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时间:2022-07-27 03:25:39

儿科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抗生素滥用和细菌耐药问题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滥用抗生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对医院的投入不足,医院需要依靠药品收入来保证医院运转,药品收入约占医院总收入的50%,抗生素收入约占药品收入的50%,减少抗生素的应用将直接影响医院收入;为了避免医疗纠纷,给患者开具广谱强效同时也是昂贵的新型抗生素,常被作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被采用;个别医生为了迎合患儿家长立竿见影的心理,而使用与病情不符合的广谱抗生素。

儿科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分以下几大要点:①选择有效药物:首先要掌握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谱,使所选择的药物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其次还要考虑各种抗生素的吸收、分布等特性。②用药方法更合理:选定药物后,还要根据其药动学性质确定给药方案。③防止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药物浓度过高有密切关系,主要原因有:不适当的增加剂量或给药次数,均可因体内药物蓄积而导致不良反应。不适当的联合用药:同类药物的联合应用,除抗菌作用相加外,其毒性反应也相加。不同药物的联合应用也可致某些毒性反应增强。不合理的给药方法:不合理的给药方法常可导致不良反应的产生。如氨基糖苷类进入血流过快,可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该类药物不可静推。④避免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病原菌耐药性的形成有3种类型:产生灭活酶(水解酶与钝化酶,钝化酶又称合成酶);改变细菌外膜的通透性;改变靶位蛋白的性质和数量。病原菌产生耐药性是抗菌药物治疗中一个应引起重视的大问题。为降低病原菌耐药性的发生率,应掌握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避免滥用抗生素;避免频繁的更换或中断抗菌药;减少抗菌药物的外用。

小儿容易患感染性疾病,故需常用抗生素等抗感染药物,儿科工作者既要掌握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和用药指征,更要重视其不良反应的一面,对个体而言,除抗生素本身的不良反应外,过量使用抗生素还容易引起肠道菌群失衡,使体内微生态紊乱,引起真菌或耐药菌感染,对群体和社会来讲,广泛、长时间地滥用广谱抗生素,容易产生微生物对药物的耐受性,进而对人们的健康产生极为有害的影响。

抗生素选药、用法、用量、联合使用不当,可产生严重的后果,不仅使治疗失败,还可造成微生物耐药,由于抗生素应用不当所常常带来灾难性的恶果,如对非感染疾病、肠痉挛、单纯性腹泻以及一般性感冒发热患儿不究其因,往往先用抗生素,有的甚至动用价格昂贵的第3代头孢菌素,从而延误治疗机会,不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还增加了细菌的耐药性。一些急症患儿大量、普遍地使用庆大霉素、小诺霉素,导致了肾毒性、耳毒性不可逆的严重后果。

药物是治疗疾病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药物有其不良反应、毒性反应及过敏反应等不利于机体的方面,因此选择药物治疗时必须全面衡量药物的利弊。能用一种药物可以治疗的疾病,毋需选用二种或更多的药物;能口服药物取得良好疗效者,不必采用注射给药。小儿用药时要考虑到年龄的生理解剖特点,孕母用药可影响胎儿的发育;乳母用药后,某些药物可进入乳汁,影响乳儿。

氯霉素抑制骨髓生血功能,可造成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粒细胞缺乏症;四环素有较多的胃肠道反应,亦易诱发二重感染;新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注射均有发生耳聋的可能;红霉素乳糖酸盐静脉注射时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其脂化制剂有使血清转氨酶增高和引起黄疸的可能;多粘菌素B、杆菌肽、卡那霉素对肾脏有一定损害;新生霉素可以产生药物热和皮疹,亦可引起黄疸等。

小儿解剖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其新陈代谢旺盛,循环时间较短,排泄较快,对药物的反应亦有所不同,因此在用药方面也有其特点。从药物剂量来说,按常用体重计算方法,小儿一般剂量相对地要比成人大,尤其对镇静剂、抗惊厥药、洋地黄毒苷等药物耐受量较大,但对吗啡很敏感,容易中毒,小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发热后易烦躁不安,甚至发生惊厥,临床上在高热病儿的对症处理中常以镇静剂与解热药同用,因此,对于普通常用的镇静药,如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必须熟悉各年龄组的剂量。小儿时期调节水电解质代谢的功能较差,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引起水电解质失衡,因此在应用酸碱类药物时较成人易于中毒,在应用利尿剂后也较易发生低钠低钾现象。

新生儿用药容易出现中毒反应,由于新生儿的生理功能,特别是肾、肝和某些酶系统功能尚未成熟,用药不当常可致不良反应或中毒。因此,对此类患儿宜尽量少用药,特别是抗菌药物和退热药,在必要应用时,剂量宜酌量减少,用药时间亦不宜过久。新生儿可用氯霉素中毒而发生“灰色综合征”。因此,氯霉素尽量不用于新生儿。必要时,每日剂量不宜大于25mg/kg。其他药物如磺胺类、退热药(特别是含有氨基的)、过量的维生素K以及新生霉素等较易引起早产婴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核黄疸,链霉素量过大时能使新生儿长期昏迷甚至死亡。

讨 论

在我国抗生素滥用现象十分严重,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可引起不良反应、过敏、二重感染和诱导产生细菌耐药[1],我国儿科临床抗生素使用整体上存在起点高、档次高和滥用问题[2]。所以,合理使用抗生素十分重要[3]。

为此,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关键,应改正当前医院以药养医的不合理状况,医院应获得足够的财政支持,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行。医生的劳动价值应得到肯定。合理应用抗生素应加强宣传普及和推广执行。加强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管理。应当规范药品的推销,不在公共媒体上进行抗生素等药品的广告宣传。药品定价要透明和合理,价格要及时告知公众。立法要保护患者的权利,也要保护医生应用专业知识的权利和从业安全,加强同行间的交流,促进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Pallasch TJ.Antibiotic resistance.Dent Clin North Am,2003,47:623-639.

2 魏国义,史强,钱春凤,等.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抗感染药物应用情况分析.中国医药杂志,2003,38:623-635.

3 邵肖梅.抗生素治疗新生儿感染的问题与对策.中华儿科杂志, 2003,41:900-902.

上一篇:恶性腹腔积液的治疗 下一篇: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产生原因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