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时间:2022-07-27 09:39:17

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摘 要: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中职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通过启发式教学,设计导语和悬念,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培养成语文学习的“乐之者”。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激发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需依赖于兴趣。”兴趣是个人对某事的喜好的情绪,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对于学习的特别喜好。特别是中职学生担负着文化课和专业课学习的双重任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轻基础课重专业课的倾向,对文化课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呢?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要从下面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一、创设教学情境,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工夫

“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老师启发下“思维”和“发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维”和“发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例如,我在讲口语训练――自我介绍中的求职时应当如何自我介绍这堂课的时候,先创设情境(如果你是一名汽修专业的学生,想要到某个汽车店去求职,应聘单位让你做一个自我介绍,那么你应该如何介绍自己),让学生进行表演。通过营造这样的氛围,学生强烈地被吸引,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

这就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是教学方法使用的基本原则。坚持启发式原则的关键在于既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防止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既要尊重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又不放任自流。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启发学生“内在动力”上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探索的精神。

二、导语和悬念的设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关键

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巧妙地使用好开课几分钟,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都是大有益处的,往往能显著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导语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他们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成功的导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精心设计导入语,让学生一上课就充满兴趣。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并怀着一种期待的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例如我在讲《废墟的召唤》这篇课文的时候,就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废墟?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导入圆明园废墟,引出这篇课文。

教学细节中悬念的设计也是很重要的。设置悬念,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现代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有句名言:“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意思是说,人是具有好奇心的,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同样,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故意让学生一时得不到,也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悬念设置巧妙得当,学生的心理活动指向就会自然而然地集中于你所讲的知识上,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迷宫,接受知识要点。例如我在讲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的时候,设计了如下问题:郁达夫笔下的秋有什么特点?故都的秋在哪里?为什么郁达夫对秋天有这样的感受?在解决一个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并通过这种训练,学会了在学习中多提问题,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多下工夫

课堂教学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对教学内容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应经常变换教学模式,如交叉采用讨论课、探究课、活动课等多种形式,可以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运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鲁迅的《祝福》这篇小说的时候,就先让学生欣赏了影片《祝福》,在看完这部电影以后,我先介绍这篇小说的时代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祥林嫂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充分理解这篇小说的主题;我在讲《孔雀东南飞》这首诗歌的时候,则配以画面、配以音乐,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其充分发挥想象力,深刻领会诗歌内涵,激发学习兴趣。总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将生活之水引入课堂。因为教材的内容是有限的,不能包罗万象,应有尽有。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科技、文化成果不断涌现,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随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强烈。因此,把学生所关心的社会动态、科技发展和社会的热门话题引入课堂,既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关心社会的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激发学生对社会、对科学的热爱。还可以结合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各种纪念日和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这些方法不是孤立片面的,在使用中应相互结合,融会贯通,才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培养成语文学习的“乐之者”。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黄瑞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的“激趣之法”[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4).

上一篇:童心飞扬,充满诗意 下一篇: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