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差异点缀中职英语课

时间:2022-07-27 04:30:08

让文化差异点缀中职英语课

摘 要: 文化基础差异是影响英语教学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文化的差异性,使得英语在使用上有根本的不同。英语是世界范围内通用的语言,并且是商务、外贸中的官方语言,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英语伴随左右。因此,英语越来越受到重视,英语的文化差异引起广大教师的极大重视。本文着重探讨文化差异对中职英语的影响,以提高中职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职英语 文化基础差异 有效教学

英语的使用范围最广,是世界通用语言,地区的不同,语言也会随之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的差异性是文化差异的前提和基础。要了解文化的背景,就要积极学习外来文化。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者和合格的人才,为适应社会、适应职场的需要,中职英语教学不得忽视,并且应受到重视,提高中职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水平,是中职英语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和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渗透文化的基础差异,有助于英语语言的学习和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

一、了解文化差异性,激发中职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文化差异的内涵和意义。

中职生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的学习不感兴趣,积极性不高,多数中职生进入中职学校只是为了混张文凭,对学习持“无用论”思想,认为反正不再进入高校学习,学习成绩不影响毕业、不影响以后的工作。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更不放在心上,厌学、不学是中职学校英语教学中的普遍现象。因此,激发中职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中职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

语言的运用包括语气、语序、语感。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英语的文化差异,和汉语相比较,可以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提高英语使用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你好”一词无论在哪个国家、哪种语言中,使用范围都最广泛,但使用时差异也最多。如在中国,见面问好时,多是相互握手,英语国家的人们在说Hello时,表情和蔼亲切,并会相互拥抱。欧美国家的人见面问好有的吻脸颊、有的吻手背,表示相互认识很久、关系密切,当他们说hi时,若表情有些僵硬,说明关系一般。对于见面问候语,还有“How do you do?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等,可让学生明白这些问候语之间的不同和相似之处。这样在教学中渗透文化差异,学生会倍感兴趣,为正确使用这些语言打好基础。

2.日常会话的差异性。

掌握日常用语的差异性,可以更好地准确使用地道的英语。日常用语中,对语法的要求不是很高,书写也不太看重,只要会说、能用就行了,了解日常会话的差异性可以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对口语训练较为重视,因此,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应兼顾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口语能力,进而逐渐增加英语词汇量,发展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在口语训练过程中,渗透英语会话方面的差异性,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比较差异性,从而找到乐学的支点,为有效运用英语、快乐实用英语奠定基础。

如教学“打电话”(make a telephone call)时,可以用汉语打电话和用英语打电话,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从中找到乐趣,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汉语中拿起电话说:“喂,你是……吗?”英语里则说:“Hello,may I speak to ...?”汉语中问“哪位?”,英语则要问“Who is that speaking?”;汉语里回答“我是……”,英语中则说“This is... speaking”而不说“I am ...”;汉语里说“我是……,你是……吗?”,而英语中则必须用“This is ...(speaking).Is that...?”;如果接电话的正是要找的人,汉语里说“我就是”,而英语中则用“Yes,speaking”,等等,让学生明白中英打电话用语的区别,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更好地使用英语、运用英语。

又如中国人见面多问“吃了吗”,而英语国家的人见面招呼多以谈论天气等开始话题;中国人见面习惯问“在哪儿发财”、“赚了多少钱”、“有男朋友了吗”、“工资多少”等,而西方人则把婚否、收入、年龄等都作为忌讳的话题;中国人无论是早饭、午饭、晚饭都是“吃饭”,不分早、中、晚,而英语中则有区别,早饭是breakfast、午饭是lunch、晚饭是supper,而正规的大餐称为dinner。这样,为中职生提供语言、文化的区别,从而正确使用英语进行交际。

二、了解跨文化交际,推动中职英语教学

中职学生学英语是为了就业的需要,也是自身终生学习英语的需要。中职生以后面临着就业、面临着工作,也可能有机会出国深造或在外国工作,也可能在国内工作,但和会外国人打交道,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为此,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融入跨文化交际是不容忽视的。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培养。另外,跨文化的融入和渗透有利于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热爱,将中西文化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

如中国的交通规则是靠右行走,而英国人则是靠左走;西方人吃完饭,筷子平行放置,表示吃饱,且西方人吃不饱可以随时问主人要,再添饭和菜;而中国人则“死要面子活受罪”,认为要“饭菜”是对主人的不礼貌;在西方,到他人家做客,吃完饭要说“Thank you very much”,到别人家,主人邀请你一起用餐,吃过了说“No,thank you”,还没吃饭,打算和人家一起吃,要说“Thanks”;这一点,在国内,人们不论吃过饭与否,哪怕饿得饥肠辘辘,也会说“不了,我吃过了”等,了解这些,不仅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更为以后学生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职英语教学中巧借中西文化的差异性,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形式的不同,注重对文化的运用,尽可能地用地道的英语进行教学,让学生学到正宗的本土英语,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别,增强跨文化意识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营造各种英语氛围,让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舒心,为以后的学习和使用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崔小泉.职教课改背景下如何加强中职学生英语差异化教学研究[J].英语教学研究(教学研究),2013(11).

[2]万人泉.淮安市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J].2011(56).

上一篇:以趣激学,寓教于乐 下一篇:多维视角下商务英语课程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