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对策

时间:2022-07-27 09:42:10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对策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关系到高等职业院校的声誉,不断地对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有更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并不断完善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对如何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质量管理;对策

目前,我国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在办学思路和质量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管理模式要么仿效普通高等院校要么还沿袭了中职管理模式,没有高等职业院校的特色,丧失了高职教育在实践性、操作性、动手能力等方面的优势,这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专业技能人才的质量要求以及国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初衷相差很远。

我省高等职业教育总体规模大,已形成自身特色,并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然而,高职教育办学经费短缺、学生实习基地少和就业难等问题制约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2016年,我校要坚持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协同育人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重点,进一步转变观念,优化结构,大力推进校企融合,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更好地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

一、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完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

(一)引导高职院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体制、办学水平、行业与区域特点,实施分类指导、管理和评价,引导高职院校科学定位,确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群),鼓励学校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

(二)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按照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要求,以适应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为目标,规划专业布局,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建立专业预警和退出制度,探索建立专业水平评估机制,支持各高职院校结合本地本行业需求自主开设专业,构建与我省现代产业体系相匹配的高职教育专业体系。

(三)推进中高职衔接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以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和湖北省“十三五”中高职衔接规划教材建设为切入点,促进中高职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与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有机衔接;稳步推进中高职衔接的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技能高考和对口单独招生规模,积极探索中高职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加强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建设。贯彻落实教育部公布的部分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继续开展省级教改试点专业验收工作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建设;会同财政部门对“央财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有关专业建设情况进行验收;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启动实施省高职院校特色专业项目建设计划。

(二)加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深化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以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转型升级工作为抓手,推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开发一批具有湖北地方特色的精品资源共享课。

(三)启动中高职衔接规划教材建设。以技能高考大类专业为重点,研究制定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启动“十三五”中高职衔接规划教材编撰工作。

(四)建立健全高职技能大赛制度。按照“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要求,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相衔接,定期举办全省高职院校师生技能大赛,推动各高职院校建立覆盖每个专业、每名教师、每名学生的技能比赛制度,推进技能大赛的规范化、常态化。

三、深入推进校企融合,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一)继续推进职教集团建设。针对我省重点产业、行业发展需要,推动政行企校共同组建一批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人才培养链、产业链和利益链的有机融合,促进集团内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科研、职工培训、技能鉴定、项目开发、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共赢;制定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规范职教集团管理,明确有关支持政策。

(二)完善校企深度融合机制。根据我省重点、支柱产业布局和高职院校专业分布,组建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召开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推进会,建立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对话交流机制,探索建立行业人才需求信息制度。推动地方政府出台校企合作有关政策。

四、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一)加大高职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培养力度。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在落实好国家级培训任务的基础上,组织开展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继续实施并扩大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实践”计划,鼓励和支持高职院校建立名师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完善老中青三融合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

(二)推进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开展“楚天技能名师”评聘工作,扩大设岗范围,力争每年新评聘名师增加到200名;做好兼职教师管理工作,建立“楚天技能名师”检查制度。

(三)加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建设一批省级教师培训基地,加强培训基地专业与课程建设,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逐步建立校企合作的职教师资企业实践基地,探索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工作机制。

五、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强化高职教育过程管理

(一)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引导高职院校进一步完善评教评学制度,推进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形成学校自评、企业参评、第三方测评有机结合的教学质量多元评价体系。

(二)实施学生专业技能抽考制度。基于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基本标准,探索建立学生专业技能抽考制度,促进学校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三)改革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式。调整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简化评估程序和方式,适时启动高职院校新一轮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四)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建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探索建立年度质量报告、状态数据、技能随机抽查与周期性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参考文献:

[1]曾一帆.我国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探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6)

[2]王树娴.我国高职教育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12)

上一篇:如何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 下一篇:深圳市民办学校教师薪酬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