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态

时间:2022-07-27 12:11:17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态

一直以来,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全体初中语文教师都十分关心的话题。许多教师对这一话题从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认为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探索,采用好的方法培养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心态,就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内容产生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有效教学。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心态呢?

一、培养学生融入语文课堂学习的心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融入课堂学习中。心理学家得到过这样的结论,只有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人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人的个性特征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同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想方设法营造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才能让学生产生融入课堂学习的心态。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的老师》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制作出丰富多彩的课件,如用图、文、音结合,把文章中的片段——用书轻轻地挡老师教鞭的温馨场面用生动的画面形象地表现出来。结合这一场景,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上学以来给自己印象最深的老师。这时,学生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回忆起和老师一起打扫教室或生病请假时老师亲自来家中给自己补习的情景。不知不觉中,学生说了许多和老师之间的感人事情,教师和学生都被那一个个感人的瞬间所打动,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此时,爱的暖流在课堂上流动,流进每个人的心田。这就是爱的教育,爱的融入。学生融入了课堂教学中,就能对课文感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培养学生乐于学习语文的心态

学习对初中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可是有极少数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认为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不好玩,每天得过且过、混日子。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有些则偷偷做自己的事情,这样,成绩就没法跟上去,长此以往,也就失去了乐于学习的心态。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心态呢?这就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和恰当的鼓励。初中生还处于心理和生理都不太成熟的阶段,对别人的看法很敏感,如果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表杨和鼓励,就能点燃学生心中乐于学习的希望之火,就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乐于学习的心态。

例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先讲述的远大理想来启发学生,当一个人的远大理想与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联系起来时,他才会觉得学习有意义,才能感到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这样,通过讲述伟人们的生平事迹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养成乐于学习的心态。

三、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的心态

在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学校会临时调配教师,或让教师去接手新的班级。无论对教师而言还是对学生来说,都会有一个新的适应期,教师不了解新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则对新来的教师心中没底,不知道自己会给新教师留下什么印象。有些语文成绩一直不好的学生则可能更加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抱着破灌子破摔的学习心态,认为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费。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就要树立威信,上好第一节课,帮助学生改变不良的学习心态。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找一些自认为学生最乐意听的课文来进行讲解。在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时,遵循从简单的入手的原则,让学生觉得语文学习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难,而是很容易学会、很容易学好的。

例如,笔者在刚接手七年级下半学期的课程时,为了给学生树立好形象,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心态,将教材中的教学顺序进行了调整。刚开始上课时,就讲解《紫藤萝瀑布》,让学生在欣赏美丽如画的紫藤萝风光后,再去体会一下藤萝花的勃勃生机,配上抑扬顿挫的朗读,使学生如沐春风,在紫藤萝美的熏陶和享受中,体会作者对顽强生命力的赞美,让学生从心底感觉到语文学习原来是这么的美好,从此改变心态,爱上语文课。

四、培养学生坚持总结的心态

语文是母语,而且每个学生都生活在母语的语言环境中,从小到大,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都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按理说,有这样的环境,要想学好语文是不太难的。难的是有些学生不能坚持进行总结,把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形成良好、规范的表达习惯。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就应担当起此重任,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坚持学习语文的心态,通过具体措施,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父亲形象进行分析,通过对买橘子过程的自然勾勒,表现出一个父亲对儿子无私的爱。在儿子的泪光中,渐渐模糊的背影,打动了所有的学生,使学生对父亲的爱也有了更深的体会。让学生自己学会总结,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洗礼,完成教育的最高境界,即自我教育。

上一篇:开启中学生英文写作大门的金钥匙 下一篇:以问题为中心,实施初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