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精品课程后续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07-27 04:51:44

关于高校精品课程后续建设的思考

【摘要】精品课程后续建设不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原因主要在于:课程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不一致,课程内容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师生动态交流,缺乏后续建设的长效机制等。为此应树立动态意识,使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建立可供师生进行讨论的平台,实现后续建设的长效机制,学校层面也应有定期的评估与考核机制。

【关键词】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后续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深化教学改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所谓“精品”,其“精”首先在于其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能正确把握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在课程教学中能贯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其二在于其具有丰富而新颖的教学内容,注意追踪学科的前沿,能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展示给学生,有科学先进、安排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教案,课堂信息量丰富。其三在于精深的教学艺术,讲解生动通俗,详细得当,深入浅出,富于启发性,言简意明,重点突出,富于逻辑性,教学上注意直观性与生动性。其四在于能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理论讲授、课堂提问、学习讨论、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作业练习等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得当,注重因材施教。其五在于严格的教学管理,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各项教学活动。其“品”就在于品牌和特色,具有独创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有自己的“亮点”,而不是盲目地去模仿、克隆或抄袭。这就要求在教学改革上大胆创新,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有显著改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建设水平及对学校发展产生的长远影响,是实现国家“质量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目标的基础和保障。搞好精品课程建设,对提升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坚持不懈地健康、持续地搞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精品课程已经在全国高校中建设了数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后续建设不足仍是目前具有普遍性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高校精品课程后续建设的重要性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理念的更新,精品课程建设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就某一门课程来讲,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或经历新老教师的交替才能完成。因此,精品课程建设团队成员构成应具有延续性、继承性和接力赛模式,把精品课程建设进行到底,善始善终,不得半途而废。

然而,在现实运作过程中,有的精品课程建设只是暂时的短期行为。在有些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重形式、不重内容,把精品课建设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忽略了精品课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和深远意义。具体体现在精品课申报程序简单、科研无要求或要求很低、梯队不完整或不合理、入选门槛较低。现实中发现,课件制作完毕,加上讲课录像资料,提交之后参加评比,评比之后,万事大吉。所谓的精品课程只是一个空壳,是一个“半拉子”工程。按照教育部关于精品课程建设文件精神,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完整的系统化工程,这项工程需要不断地完善,不断充实。它不是一节课,一个章节,也不仅仅限于一册书或一本教材。它应该是一门学问,或某个学科领域的完整论述与探索。它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法、教学技能、教学策略、学习方法等诸多因子的科学融合与凝练。

加强高校精品课程后续建设的重要性在于:第一,精品课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在众多课程中优势比较全面、特色比较明显的课程,相对意义上的高水平精品课程分别代表国省校三级层次的水平,某一层次的精品课程都是相对意义上的高水平。第二,精品课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课程建设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体现不同的特色。精品课程强调的是一种全新的理念,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念和技能,而且还要使学生学到前沿的东西。第三,精品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学校应通过阶段性验收和不断检查来保证课程的质量,让精品课程成为龙头课程,把学校整个课程建设都带动起来。

二、高校精品课程后续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高校精品课程后续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就是“建设”与“使用”脱节的问题。通常“建设”与“使用”很容易分离成“二张皮”,即“建设”是一回事而“使用”又是另外一回事。花了很多资金和费了很大的精力建成,但建成后的使用率很低,建而不用、束之高阁,造成建设资金与资源的大量浪费。造成高校精品课程建成后使用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精品课程的一大痼疾是网络课程不容易与时俱进,内容陈旧老化的速度很快,不符合大学生的时新追求,这大概是目前我国所有的精品课程无论是省级或国家级精品课程都存在的通病。主要表现为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所用的教材不同,章节分布等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同,并且复习思考题、练习题、案例乃至于期末考试题的范围等内容也不尽相同。现在的学生都是比较现实的,既然网络课程对课堂学习和期末考试的作用不大,那么就不会花费时间去登录精品课程的网页。

第二,通常精品课程缺乏师生动态交流。精品课程的主要平台就是网页,但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师生真正能够通过网络课程平台进行交流的机会还是极少。

第三,精品课程的建设通常是“重建轻用”、虎头蛇尾。通常是一建了之,缺乏后续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缺乏后续的资金投入,二是缺乏长期动态的网络课程内容更新的机制,三是缺乏对精品课程的长期动态的考核机制。总之,精品课程只有早期的建设机制,而没有后期的动态维护机制。

三、关于精品课程后续建设的对策措施

1、进一步树立动态精品意识。精品课程是一个相对概念,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有着不同的标准和要求,体现着各自的特色。教师要真正树立起动态精品意识,深刻领会精品课程的精神实质,不仅要吃透精品课程的内容,还要理解精品课程的动态设计理念,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全面运用精品课程的设计方法,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进行,既进行立项强化管理,又提倡、鼓励广大课程组教师自发、自主地进行日常课程教学的建设与改革,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稳步提升总体课程教学水平。形成一般课程建设、重点课程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立体化多头并进的教学改革与发展格局。

2、要使精品课程的唯一平台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首先,网络课程内容要与课堂教学内容基本一致,其中关键在于二者要有统一的教材贯穿于一致。其次,精品课程的课堂教学可以同网络课程动态地结合在一起,将形式做得丰富多彩。第三,要建立一个可供师生可以进行广泛讨论的平台。一方面可以通过BBS平台作为学术问题讨论和交流的硬件平台;另一方面要激励专业任课教师能够结合课堂教学中的内容与问题经常登录网络课程,为学生答疑解惑。

3、要建立一个精品课程后续建设的长效机制。精品课程需要动态变化、与时俱进,需要及时补充本课程内最新的学术内容,这是一个较为困难的事情。第一,对于精品课程的建设从上到下要有一个长期建设的思想认识,而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规划和安排;第二,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后续资金的投入安排;第三,要安排专人来做内容动态更新的工作;第四,要建立精品课程长期建设的激励机制,精品课程建设要求高,时间精力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成果见效慢,仅仅靠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加大精品课程建设的激励和奖励力度,要加大其在教学评优评先、经济效益甚至职称评审上的利益权重,保持精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性。

4、学校层面也应有一个定期的评估、检查与考核机制来保障精品课程的长期有效建设。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立项评估、中期检查、结项审核和结项后跟踪评估的全过程评估机制,以始终保持精品课程的生机和活力。各高校在制订校级精品课程评估指标时,应根据本校当前的实际办学水平,在参照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标准框架的基础上,对各评估项目进行适当地具体细化,提出明确的量化要求。同时,也可就现时状态下课程教师实际履行教学工作规范情况、教学效果实证材料等对考评项目进行扩充。要使评估项目和指标能在课程建设任务的明确与落实、精品课程评选与跟踪检查方面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简单地套用国家的软性评估指标,会在校级精品课程的管理过程中,较难引导课程建设组明确工作任务和努力的方向,在课程建设项目验收和精品课程评选时也很难确立较为具体、客观、统一的参照标准。

参考文献

[1]仉志余,王建军.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8):22.

[2]张晶.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43.

[3]李银芳.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7(1):91.

[4]冯婉玲,段远源.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初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117.

[5]刘大军,许文果.试论高校精品课程推广和利用模式的建构[J].江苏高教,2007(2):89.

上一篇:展会筹备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研究 下一篇:一德期货 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