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高职工科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多样途径

时间:2022-07-27 02:38:05

强化高职工科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多样途径

【摘 要】面对高职工科专业学生人文知识贫乏、人文素养薄弱的现状,高职学院要端正教育思想,改善环境,优化资源,丰富方法,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本论文描述了高职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并尝试提出了优化人文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工科 人文教育 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7-0019-02

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的情况下,大学生整体素质出现大幅度滑坡,其中高职工科学生的情况尤其严峻!“高职高专学生文化素质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在辽宁省六所高职院校中进行了“文化素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6%的学生文化素质测评为不及格,及格的占55.9%,中等的占32.1%,良好的仅占2.4%,优秀的没有。[1]2009年,有研究者对首都三所高职、外埠四所高职的2007级、2008级43个教学班的1756名学生进行了人文知识调查,总体情况很不乐观。[2]高职学生(尤其工科专业)不仅人文知识严重匮乏,人文素质更是不容乐观:他们生活迷茫,不好学习;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意志薄弱,缺乏自我挑战精神;行为举止粗俗,审美能力低下;傲慢自负,自我封闭……笔者多年来在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中了解到用人单位最不满意的不是高职工科学生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而是他们的人格修养。面对学生令人堪忧的人文素质现状,高职院校尤其应该综合利用各方资源、广泛开展各种活动,加强对工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一、优化育人环境,营造人文氛围。

人和环境是相互生发相互影响的,因此高职学院应该加大软硬件设施建设,为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创造条件。在软件建设方面,应该强化教师的人文内涵建设。教师人文素质的高低优劣,直接投影在学生的心灵。学院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教师加强人文素养。比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评优评先活动,树立和宣传典型,形成示范效应;在教师中推行每个学期阅读一本优秀人文著作、撰写读书笔记、交流学习体会、展开论文比赛、强化学习氛围。教师应该自觉地加强人文素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教师优秀的人文素养首先表现为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自身价值的确认,能够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抵御各种利益诱惑;教师应该热爱学生,不仅竭心尽力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应该成为学生的精神导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科学规划人生,刻苦践行理想。教师应该时刻提醒自己的职业身份,言谈举止优雅从容,堪为学生表率。在一个金钱意识甚嚣尘上、拜金主义猖獗流行的物质时代,教师阵营应该成为一道坚固的精神屏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方相对纯净的空间。

在硬件设施的建设上,学院的主体建设应该不仅适用教学,还应蕴涵丰富的人文意味,具有赏心悦目的审美效果。在教室的里外墙壁上,悬挂古今中外名人画像;在校园的围墙、长廊上,雕刻民族精英,旁注他们的丰功伟绩;在休闲的假山亭阁,镌写格言警句。图书馆要丰富文化、社科、艺术类著作和期刊,为学生的精神成长提供养料。总之,学院的环境建设要能够让学生触目之处都能得到心灵的启迪,在这样浓厚的人文环境里浸淫三年,我相信学生能受到很好的人文熏陶,人格得到提升和优化。

二、加大人文素质课程开设,丰富人文素质内容。

培根说:“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和修辞使人善辩。”西方发达国家特别重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美国人文社会学科课程约占13%~25%,日本占28%,韩国占30%,美国高校的工程伦理学课程,就是针对工作人员难以回避的伦理问题而设置的。[3]这些经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高校对人文学科的重视,可以给我们启迪。我国高职学院为促进工科学生人文素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也应该加大人文社科课程的开设。这些课程应包括“思政”、文学、哲学、心理学、人际关系学、历史、艺术等,其中“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国情教育的主要课程,教育部对它的开设有明文规定,各高校贯彻也很好,关键是改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大学语文课程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高职工科专业要足够重视大学语文课程建设,要安排足够课时,优化师资队伍,开展教学交流,创新教学方法,彻底改变中学语文教育的模式,充分挖掘教材人文内涵。本人认为,高职工科专业应该开设中国文化、中国历史、心理学等必须课程,还可以开设选修课诸如艺术欣赏、人际沟通相关课程,课时不能少于40,真正使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知识体系有所了解,具备自学能力。

三、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于专业教学当中

专业技术是高职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如果专业课教师能够自觉地挖掘专业课程的人文内涵,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启迪,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比如专业课教师可以结合一项研究成果的问世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的艰苦探求过程;可以结合一道工序的改进培养学生的恒心和毅力;可以结合一个产品的造型发现工艺美术的魅力;可以在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等。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中,巧妙地将人文知识、人文精神融入其中,使抽象枯燥的工学课程变得生动丰饶,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术的同时,如沐春风般受到情感熏陶、心灵升华、人格教化,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四、大力建设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针对高职学生喜好活动的特点,高职学院应该大力建设社团组织,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对工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音乐、舞蹈、绘画、棋艺活动使学生得到艺术熏染;朗诵、演讲、辩论使学生能言善辩,充满智慧;读书会、文学社可以使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分享人生经验,提高写作能力;时事沙龙可以培养学生对国际、国家事务的关注,培养政治敏锐性和爱国主义情怀;专业技术兴趣小组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增进人际交往能力;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爱心公益活动,不仅帮助了社会弱势群体,更让学生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树立社会使命感,为今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各种社团组织是自觉自愿形成的,但是学工处、团委等部门一定要密切关注,委派专人对各社团组织进行管理,指导他们开展各项活动,帮助他们不断进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成就他们的愿望,引领他们走向成功。

五、组织校内外活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学院要制度性地组织校内外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能力。利用学生普遍欢迎的节日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是有效的途径:在情人节进行婚姻爱情的探讨;在妇女节表达对女性的敬意;在青年节开展志愿者活动;在儿童节和小朋友联欢;在父亲节、母亲节号召学生感恩父母;在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开展我党、我军、国情知识竞赛或举办晚会……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中,学生的潜能得到很好地开发,才智得到很好地表现。各系结合自身实际,组织和开展具有自身特点的活动,比如我院机电、信息、电气各系都有自己制度化的人文艺术节,活动中较好的体现了专业技术和人文素养的良好结合。一个学年开展一两次全院性的大型文娱或者体育比赛,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培养集体荣誉感,形成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交流表达能力,效果比枯燥的理论说教好得多。

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行之有效的途径。我院号召学生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社区服务,深得社区好评,也满足了学生的荣誉感,强化了学生的奉献精神;围绕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组织学生进行环境保护调研,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寒暑假期间进行新农村建设调研,写作调查报告,同样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实现学生在课堂内无法接受的人文素质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任何一方都不可偏废,其中人文素质的提高比专业技术的获得更加艰难。高职工科学院端正教育思想、改善教育环境、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方法,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资源、条件充分利用起来,对学生进行立体式教育,学生的人文素质才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

参考文献

1 刘 畅.高职院校工科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2(4)

2 王文学.国学教育: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J].中国德育,2010(7)

3 安 晶.浅议大学语文之于高职高专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上一篇: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的思考 下一篇:凡为教,目的是不需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