于四字格的讨论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从研究方法上看,基本为静态描述,运用单一的语言学知识分析四字格特点,很少涉及有关语言文化或社会心理层面的分析。并且,对数据材料的处理,大多是定性研究,定量分析的方法运用较少。本文以小说《The Great Gatsby》在台湾与大陆较权威的4个译本为例,运用对比语言学及其相关理论,结合定量分析的方法,比较两岸译本中的四字格。

二、四字格翻译的特点

为使统计结果真实可靠,笔者在人工统计的基础上,采用concordance3.0等文本分析软件,对四个译本中的四字格进行了定量统计,同时删去了数字和专有名词这两类非四字格(其他非四字格特点不鲜明且余量甚微)。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台湾和大陆翻译《The Great Gatsby》在四字格方面有如下特点。

(一)四字格语汇特点――台湾多,大陆少

表一:四字格总数与比重

地区 大陆 台湾

译者 巫宁坤 姚乃强 乔治高 黄淑慎

四字格数 367 267 829 597

占总文本比重 1.561 % 1.086 % 3.636 % 2.389 %

从表一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四字格数目或是所占比重方面,台湾译本对四字格的使用总体上远多于大陆。比较乔、姚译本,可以发现台湾译本的四字格使用大致是大陆译本的三倍还多。即使是相对差距最小的巫、黄译本之间对四字格的使用,台湾也大约是大陆的两倍。

由于四字格种类繁多,不便一一比较,故选择重叠四字格为例,进一步分析。重叠四字格指的是内部有相同的字词组成的表示语气更为强烈的四字重叠词。它的主要形式有:AABB式、AABC式、ABAC式、ABAB式等。

表二:重叠四字格数目

地区 重叠

四字格 AABB AABC ABAC ABCB ABCC ABAB

大陆 巫宁坤 79 28 35 2 11 1

姚乃强 64 29 26 2 11 0

台湾 乔治高 102 57 124 8 27 31

黄淑慎 45 62 69 7 18 3

由表二看出,重叠四字格在台湾译本中的使用数目整体远大于大陆译本。除了AABB式大陆运用得较多,其他形式重叠四字格的使用大陆译本均少于台湾课本。另外,ABAB式四字格常现于台湾译本,而大陆译本中基本没有使用。

为了更好地解释两岸译本重叠四字格的特点,我们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翻译片段。

1.AABB式

原文:I don’t understand why you won’t come out frankly and tell me what you want.

巫译:我不明白你为什么不可以坦率地讲出来,让我知道你要什么。

姚译:我不懂你为什么不开诚布公,告诉我你要的是什么。

乔译:我不懂你为什么不老老实实地告诉我你要什么。

黄译:我不懂你为什么不直截了当、痛痛快快告诉我。

原文中的“frankly”,大陆姚译选择改变词性,把副词译为动词。其他三位则保留了副词词性,但翻译有所不同:台湾译文都用了AABB式重叠四字格,而大陆译文没有使用。考虑到原文语境中说话人不愉快甚至略微愤怒的态度,AABB式重叠四字格能更好地表现情感。

2. AABC式

原文:She convinced herself of it, and cried into her handkerchief, as if the very suggestion was more than she could endure.

巫译:她说得自己都信以为真了……

姚译:她说得让人心服口服,连她自己也深信不疑……

乔译:她这样振振有词把自己都说服了……

黄译 :她似乎被自己的振振有词说服了……

尽管都使用了四字格,大陆译本用了“信以为真”和“心服口服”。而台湾译本中使用“振振有词”。由于原文中“convinced herself of it”并无其他的修饰语,两岸对文本的归化各有千秋。

3.ABAC式

原文:Cried myrtle incredulously.

巫译:茉特尔不相信地喊道。

姚译:梅特尔难以置信地叫起来。

乔译:梅朵好像蒙了不白之冤一样大喊大叫。

这里再一次体现了台湾译本的归化与大陆译本较为直译的特点。“incredulously”直接翻译为“不相信”或“难以置信”完全正确。而乔治高通过加工,将其翻译为“像蒙了不白之冤一样大喊大叫”。“不白之冤”有鲜明的中国文化色彩,“大喊大叫”相较于“喊叫”更传神地表现出说话者的性格特点。

4.ABAB式

前文已经指出,ABAB式四字格基本仅出现于台湾译本。具体而言,ABAB式四字格可分为以下几类:

(1)量词性四字格

原文:The lights grow brighter as the earth lurched away from the sun.

