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建构合作交流的平台

时间:2022-07-27 02:24:01

浅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建构合作交流的平台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提供师生能相互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舞姿",教师仅作为指导者、参考者,这种交流的平台,更能为学生自己互动提供"乐土",并能在互动中深挖教材的潜力,发挥教材的最大功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建构;师生互动;交流平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217-0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依托教材,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为此,教师应努力建构学习过程中师生、生生合作交流的平台,创设课堂情景,挖掘教材的主题潜能,转变师生角色、优化组合,共同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建构合作交流的平台,是一种开放观念的融入,是语文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法学法的嬗变。如何建构语文合作交流的平台,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平等地交流各自对文本的理解,同舟共济地去解决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笔者试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些肤浅的看法。

1.转变教育观念,努力建构师生合作交流的课堂平台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语文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课堂上,学生应该有充分参与的时间与空间。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合作交流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明显特征,有力地挑战了应试教育下教师"知识注射器式"的一言堂专制,为学生主动参与、共同探究、和谐发展提供了有效平台。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把教育视为"心与心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的活动。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在经过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后被誉为"最成功、富有创造性理念的教育方略"真正实现了陶先生教育的初衷。为了建构这一平台,有些学校不惜拆除了教室内的讲台,改传统的肩并肩,看后脑勺的"秧田式"坐次为"蹄形"戒"餐坐式"坐次。老师参与学生中间,实现直观意义上的平等,真正在"平等的对话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教师式的学生及学生式的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是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

师生观念的转变,促成课堂从常规的单维知识传递模式向语文学习活动的多维知识交流互动转变。教师是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由于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在共同学习目标、任务的招引下,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流动的课堂信息激活。如讲《琥珀》一文,在预习的基础上:

师:"通过预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琥珀》,今天我们将进入这美丽的世界。你们见过琥珀吗?你们想看吗?"老师拿出琥珀放在平台上转动让学生依次边看边描述。交流对琥珀的直观印象。然后提出它是怎么形成的这一主题性问题,让学生在读一读、找一找、品一品、议一议的合作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解决的效果比老师独霸课堂优越得多,并且学生提出了作者为什么多次写太阳的疑惑,这是交流合作的新成果,当然在课上又进行新的探究。这样的课,不仅上课者兴奋,学生也"亲其师,信其道",课后测试巩固率相当高。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需要教师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人才;面向世界、需要培养竞争意识的人才;面向未来,需要培养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具有群体协作精神,适应可持续发展观的人才,而合作交流平台的建筑符合这一科学思想。

2.开掘教材潜力,探索建构合作交流的最佳平台

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交流与探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学活动素材及活动的情景,对学生的参与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作为语文的重要资源,充分利用课堂再生资源,课堂上一句话,一个疑问,一个错误,一个灵感都应成为生成资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答一个问题更应受到表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循环交流,互动合作,最终使知识内化,形成能力。

开掘教材的潜力,创设最优问题情境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合作交流的基础和前提,集体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是一个人成长必须具备的经历。许多知识是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社会的实践中学到的。如《少年闰土》,笔者把目标定位在场景描写、童趣描写,通过学习,让学生对闰土形象的"再创造",学生结合自身的实践,讨论、质疑、互动很快把闰土的形象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变得勇敢、自信、诚实、善于交往,达到了启智育人的目的。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很重要,诱导研析质疑献疑,合作交流,情绪高涨,实效显著,克服了传统课堂的花架子无实效的弊端。

3.优化小组结构,协调建构合作交流的展示平台

皮亚杰认为,社会经验占两字格--语言、价值、规则、道德和符号系统只能在与他人相互作用中才能习得。他明确指出: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中国先哲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说明相互学习交流的重要历史渊源。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合力攻关的作用,在小组组合前,教师要告诉学生学习什么,必须掌握什么,将新信息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为学生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为了保证讲述的有效性,教师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呈现信息,要点拨适当,不宜太多或太少,要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需要或使用的重要内容来讲。

小组内的合作交流是课文知识内化形成的基本单位。组建、优化学习小组视学习内容简易而定,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小组,小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但组内成员分工明确,每一阶段里每个成员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任务,担任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小组成员合作学习的精髓是通过学生互动求得共同进步。因此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而且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并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共同的任务。如教《杏儿熟了》按传统的教师设计是在课堂上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把教的内容认认真真地贯彻下去。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听录音,思考杏儿的不同角色体验,(预测奶奶、路人或小淘气,视具体情况进行引导或示范)。确定各小组研讨的话题:(1)这么好的杏儿"我"每年都打下一些送给乡亲们,找出影响"我"的话读一读。(2)思考奶奶的话,果子自家吃是香甜的,和大家吃同样是香甜的,真是这样吗?(3)从语言文字中感悟果子和大家一起吃所带来的快乐。通过合作交流(体悟把快乐带给别人,我们一家人就会更快乐)这样设计上的课效果出奇的好,课上学生兴趣高涨,课下互相交流感受,赋予了合作交流生机、活力和深度。

上一篇: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与发展改革 下一篇: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