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状态专项护理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

时间:2022-07-27 03:19:01

焦虑状态专项护理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

【摘要】 目的:探讨焦虑状态专项护理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6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焦虑状态专项护理,通过SAS测评量表评分情况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护理前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两组的SA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焦虑状态专项护理;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5-0096-03

doi:10.14033/ki.cfmr.2015.05.045

风湿性心脏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心脏疾病,该病是由风湿热活动导致心脏瓣膜受到炎性损伤而引发[1]。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心悸、呼吸急促、轻微劳动后呼吸困难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与日常工作。通过多项临床资料及笔者临床经验发现,在就诊的患者中,约有80%以上的患者伴有一定的焦虑状态。这一情况不禁引起人的反思,焦虑状态对患者疾病的发作及恢复是否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如果的确存在不良影响,那么该如何去缓解这一情况?目前,临床上发展出针对患者焦虑状态的一类护理模式――焦虑状态专项护理[2]。为了了解焦虑状态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及焦虑状态专项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应用效果,在此次调查中,笔者所在医院对患者进行焦虑状态专项护理,以改善患者的心理不良情绪,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6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上对于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1)无精神病史或智力障碍;(2)无沟通能力障碍;(3)对临床分组无异议,愿意积极配合临床调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3~67岁,平均(50.3±3.8)岁;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4~65岁,平均(51.3±2.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情况如下,(1)健康教育:大多数患者对于自身的疾病了解并不充分,这样一来,易忽略日常生活中某些诱病的危险因素,增加病症的发作率。因此,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自身的病症。通过宣传讲座及发放健康宣传手册等措施,向患者宣讲与风湿性心脏病相关的知识,包括致病原因、发病机制、诱病因素等,让患者能够对自身疾病有所了解[3]。(2)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护理。出于多种原因,大多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不高,认为只要通过某些药物的服用就可以缓解病症,而坚决杜绝通过手术法或其他治疗治疗方法进行病症的治疗,认为会在经济上造成一定的浪费,且会增加家庭的负担,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告知患者,此类病症的危害性,同时也向患者保障,在治疗过程中会从患者的具体经济状况进行考虑,并严格遵守医师的职业道德,让患者减缓内心的压力,提高治疗依从性。(3)饮食干预:有些患者不注意饮食,忽略了饮食作用对病症的影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告知患者在日常饮食中,患者需调理饮食结构,应限制每日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控制食物的整体热量,避免热量过高对病症造成的影响。同时,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避免对心脏产生刺激性的食物,如浓茶、咖啡、辣椒等。患者应注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摄入[4]。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焦虑状态专项护理干预,具体情况如下,(1)护理人员培训:每位护理人员需经过相关的心理知识培训,能够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保证在沟通过程中,不会伤及患者自尊,不会触及患者底线[5]。在与患者的交谈过程中,护理人员能够起到指引作用,让患者对其产生亲切感,而不是排斥感及陌生感。(2)专项护理:护理人员可从患者的入院资料入手,了解患者相关的职业、生活习惯等,也可从患者家属方面了解患者的家庭经济情况。医护人员首先尝试与患者进行沟通,看患者是否愿意向护理人员讲解内心的想法。若患者对护理人员有抵触心理,护理人员不可着急,可耐心地向患者讲解自己的来意,并从日常护理中让患者能够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用心,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而后在逐渐拉近的关系中去倾听患者内心的想法,让患者能够敞开心扉,说出内心的感受,舒缓内心的压力。(3)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笔者所在医院了解到,患者出现焦虑心理的主要原因包括担心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及对于疾病所产生的烦躁心理。对于有经济负担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安抚患者,安心接受治疗,向患者介绍院内的相关优惠政策,同时鼓励患者家属与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家属告知患者不要担心治疗费用,安心接受治疗。对于对疾病产生烦躁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安抚并告知患者目前的治疗近况,让患者了解到自身病症情况,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减少抱怨心理,安心休养,促进康复[6]。(4)亲人的劝导:相对于护理人员而言,患者家属与患者之间更为亲近,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焦虑状态专项护理中,患者家属具有重要责任。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家属进行一定的沟通培训,避免在沟通过程中让患者家属出现急躁心理,让家属能够对患者起到鼓励作用,从各个方面对患者进行优质的照顾,减少患者内心的压力。同时,家属经常性的陪伴也可让患者减少内心的焦虑状态,舒缓内心的压力[7]。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评分进行观察比较。SAS为焦虑自评量表,是临床医学上常用于测评患者焦虑状态的一类测评量表,该量表共包括20道选项内容,患者将通过对量表内容进行自我勾选,然后通过勾选情况对总得分进行一定的结算。其中,得分在50分以上的患者即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状况,得分在50分以下的患者无明显焦虑状况,且得分越低,内心焦虑状态改善越明显[8]。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护理前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两组的SA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风湿性心脏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心脏疾病。该类疾病可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进而增加患者内心的压力,让患者产生强烈的焦虑感。而强烈的焦虑感可让增加病症的发生频率,如此循环下去,对患者的病症恢复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因此,如何缓解患者的内心焦虑状态,减少患者的内心压力,是临床上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焦虑状态专项护理是临床上较为新颖的一类护理模式,该类护理模式具有针对性,即只对患者的焦虑状态进行干预。同时,该种护理模式又具有独到性,其可对患者产生焦虑的原因进行独到的分析,并通过“对症治疗”的模式帮助患者缓解内心压力。

由此次调查结果分析得知,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产生焦虑的原因主要有两类,一类来源于对疾病的无助与愤怒,一类来源于对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的愧疚感。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所在医院受过专项训练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一定的劝导与帮助,最大限度缓解患者内心的焦虑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就是说,焦虑专项护理可从患者产生焦虑的根源入手,帮助患者缓解内心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心理状态[9]。

由此次调查结果可知,在进行焦虑专项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进行焦虑专项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内心焦虑情绪,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该种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汤爱红.焦虑状态专项护理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9):17-18.

[2]刘英华.焦虑状态专项护理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4):269-270.

[3]王青,王启船,程明芝.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护理的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27):137-138.

[4]王萍.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护理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5):139-140.

[5]陈波辉.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633-634.

[6]邓仕仙.风湿性心脏病病人护理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6):135.

[7]郑月星,陈晓燕.风湿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焦虑状态的护理干预[J].现代医院,2010,10(4):111-113.

[8]杨玉荣.老年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3):95-96.

[9]孔凯旋.30例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6):171-172,186.

(收稿日期:2014-10-16) (编辑:黄新珍)

上一篇:60例难治性哮喘临床分析 下一篇: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