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符号的影像叙事

时间:2022-07-27 03:08:35

去符号的影像叙事

这组片子以不真切的现实再现,和独特的结构,去符号影像元素集合带领读者进入他的观看之道。他总是可以很轻松地摆脱传统摄影概念的束缚,放弃了黄金分割、合理的前景位置、主体的完整性等等。他的作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街头摄影,瞬间无法复制,每个瞬间都有其意义,卓松龄贯彻自己的对瞬间的标准,时常会对拿到舒心的瞬间得意、开怀。

在电脑中展开卓松龄的片子,屏幕一下子就绚烂了起来,这些动人有趣、色彩独特、完全脱离了构图习惯和引力的作品立即抓住了你的眼球。细细品读,且有回甘,让人如饴,照片或荒诞、或幽默、或诙谐、或揶揄、或讽刺,张张有戏,没有故事却展开叙事。这组片子,卓拍的是上海,却让生活在这座城市几十年的老上海觉得陌生,普通的景象在他的镜头中就不普通了起来。

本组作品表现的是纯个人的视觉主义,未提及故事性和内容性,拒绝阐述和图解的表达。虽然没有专题和主题内容,照片却是如此耐人解读,引人思考。桑塔格讲过:“内容说本身在今天就是这种情形。无论内容说以前是怎样的,它在当今看来主要是一种妨碍、一种累赘,是一种精致的或不那么精致的庸论。”这里谈及的“无”的内容其实指的是实质的主题承载,卓的作品没有了承载负担,便灵动了起来。视觉的多元呈现是作者的表达方式,那支配他截取影像的取舍力该是与生俱来的空灵的嗅觉吧。

卓松龄的作品多变且多产,每每等着看他的新片子总是令人期待的,就像等待会发现新大陆似的,却每次都不会失望。只是需要一次次地推倒上次读片后留下的印象,再重新组合对他的取舍力的判断。他那些有时荒诞、有时离奇的影像有着马丁·帕尔式的幽默,却少了批判,也拒绝了色彩暴力,冷冷静静。没有了英伦风情,有的却是淡淡的中国元素和不易被发现的上海情结。

这组片子以不真切的现实再现,和独特的结构,去符号影像元素集合带领读者进入他的观看之道。他总是可以很轻松地摆脱传统摄影概念的束缚,放弃了黄金分割、合理的前景位置、主体的完整性等等。他的作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街头摄影,没有长篇累牍的特色建筑和市井生活;没有广告牌美女和底下的老头,没有本该有的街头摄影的视觉符号。他的兴趣点有些另辟蹊径,这样也造就了他卓尔不群的特别风格。卓说:“我拍照没有定式,可是瞬间还是非常重要的,好照片和普通的也就差在这个点上。”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一再被提及讨论,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往往反映的是作者的人生观和哲学思辨力,瞬间无法复制,每个瞬间都有其意义,卓贯彻自己的对瞬间的标准,时常会对拿到舒心的瞬间得意、开怀。

他是擅于讲故事的,没有剧本,却讲得生动,那些瞬间、那些细节便构成了独特的影像叙事,讲的是什么,完全可以由读者按图索骥,自由搭配,找一找失重、失时,或者失忆。这些片子最主要的特质还是幽默,片中跌落的风筝、孤寂的玩偶、盒子里的人简单、好玩、童心未泯。海上摄影大师陆元敏是这样评价卓松龄照片的:“看卓的照片总是很开心,在我看来,照片拍得好的人很多,而照片拍得好玩的却不多,卓的照片就是特别好玩的一类。看着电脑中他拍的照片,我只能说:‘好白相、好白相。’(上海话总是不雅,尤其是缺少形容词,好白相,在上海话里就是国语有趣的意思,而白相人却成了一句骂人的话了。)”是啊,卓的影像是欢乐的,片子是自由的,由着自己的价值触点去取舍。戴夫·希基有这样的论述:“身在这种文化的每一个人都懂得艺术所授予的权利的自由和许可。简而言之,艺术不是火箭科学,也不需要他人允许,是没有先决条件的。”这组照片就是这样,意趣大于规矩、幽默大于形式。

照片中拍了很多普通的日常物件,一堵墙面、一个衣夹、一支拖把甚至于一堆垃圾,照片的结像却把被摄体与现实联想割裂了开来,这拍的是哪里?是那个熟悉的城市吗?也正是他的独到诠释,使读者可以重新思考,展开联想。一堆片子铺陈开来,便像一篇曼妙的散文,冷静叙事、娓娓道来,不需要刻意的编辑排序,哪怕随机播放认读总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也不需要把他的照片定义,什么后现代主义、什么流派什么风格,作者只是由心而摄,叙述了他内心的故事和情结。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组片子是作者用手机拍摄的,这也符合作者的影像追求:生活的才是精彩的,器材无所谓,不论是大画幅的抑或是个玩具相机、手机,只要能出片就行。这样的片子看似随意、实则精到。有时候,小的美比大的更壮观。

上一篇:花园是欢乐的保证 下一篇:浅析台湾电影中的民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