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赣南稀土矿业可持续发展经济试点区的思考

时间:2022-07-03 03:45:31

关于建设赣南稀土矿业可持续发展经济试点区的思考

一、赣南稀土矿业的现状

第一,赣南稀土的开采历史。赣南是南方稀土的发现地,也是南方稀土开采技术的发源地。1969年12月江西省地质局908地质队在龙南足洞首次发现大型花岗岩风化壳稀土,将其命名为“离子型稀土”。目前,赣南稀土矿区近6000平方公里,其中稀土规划矿区2534平方公里。40多年来,赣南累计开采稀土25万吨,占全国离子型稀土开采总量的70%。赣南稀土开采历史大致分为几个时期:

一是上世纪70年代,采用简单池浸工艺小规模生产。

二是上世纪80年代,采用池浸工艺较大规模生产,资源利用率30-35%。

三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赣南稀土矿与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共同研究原地浸矿工艺, 1994年试验成功后在全区推广运用该工艺,改池浸开采为原地浸矿开采新工艺,由以前的“漫山遍野”开挖变成有选择集中开采,不开挖山体,基本不破坏地形地貌和植被,使矿区资源利用率提高了20%至30%,稀土开采回收率可达80%以上。

第二,赣南稀土的独特地位。稀土基本可分为铈组稀土和钇组稀土,其中铈组稀土称为轻稀土,钇组稀土称为重稀土,重稀土因为其广泛应用于钢铁、玻璃、陶瓷、电子、石油等各种行业,被称为“超级工业味精”,是制造尖端武器必不可少的原料。赣南离子型稀土包含全部17种稀土元素,且富含高价值的铽、镝、铕、钇等中重稀土元素,其储量占世界储量的70%,质量居世界之首。目前人类科技对该类型稀土的应用层次是否已经达到极限尚不明确,或存在更为高端的应用前景和更为重要的战略价值,赣南稀土矿区对国家未来科技和材料领域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可估量,未来可对国家实施以稀土调控为手段之一的国际战略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

第三,赣南稀土产业现状。赣州拥有经国土资源部批准的稀土采矿许可证88本,占全国南方离子型稀土采矿许可证总量104本的84.6%。赣南现有稀土矿山91座,其中,重稀土矿山20个,分布在龙南、赣县、信丰、安远等县。中重稀土矿山62个,分布在定南、安远、全南、信丰、赣县、宁都等县。轻稀土矿山6个,分布在寻乌县。

赣州规模以上稀土企业65家,初步形成了上下游配套的产业链,稀土分离规模达4.16万吨,高性能稀土永磁电机已经批量生产,稀土发光材料生产能力3000吨,节能灯生产能力2亿只,2010年全区税金总额前20位的企业中,稀土企业占12家,稀土产业已成为赣南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

二、赣南稀土矿业面临的严峻问题

第一,现有开采冶炼工艺对环境影响的问题尚未解决。即使先进的原地浸矿法,由于使用的是硫酸铵去浸泡土壤,其对水土的氨氮污染将长期存在,据调查,矿区周边排水沟中测得的pH值为4.58~5.28,硫酸根浓度高达33.06mg/L,氨氮浓度最高达44mg/L,大大超出灌溉用水标准。因为土壤氨氮超标,雨后被冲刷到下游地区造成更大污染。据测算,每开采1吨稀土,要破坏200平方米的地表植被。同时,历史遗留的环境治理问题亟待解决,稀土开采污染遍布赣州的18个县(市、区),涉及废弃稀土矿山302个,遗留的尾矿 (废渣)达1.91亿吨,被破坏的山林面积达97.34平方公里。据估计,赣州因稀土开采造成的矿山恢复治理费用高达380亿元。

第二,稀土行业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抗风险能力差。稀土企业还不够多,单个企业规模小,稀土企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度不高,上下游配套能力较弱,产业集中度低;工艺、设备还不够先进;产品以中低档为主,产业附加值较低。

第三,国家对稀土管控已升格为战略高度,赣南稀土矿区几乎全面停产。随着稀土在未来科技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稀土整合已升级至国家战略。2011年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业内称稀土“国22条”),对赣南稀土资源开始实施战略收储,由大型央企主导赣南稀土资源的格局正在形成。2011年末,赣州下辖三个稀土矿主要产区宁都、赣县和信丰已经停产。随着国家整合赣南稀土资源力度的加大,现有赣南稀土矿业产业链将面临“断炊”甚至全面停产的局面。

三、几点思考和建议

综合以上几点分析,可以看出:

第一,原有发展方式对环境的破坏是触目惊心的,在社会主流发展方向的引导下,以环境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道路已到尽头;

