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一点思考

时间:2022-07-27 01:10:33

关于做好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一点思考

摘要:学籍管理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方面,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籍管理实践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学籍管理的重要意义及含义;学籍管理工作应该遵循的原则;我校落实学籍管理原则的做法;我校学籍管理上的其他特色之处。通过对我校学籍管理上的做法、措施以及效果的梳理,以期推动学籍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更好地培养人才。

关键词:学籍管理原则;学籍管理模式;人人成长各个成才;因材施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011-02

一、学籍管理的重要意义及含义

学籍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国家对高校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按照学生在学习等方面的表现,对其进行阶段和全过程的质量考核、记载、评价和处理。加强高校学生的学籍管理,对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接班人有着重要的意义[1]。学籍管理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资格和学习状态及结果的认定,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籍管理的含义是指:高等学校按照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等的规范要求,建立和完善学生的学籍管理制度,规范学籍管理行为,维护普通高等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取得入学资格的学生从入学注册,考核与成绩记载,转专业与转学,休学与复学,退学,毕业、结业,升级、留级、跳级、降级,奖励与处分等方面进行的管理。总的来看,高校学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抓好三个实施环节,即从学生入校到毕业的全过程中间的新生入学审查关、学习过程的考核关和毕业资格的审查关。近年来围绕高校学籍工作出现的问题屡见不鲜,有的事件是恶性的、令人遗憾和痛心的,因此加强学籍管理工作的研究,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籍管理实践为例,介绍我校学籍管理的措施和做法,以供参考。

二、学籍管理工作的原则

学籍管理工作不是随意而为的,而是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和要求,有章可循的。因此,研究学籍管理的规律、原则,用来指导学籍管理工作,是学籍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方面,这样才能使学籍管理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工作。学籍管理工作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是学籍管理的首要原则,学籍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各种各样的思想必然不同程度地反映到学籍管理的全过程,因此,学籍管理必须坚持严格执行学籍管理制度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原则[2]。学籍管理工作是手段而不是目标,其目的不是为了惩罚学生,而是为了教育学生,使学生既能加强学习又能提高思想认识。另外,学籍管理与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密切相关,处理不好不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有时甚至还会出现恶性事件。近年来,学籍管理工作出现许多影响深远的问题,伤人的、自残的、和母校对簿公堂等情况时有发生。这说明,在学籍处理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重要的。

2.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地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原则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管理,使每个学生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3.公平性原则。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它既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超越,是社会现实与教育理想的统一,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包括它的历史合理性和历史局限性。

教育公平促使每一位社会成员接受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教育;教育公平能够保证广大社会成员获得社会生存和参与社会发展的能力;教育公平能给人提供公平竞争、向上流动的机会;教育公平还有利于增进社会公平、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3]。

教育公平具有三个层次:(1)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3)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其中,“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是前提和基础,“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是进一步的要求,也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相对均等”的前提。而通常,这三个层次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三、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落实学籍管理原则的做法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实教育性原则。近年来仅北京高校因学籍问题就出现多起事件,如学生扎伤负责学籍管理的老师;学生将母校告上法庭;某高校学生因学籍问题跳楼等事件。我校近几年学籍管理工作平稳,未出现过突发性、紧急性、,这和我校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有关,我校基本上形成了多部门联动、多人员配合的学生教育体系,该体系以教务员、班级导师、学生辅导员、教务处人员为主体,组成学生思想教育队伍。我校学籍管理上的经验是:分析形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解决问题背后的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2006—2012年,我校对1998位学生进行了学籍处理,做到了学籍处理无投诉、无申诉、无上诉,学籍管理工作整体平稳。

2.推进因材施管措施、落实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管政策的内在要求是学籍管理应根据被管理者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差别对待。单从生源来看就有很大差别,如我校生源中既有普通高考招生,也有内地新疆班、班学生等单独招收的学生,也有预科转正学生,学生生源基础有很大差别,客观上也要求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于特殊类别招收的学生,在其成绩上给予一定优惠政策。

即使对于基础相同的学生,也会不断出现分化和转化,如出现对原专业不感兴趣、学习困难、学习上学有余力等状况,这也要求对于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对原专业学习起来有特殊困难,需要转专业才能完成学业的学生,学校酌情为这些学生提供了转专业的机会,通过转专业让部分学生转入自己更感兴趣或更适合成才的专业学习,使其个性与特长得以发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对于在本科阶段学习确有困难,继续学习将无法完成学业的学生,学校允许其降入专科学习;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学校为其辅修其他专业的课程创造了条件。

