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中学课堂更加有效

时间:2022-07-27 03:56:40

如何使中学课堂更加有效

【摘要】有效课堂运用教学策略最大限度的完成教学目标,获得教学效果最优化,使师生都获得进步和发展。教师精心策划课堂教学,让学生努力配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课堂;课前准备;课堂设施;课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201-02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在一堂课内,运用教学策略最大限度的完成教学目标,并获得教学效果最优化,使学生和老师都获得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策略。

在今天各种探讨教改的课堂实验中,教师们在努力美化课堂。可是,许多语文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师一手策划,学生努力配合,学生语文素养得不到真正有效地提高,课堂上没有了生命力与个性精神的张扬。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充分备课,加强课前准备的有效预设

进入新课改以来,“课堂随机”被很多教师盲目拔高,导致很多教师不致力于课前的精心预设,而将课堂实际效益更多的寄希望于课堂上随机问答,妙语连珠,却无形中被课堂上的假问题缠身,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时间的浪费。因此对于广大教师来说,课前充分的预设对提高课堂实际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备课强调既要独立钻研,自主备课,又要合作研究与集体备课相结合。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的有机结合,能切实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为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学生没有高质量的预习,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老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查阅工具书等,并通过课堂反馈提高预习质量,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

2 精心设疑,加强课堂问题的有效答疑

国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一般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教学提问率仅为58%。从教学的角度说,问题应该是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学生想弄清楚或力图说明的东西。一个教学问题至少应具有三个条件:第一,它必须是学生尚不完全明确的或未知的;第二,它必须是学生想弄清楚或力图说明的东西;第三,它必须是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当的。语文教师要努力设计出 “好问题”:问题本身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一个好问题具有较好的拓展性,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仅仅停留在“是”或“错”的机械性答案上,要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有所建树。

3 动静结合,加强教学环节的有效衔接

波纹不兴,是死水一潭;波涛汹涌,是洪水猛兽。只有潺潺流水才是有源活水。教学应像河流一样,有序性和波动性相结合,既百折不挠奔向大海,体现有序;又迂回曲折,体现波动。有序使教学结构段落明确,但一种活动如果缺乏起落,给予学生的刺激便会减少。教学应避免平铺直叙,在教学过程中有矛盾冲突,有思维碰撞,有智慧启迪。教师讲述有行有止,有续有断,高低起伏,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学生学习有听有讲,有学有练,有张有弛,有商有量。整个教学过程犹如—一台好戏,师生共同配合,有序与波动相结合,教师与学生共成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才是一堂好课。

4 整合因素,加强课堂实施的有效机率

教学准备工作只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能驾驭课堂,把预设变成精彩的呈现,才是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住以下几个元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1 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有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目标应根据教材、课时、班级学情正确定位,三维一体的目标落实到课堂应有所侧重;其次,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恰当地调整预设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应有所侧重;再次,教师应主动对目标的达成度自我评估。

4.2 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就难有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中双主体在不同层面上不断协调和共同发展。课堂中教师应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感。 

4.3 教学结构。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应是线性教学设计和组块教学设计的有机结合。前者代表传统的教学设计观,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以教学主线为轴贯穿全课,教学设计严密,教学步骤细致具体,师生的教和学较多地受制于预设的教学方案;后者代表现代的教学设计观,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以“教学块”或言之“学习单元”来组合构建课堂,一堂课可能是“多块”,也可能只是“一块”,更体现一种主题学习的风格,凸现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互动。

4.4 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往往只注重教师教法的研究与选择,有效的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科学地教与学生科学地学两重标准。语文教学现行常用的方式有问题教学法与读书感悟法。问题教学法重视教师的引领,较适于比较理性的文章,较适于对文章作线条的处理,以导读之:读书感悟法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较适于比较感性的文章,较适于对文章的精彩细部进行教学,以研读之。

4.5 教学资源。有效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教学资源包括文本资源媒体资源以及人的资源(主要指师生的资源)。课堂中教师应重视师生共有资源的开发,更应重视开发教师自身的资源。

5 课后反思,加强监督落实的目标达成

教学监控行为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整学习方向;另一方面促进教师自觉形成教学内省力。教学监控行为主要涉及对学生课堂学习实效的监控与对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监控。对学生课堂学习成效的监控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评价。这种评价首先是一种完整的评价,包括激励和批评;同时也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评价,既要避免空洞,又要避免机械繁冗地评价;还应该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指导作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对教师课堂教学专业活动的监控,应从自我评价、问题反思、教学重建三个方面来入手,建立有效的教师反思机制,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评价,一方面个人勤思考、勤动笔,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同时,根据教学情况适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另一方面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中得到启迪和升华,取得进步。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挑战,呼唤智慧。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追求的。

上一篇:初中生物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尝试 下一篇:浅谈课程变革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