第二,国家直接管控稀土原矿资源后,赣南稀土矿业的原有产业链只有向废料回收和加工方向发展,但是当稀土废料也面临短缺时,其产业链势必瞬间崩断,新型产业链、稀土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延伸或将对赣南稀土矿业经济圈将是一次凤凰涅槃般的洗礼。如果赣南稀土矿业不想走投无路的壮烈倒下,就必须绸缪另择良途的绝地重生,走出一条转型提升、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此,建议:

一要探索与央企实施以收储、释储、轮储新机制运行的赣南稀土资源战略储备平台建设。该战略储备平台采取政府为主导和稀土行业协会为主体的模式,按照收储、释储、轮储新机制运行。政府主导,主要是由地方政府成立“稀土储备管理局”,根据国家稀土行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执行国家储备专项规划、稀土矿产地封存的相关补偿制度。实行一致的限产和提价措施,逐步争取国际市场定价权。稀土储备实施主体由稀土行业协会承担,该协会主要由入驻赣南,具备一定规模的稀土生产企业组成,负责协调各种有关企业的稀土储备工作,根据稀土价格指数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应储备工作。

二要实施稀土产业提升工程。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控制矿山开采、分离冶炼规模,在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储氢材料、中重稀土合金及其他稀土新材料等五大领域,开发稀土深加工及应用产品。

三要实施稀土循环经济产业建设工程。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坚持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以根治“三废”排放为目标,围绕核心技术发展相关产业,逐步建成一个资源节约型企业群和“三废”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建成一批以稀土为主导产业的冶炼和精深加工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形成一批资源生产率高、废弃物排放率低的清洁生产企业,基本建成重点稀土资源领域回收利用体系,基本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初步形成具有循环经济特色的经济体系。万元GDP能耗、水耗有所降低,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有所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有所下降,土地投资强度有明显提高,废物回收处理形成体系,生态工业、可持续发展建设有一定规模。

四要实施稀土产业科技创新工程。依托大型稀土央企的研发能力和研发基地,建立赣南稀土发光材料研究开发中心和院士工作站,设立国家级中重稀土检测中心,促进产学研战略联盟,构建稀土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稀土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和开发一批支撑重点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成果,长期关注稀土在军事、医疗、光电通信、航天航空等方面的应用,在有限领域获得突破,走在世界稀土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前列。

五要实施工业转型提升建设工程。围绕 “苏区振兴”、打造“工业新赣南”,以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为主战场,以工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为平台,以品牌建设为突破口,以创新为动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探索建设赣粤边际城市矿产示范区和出口贸易加工区,把以资源加工为主体的赣南建设成为统领江西南部现代工业发展的核心经济区。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以稀有稀土新材料、中高端电子信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食品药品等四大高新技术新兴产业为主的格局。

六要探索建设赣南稀土金融试验区。利用稀土的特殊地位和国际需求,以赣南中重型稀土资源作为保障,探索建设赣南稀土金融试验区。包括:

对离境稀土资源和产品征收一定比例的费用作为赣南稀土金融试验区准备金或发展基金。

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联系,争取中央财政设立资源储备专项资金,用于收储、勘查、维护、管理的支出。

推进赣州稀土矿业集团整体上市,探索发行稀土地方债券,推出稀土国家级期货交易平台,建立稀土产业信用担保体系。

优化金融生态,完善赣南金融配套服务体系,支持金融创新,争取开展各项金融创新业务,积极开办金融衍生产品,发展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引进创业、风险投资公司,鼓励民间资本开发地方金融产业,使赣南成为湘赣闽粤边际现代金融中心。

七要进一步提升赣南稀土矿业区的社会影响。进一步整合挖掘赣南稀土的历史、文化、科技内涵,建设内容丰富、涵盖全面的中国稀土博物馆,举办国际“稀土文化节”。进一步扩大赣南稀土的国际影响。

八要实施矿区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工程。根据以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并举的建设方针,采取土地复垦、造林复绿、水土保持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废弃矿山尾砂资源回收利用等措施实施赣南稀土矿区环境与生态综合治理,尽可能解决好历史遗留的环境破坏问题。

九要建议向国家申请支持。争取稀土高端应用研究项目的立项;争取将赣南列为全国资源枯竭型转型试点城市;争取在赣南实行类似“稀土经济特区”的优惠减税政策;争取国家财政支持地方设立稀土储备专项资金,发行稀土债券;争取国家财政对稀土矿区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专项资金的立项;争取国家政策研究部门对赣南稀土矿业经济区的发展课题重点立项予以研究和关注。

总之,赣南稀土对国家的贡献可谓巨大,其面临的形势可谓严峻,其转型发展的迫切要求已如破竹之势,其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将直接增强国家对稀土资源的宏观调控能力,提高我国在世界稀土产业中的控制权和定价权,发挥我国优势稀土资源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优势,增强中国的战略制衡作用。

(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上一篇:基于后危机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文化建设的... 下一篇: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