巫译:大地蹒跚着离开太阳。

姚译:大地踉踉跄跄离开阳光。

乔译:大地一步一步踉跄地离开太阳。

ABAB式在台湾译文中最常见的用法就是作量词,用“一步一步”形容太阳落山,更为具体可感。类似的用法如“一页一页”、“一排一排”、“一盘一盘”、“一件一件”等,在台湾的译本中随处可见。

(2)做定语、状语的四字格

原文:Only as an endless drill of police.

巫译:只记得一批又一批的警察。

姚译:中有川流不息的警察。

乔译:没有别的只有一批一批的警察。

台湾译本将ABAB式四字格作定语修饰“警察”,类似的用法还有“映出一丝一丝的亮光”等。

同时,ABAB式重叠四字格还可作状语。如,乔治高的译本中“上百所住宅一所一所蹲在这个小镇”、“川流不息的车辆一闪一闪的发光”。

值得注意的是,ABAB式四字格定语和状语功能的实现,常要借助结构助词“的、地、得”,而台湾译文中不区分“的”和“地”,一律用作“的”。如上所示“一批一批的警察”和“一闪一闪的发光”。

(3)动词口语化和拟声词

原文:They accepted Tom and me,making only a polite pleasant effort to entertain or to be entertained.

巫译:应酬汤姆和我,只不过是客客气气地尽力款待客人或者接受款待。

姚译:不时跟我们礼貌和友好地应酬几句,彼此应酬和被应酬。

乔译:敷衍敷衍汤姆和我,说几句无关痛痒的话,应酬应酬。

此句中的“entertain”译为“款待”或“应酬”皆可。比较之下,乔治高将两个动词“accepted”和“entertain”翻译为ABAB式四字格。通过对动词的重叠,增强了文本的口语化色彩。

ABAB式重叠四字词作拟声词时,大陆翻译文本也有所运用。通过定量分析得出,《The Great Gatsby》的四个译本常见用词有“嘎吱嘎吱”、“滴答滴答”、“咕噜咕噜”等。

综上所述,英译汉译本中,大陆多为直译和异化,语言直白,四字格使用较少;而台湾多用归化的手法,大量运用四字格,使文本具有汉语特色,更易被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

(二)语法和语用特点

在语法和语用上,两岸四字格翻译存在许多异同之处。相同点有:四字格作定语、状语、宾语和谓语等。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两点:

1.四字格内部具体用词差异

(1)类似含义,内部语素排列顺序不同

如乔译中的“乱杂无章”在大陆多为“杂乱无章”。黄译“用字遣词”在大陆现代汉语中多使用“遣词用字”。

通过定量分析发现,台湾译本中有此特点的四字格还有 “蜚长流短”(大陆为“蜚短流长”)、“难分难舍”(大陆为“难舍难分”)等。

(2)类似含义,内部用词不同

在《The Great Gatsby》中,乔译的“狐群狗党”在大陆文本中多为“狐朋狗党”。黄译的“难以启口”,在现代大陆汉语中多用作“难以启齿”。 此类四字格还有:“满天箕斗”(大陆为“满天星斗”)、“妙想天开”(大陆为“异想天开”)、“胡说乱道”(大陆为“胡说八道”)、“街头巷角”(大陆为“街头巷尾”)、“ 似隐若现”(大陆为“若隐若现”)、“鼻青眼肿”(大陆为“鼻青脸肿”)等。

(3)台湾常用,大陆不常用

此类语汇研究已十分广泛深入,四字格语汇翻译也呈现出类似特点。例如:

1)乔译:人的行为,有基于磐石,有出淤泥沼。

巫译:人的行为可能建立在坚固的岩石上,也可以建立在潮湿的沼泽之中。

姚译:人的行为可以建立在坚硬的岩石上,也可以建立在潮湿的沼泽上。

2)乔译:一位旷世无匹的佳人。

巫译:一位世上少有的令人惊异不止的佳人。

姚译:一位千载难遇的、沉鱼落雁的佳人。

例1)湾的译本较为古语化,而大陆译本都为直译。例2)台湾和大陆都选用四字格形容佳人的美。但乔治高的“旷世无匹”在大陆基本不使用,且“无匹”(没有可以匹敌的)带有缩略的语法现象。