3.学籍管理坚持实施“人人成长、各个成才”理念,落实公平性原则。教育公平体现在学籍管理上要把握好三个关口,即入口关、过程关、出口关。入口关是做好起点公平,就是要做好每个学生平等接收高等教育的资格和机会,剔除高考舞弊,尤其是替考、替别人入学等现象。这就要求学籍管理上把握好入口关,加强新生审核关,以多种形式加强对新生入学资格的审核,杜绝高考替考等严重舞弊等现象。过程关就是要做好过程公平,考试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方面,考试成绩是后续求职、深造、推优评先的前提和基础,考试过程的不公平,会对后续一系列造成不公平,我校狠抓考试违纪、作弊现象,促进考试公平。学籍管理过程中很多方面诸如转专业、转学等涉及学生切身利益,学籍管理的操作层面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实行阳光运行,避免暗箱操作。结果公平就是使每个学生获得与其自身能力、素质、愿望相匹配的发展,达到“人人成长、各个成才”,尽量不使一个学生掉队。

四、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籍管理上的其他特色之处

1.不断创新学籍管理制度。我校的学籍管理制度既坚持不断调整和改革又要兼顾各方面的可接受程度,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我校学籍管理制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籍处理周期改革,学籍处理时点改革,延期降级制度。学籍处理周期改革是指以前我校学籍处理以学期为周期,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籍处理。按学期进行学籍处理,既增加了工作量,又不利于教学秩序的稳定。现在我们把学籍处理周期调整为一年,每学年处理一次学籍,处理时间为每学年开学后,因为处理时间在每年秋季,简称“秋后算账”原则。学籍处理周期的延长,给学生更大的回旋空间,有利于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和学生学业进程的稳定。学籍处理时点是指学生因为学习成绩原因进行学籍处理时,统计学生学习情况是在期末考试结束后还是经过重考后的时点,我校在改革前是以期末考试后的成绩作为学籍处理的统计标准,即在每学期结束后,根据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此时学籍处理不考虑学生重考后的成绩状况,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不十分重视重考,在假期没有很好地复习,甚至出现大面积重考缺考现象。现在我校将学籍处理成绩统计时点改在每学期末重考后,重考成绩在学籍处理中起很大作用。这一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给学生以希望和动力,使一部分落伍学生能及时赶上,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自己假期的努力又重新迎头赶上。近年来我校学籍处理人数逐年下降,这和我校学籍管理制度改革不无关系。延期降级制度是指:按照我校学籍管理规定,对于分数未达到18分以上的学生应予降级。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不及格课程往往不是来源于其低一年级的课程,可能更早,这就造成降级后所学课程较少或无课可学。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决定,对降级后所学课程较少的学生实行暂跟原班制度。延期降级制度是我校学籍管理的一个特色,是把学籍管理的原则性与实际操作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学籍管理规定不是机械的、生硬的、刚性的,是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学籍管理实际操作的灵活性,克服了学籍管理的教条主义倾向,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2.学籍管理模式逐步转化。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籍管理要从教务处为主的一级管理模式中摆脱出来,以各二级学院为主实行过程管理。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我校由学院更名为大学,为学籍管理模式的转化提供了新的契机,学籍管理的主要工作转为统一标准、监督检查等的目标管理,即:逐步实现了由一级管理模式向二级管理模式的转化。

3.学籍管理手段电子化、网络化。学生学籍档案的建立和归档是一项非常烦琐和复杂的工作,不仅数据多、处理量大,而且时间性很强,要求准确规范。应用计算机进行学籍管理,建立学籍管理电子化、网络化系统,能够做到情况反馈迅速、及时,数据统计可靠、准确,信息搜集全面、客观,增强学籍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可以加强各教学单位间的信息交换,便于各级领导和部门掌握情况。

我校学籍管理档案借助于南大之星档案管理系统,自2006年以来,所有学籍档案数据均纳入档案管理系统管理。自2006年9月—2012年12月,学籍管理信息共计1998条记录,均实现了管理手段的电子化,便于查询、利用和使用,也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除了学籍处理结果电子化外,我校学籍管理过程也实现了电子化,对每一个学生的学籍管理信息,即时在我校教务管理系统以及教育部学生信息网两个系统上同步更新,既满足了日常教学管理的需要,同时又有利于国家掌握高等学校的学籍管理状态。

参考文献:

[1]杨军.学籍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1,(12).

[2]刘绍芹,阮若玲.学籍管理的原则和重心[J].交通高教研究,1996,(4).

[3]李淼.教育公平理念的演进历程及其时代特性[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9).

上一篇:小议数学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的科学体现 下一篇:浅谈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崔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