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跟踪审计方法 搞好财政资金审计监督

时间:2022-07-27 07:03:01

运用跟踪审计方法 搞好财政资金审计监督

跟踪审计是对财政资金、物资和需要监督的社会资金、物资,从筹集到拨付、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全过程审计监督的方法。这是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为了对救灾款物的管理、发放和使用情况实施及时有效的审计监督,审计署提出并在实践中证明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

2008年以来,针对抗震救灾款物审计和恢复重建项目资金审计这一特殊审计任务,各级审计机关组织审计人员,根据救灾款物管理、使用的有关规定,从各级政府救灾款物、社会捐赠款物的筹集着手,对救灾款物的拨付、管理、使用各个环节,深入救灾款物接收使用的单位、个人、现场,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对发现的问题,向相关单位发出审计整改意见书,督促其进行整改,并及时将救灾款物管理使用情况向全社会公告,确保了救灾款物的安全有效使用,促进了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有序高效顺利进行。

实践证明,跟踪审计最大的优点是,克服了一般事后审计监督无法纠正既成事实的违纪违规问题的弊端,能够及时发现并制止和纠正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解决了过去无法对使用财政资金而不属于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和项目进行审计监督的问题,防止出现财政资金使用中审计监督的盲区,确保资金的安全和正确使用,有效提高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2009年,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的要求。为此,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机关对其他取得财政资金的单位和项目接受、运用财政资金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笔者认为,对《实施条例》第十五条的理解和落实,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1、进行跟踪审计。从救灾款物和恢复重建审计实践看,对财政资金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是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合法、效益运行,防止出现问题最有效的审计方法之一。在目前国家审计机关对《审计法》规定的审计对象和项目监督已经基本到位,财政资金在审计对象以外的单位和项目(以下简称其他单位项目)中使用情况增加,效果在其他单位项目体现,而这些单位和项目过去又是审计监督盲区,容易发生问题的形势下,审计应及时调整策略,采取跟踪审计方法,对其他单位项目运用财政资金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以迅速提高审计监督在这一领域的监督力和影响力,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确保财政资金运用的安全和效益。

2、审计许可权的取得。对其他单位项目运用财政资金情况进行审计监督,首先要取得审计监督的许可,就是要“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在行业和专项资金审计中,对财政资金使用到其他单位项目比较明确的,而且需要进行审计的,应当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列入审计计划;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发现需要对其他单位项目运用财政资金情况进行审计的,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3、注意审计范围。对其他单位项目的审计,应该限于其接受、运用的财政资金的真实、合法、效益。对单位运用财政资金情况进行审计,应对审计期间其接受运用的所有财政资金进行审计,对项目进行审计,应对项目中运用的财政资金部分进行监督,对其他相关资金只做必要审核。

4、慎重对待发现问题。对其他单位项目运用财政资金存在的问题,应按照法规进行处理处罚。对发现的不涉及财政资金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线索资料予以记载,应向财政等其他相关监督部门提供线索,建议处理。

另外,对项目接受、运用财政资金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审计中,如何区分财政资金和其他资金,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难点,有待我们在实践中探索。

(作者单位:宝鸡市陈仓区审计局)

上一篇:浅议如何提高投资审计质量 下一篇:浅析医院业务收入的审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