《The Great Gatsby》的台湾译本内,还有“乌有之乡”、“小差白党、”“暗自纳罕”、“乡壁虚造”等四字格,大陆现代汉语中基本已不使用。

综合以上用词内部的差异发现,台湾翻译中的四字格内部多用倒装或带有缩略用法,且有明显古语化倾向。

2.名词性四字格活用

台湾译本中常出现本应为名词性的四字格活用作动词的情况。如:黄淑慎的译本“开始长篇大论起来”,本应为名词性的四字格“长篇大论”在这里有了动词的特性。类似的表达,在大陆译本中很少使用。

三、原因与启示

(一)原因

大陆与台湾英译汉四字格的差异,只是两岸语言文字差异中的一角。至于两地语言差异的原因,主要有:

1.政治原因

1949年后,大陆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次政治运动和语言文字规范与改革使得大陆语言“焕然一新”。主要体现为:

(1)大量旧词消失。随着政策的推行与社会的发展,大量的旧词退出历史舞台,其中包括前面提到的部分古语化四字词。

(2)反映社会主义及其特殊的历史进程的词汇产生。尤其在一些影响很大的运动中应运而生了丰富的新兴词汇(如:、、改革开放等)。

相较之,台湾的社会体系改变并不十分巨大,许多旧的社会制度得以沿袭。加之众多学者较早提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许多旧有事物,继承了许多四字格。

2.经济原因

大陆实行社会主义经济,而台湾推行资本主义经济。不同的经济模式势必造成社会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是其表现形式之一。台湾是典型的快节奏社会,作为社会信息的主要载体,语言文字必然与之相适应,由此形成了台湾语言多缩略简约的特点。

3.地缘原因

台湾的岛屿特性使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化,是一种地方特色鲜明的方言。与大陆的长时隔绝也加剧了两岸的语言差异。

4.社会文化和民众水平

台湾地区的社会文化水平和群众受教育水平整体较高,加之较早开始重视传统文化,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保护传承,使得两岸语言产生一定差异。

5.社会多元化

台湾社会的多元和民众思想的开放自然形成了语言的多元性与灵活性。这在台湾四字格活用的特点上有所反映。

除以上主要原因,还有其他一些影响较小的原因,如:两地社会构成的差异、外来文化的影响和社会心理因素等。

(二)启示

尽管大陆与台湾在语言上有许多不同之处,但随着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大陆的改革开放,海峡两岸的交流日益增多。在语言文化层面上的表现,包括四字格在内两岸词语的相互渗透,两岸语言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缩小。

祖国的早日统一是两岸同胞长期以来共同的心声,更是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趋势。在比较两岸语言时,我们不仅要发现不同点,更要探索并发扬中华民族的同源性。无论两岸语言有何不同,都是在大中华、大汉语的背景下的演变发展。对于台湾和大字格翻译以及其他方面语言的比较,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两岸语言文化交流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四、结语

大陆与台湾英译汉翻译在四字格运用上,主要特点有(1)语汇上,台湾总体多于大陆。(2)语法和语用上,四字格内部具体用词有所不同,且台湾译本中四字格活用作谓语的情况远多于大陆。两岸翻译语言上的差异,主要有政治社会、经济社会和地缘三方面原因。随着两岸交流的加强以及祖国统一的最终实现,相信两岸语言的融汇与发展会有更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美]费滋杰罗(Francis Scott Fitzgerald)著,乔治高译.大亨小传[M].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4.

[2][美]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Fitzgerald)著,黄淑慎译.大亨小传[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3][美]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Fitzgerald)著,姚乃强译.了不起的盖茨比[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4][美]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Fitzgerald),巫宁坤译.了不起的盖茨比[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5]李晓.《了不起的盖茨比》两译本对比研究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12).

[6]王艳芬.《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两个中译本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0.

[7]覃丽,李冀宏.《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两个译本之比较分析――基于“信、达、雅”的翻译原则[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12).

[8]蒋有经.海峡两岸汉语词汇的差异及其原因[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

[9]李平.当代海峡两岸词语差异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

[10]朱永锴.台湾小说语言析异[J].华文文学,1988,(7).

[11]严奉强.台湾国语词汇与大陆普通话词汇的比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2,(7).

[12]苏金智.台港和大陆词语差异的原因、模式及其对策[J].语言文字应用,1994,(11).

[13]刘振前,邢梅萍.汉语四字格成语语义结构的对称性与认知[J].世界汉语教学,2000,(3).

[14]刘振前,邢梅萍.四字格成语的音韵对称与认知[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5).

[15]张明权.汉语四字格与译者风格实证研究――以《简・爱》的两个中译本为例[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11).

[1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刘唯一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430079)

上一篇:中学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数学研究 下一篇:中学开发篮球校本教材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