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

时间:2022-07-27 05:42:08

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

所谓的现金流量指的是在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按收付实现制,并通过一定经济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与流出以及差量。由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不稳定,导致了现金流入与流出的不平衡。因此要想保持现金流量的通畅,达到现金流量的平衡,就必须加强企业现金流量的管理。近年来,中小企业在我国迅猛发展,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多种因素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发展。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金流量的管理问题,所以必须加强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的管理。

一、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中小企业对现金流量管理重视不够。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的经营目标主要是销售额及利润额,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者及生产、采购及销售人员对现金流量管理问题缺乏基本认识。更谈不上对现金流量进行预测。而且在发展中对良性现金流问题缺乏关注。

第二,流动资金补偿不足且财务风险加剧。目前,中小企业对流动资金的管理存在的问题有:首先是某些企业认为管理企业就是赚钱,根本不注重企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及再生产的投入,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导致企业缺乏长远发展的能力。其次是某些企业把所有收益都投入到再生产中,拼命的进行扩张,而对项目投资的规模、资金的结构、建设的周期以及资金的来源等缺乏科学的筹划,所以就造成了大量工程无法完工及投产后因无流动资金导致而项目的停产。最后是由于某些中小企业把过多资金用于长期项目或利润分配,导致流动资金补偿的不足,几乎只能全部以流动负债来维持其运转,加剧了财务风险。 第三,资金积压与效率低下导致现金流停滞。一般情况下,某些中小企业为了降低采购的成本或享受折扣,常常大批量的采购材料,这就导致了大量经营性的现金被占用,从而降低了存货周转的速度,造成了资金呆滞及周转失灵。中小企业之间互相拖欠现象比较严重,应收账款的周期过长。这样就导致企业支付的能力严重匮乏,无力偿还应付账款,影响了企业的信用。

第四,缺乏对融资环节的有效控制。当前中小企业的融资一般都是以债务融资为主,而企业对资金的需要量以及融资的风险没有进行有效预测,盲目的认为只要融到的资金越多就越好,这样就导致资本结构的比例严重的失调,使中小企业陷入过度负债或是借新债还旧债恶性的循环之中。

二、如何加强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

针对如上问题,加强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做好现金预算工作,确定最佳现金余额。现金预算主要是对企业未来的筹资、投资及生产经营产生的现金流的流向、流量、流程、时间、结构等进行有效的预测。目前收支预算法是现金预算编制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一般情况下要做好现金的不足预测与现金盈余预测,并对小于最佳现金余额部分制定筹措方案,对多余最佳现金余额部分制定利用方案。

现金流管理就是应保证现金流量能满足企业日常经营需要,又不至于出现现金过多压库形成浪费,关键在于确定一个最佳现金余额。最佳现金余额应恰好能满足企业现金支出需要。一般最佳的现金余额=经营性大额支出+非经营性大额支出+日常零星支出的最大可能值。

第二,避免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和多元化经营。某些中小企业赚钱后,就迫不及待地购置厂房或扩大规模,而企业常常被银行债务拖垮。中小企业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所以企业应理性投资与生产,把眼光放到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上,避免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及多元化经营。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主业的发展上,走专业化的核心竞争力发展道路。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入量,规避经营风险的发生。而当企业的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完全可支付扩大经营的巨款时,才是考虑扩大规模的时机。

第三,持有现金谋求新投资机会,降低负债率以降低财务风险。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之一就是投机的动机。主要是指企业应持有足够现金来抓住随时可能出现盈利的机会。对于那些自有资本雄厚、负债率相对较低,且现金流量状况良好及现金充足的企业,其长足发展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持有现金、等待良机,应是目前中小企业现金管理的主导思想。

第四,加强存货与应收账款管理且运用好商业信用。中小企业既要利用赊销又要尽量缩短应收账款的回收期,来谋求其生存与发展。所以提高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就十分重要。 中小企业可从多方面来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来缩短回收期。首先是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调查与评估。企业要事先对客户情况进行调查与评估,来决定是否提供商业信用。其次是要做好应收账款记录工作。企业对每一笔应收账款都要详细记录,掌握客户付款的及时程度。在此时将销售收现额作为销售人员业绩考核的终极指标,从源头来避免应收账款长期难以收回的情况发生。最后是定期做好应收账款的分析工作,借以评价应收账款管理中的成绩及不足。

总之,现金流量的管理对中小企业十分重要。中小企业管理者应关注企业现金流,充分考虑资金的流入与流出,做好如现金流出现负值的防范措施等工作。

(作者单位:青岛保税区汇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上一篇:关于国企并购重组中的文化融合研究 下一篇:如何提高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