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行为礼仪失范的探讨

时间:2022-07-27 04:01:32

关于大学生行为礼仪失范的探讨

【摘 要】礼仪文化是大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的缺失现象却极为普遍,与大学生的高学历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文章立足当代大学生礼仪行为失范的现状,结合社会实际分析大学生礼仪行为失范的原因,并为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行为失范;礼仪素养

一、大学生礼仪行为失范的表现形式

(一)课堂礼仪的行为失范。进入大学后,学校过于注重师生平等,却忽视了课堂礼仪反映的师生间的互尊互敬。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教学的高效,却助长了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不正之风。不仅上课迟到、早退、逃课等现象屡见不鲜,课上玩手机、睡觉亦是平常,更有甚者课堂大声聊天、随意打断教师讲课,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与大学生的受教育程度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二)师生、同学间交往礼仪的行为失范。当代大学生尊重意识淡薄,缺少谦虚随和的态度。对于师生间的交往,大学生丧失了路遇老师见面问好的意识,常常视而不见;课下大学生更是对不投自己喜好的老师恶言相加,捏造、散布不良信息,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声誉。

在同学间交往方面,由于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崇尚个性,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若与他人遇到分歧,经常意气用事,轻则恶语相向,重则触犯法律。

(三)校园公共场合的礼仪行为失范。在校园公共场合缺乏公德意识,违反公共道德的行为时有发生。一些大学生在图书馆内高声打电话,大声喧哗旁若无人;占座现象严重,导致图书馆座位利用率低,造成公共资源的严重浪费等现象比比皆是。大学生的不自律行为看似日常生活小事,但细节决定成败,这些行为不仅妨碍影响了他人,更损坏了大学生自身的良好形象。

(四)仪容与服饰穿着的行为失范。随着时代潮流的日新月异,大学生衣着张扬个性、特立独行。但有些大学生则过度追求时尚,盲目追求潮流,经常在校园中穿着奇装异服,浓妆艳抹,与学生形象背道而驰。

二、造成大学生礼仪行为失范的原因分析

(一)中国教育制度弊端的限制。由于应试教育模式和考试制度在我国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转变,“一考定终身”的现象在很多地区还十分普遍。为获得优异成绩、提高升学率,大多数中小学选择“捷径”,将教学工作完全扑在学生成绩的提高上。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唯一的标准便是成绩。学生礼仪素质的培养没有得到中小学教育过程中很好的贯彻与重视,是导致国内很多优秀大学生礼仪素养很低的原因。

(二)家庭教育的先天不足。家庭教育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现在很多家庭对学生早期的礼仪教育是缺失甚至是误导的。由于家长忙于工作、外出打工等原因,忽视了对孩子启蒙时期的教育;其次,家庭变故、家长自身素质不高等因素也对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最后,由于今天的大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家人的过度溺爱导致大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习惯,为日后孩子的自私自利、散漫无礼埋下了种子。

(三)高校教育的断层。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大多关注专业教育与技能培养,礼仪教育仍处于德育的边缘地带。高校往往将教育基点放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上,容易忽略“礼仪”这一反映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最直接、最根本的表现形式,造成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逻辑上的断层。

由于礼仪教育的效果难以量化分数进行定量考核,高校管理者对礼仪教育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将礼仪课程设置为选修课等非必修课程。教育者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了学生对礼仪素养的忽视,学习效果差强人意。

(四)礼仪素养实践的缺乏。目前我国大学生礼仪素养实践的缺乏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礼仪教育课堂缺乏实践。课堂上没有条件将所学的礼仪知识应用于实践,往往是道理讲得多,实际历练少。其次是缺乏课外实践。大学生在学习礼仪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是明白了礼仪知识的内容,却缺乏习礼的过程,不知道这些礼仪该什么时间什么场合用。课外实践机会少,大学生的实践效果更是难以达到自己心目中的效果。

(五)大学生自身思想道德素养的缺失。由于大学生存在经验不足、自我控制能力低等内在缺陷,面对外来文化往往有着对西方文化一边倒的倾向。在逆反心理的影响下,片面否定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把追求西方不合理的文化作为时尚,实则是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伪装。

三、提高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的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提高大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的自觉性,加强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关健在于改变大学生的个人思想认识。要切实完善高校的德育体系,从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与文化素质入手,提高大学生礼仪修养,为校园良好文化氛围的形成铺好基石。

(二)发挥学校各级管理人员、教师的礼仪示范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无论是任课教师或者校园内其他管理人员,都应有责任感与使命感,发挥榜样的作用。这要求学校要对教职工进行全校范围的礼仪素养培训,提高教职工整体的文明素养,在生活中教职工要严以律己,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改变大学生。

(三)学校应提高礼仪课程重视程度,建设校园礼仪文化。高校应首先从礼仪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着手做起,提高礼仪课程的地位,提高学生重视程度。同时改革礼仪课程上课形式,增加课程实践的比例,将理论应用于行动。

要想切实提高学生对礼仪素质的重视程度,必须在校园内创设良好文化氛围。为此,学校应加强校园礼仪文化建设,宣传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与相关知识,开展相关活动,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 胡道安.关于当代大学生礼仪行为失范的原因及对策的几点思考[J].科技文汇,2009(4):65-66.

[2] 秦国华.关于加强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的思考 [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1(3):80-82.

[3] 丁萍.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表现及成因分析[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28(6):60-64.

[4] 葛仲夏.人学生礼仪教育缺失的现状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8).

上一篇: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是稳投资 下一篇:人文关怀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