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时间:2022-07-27 12:37:34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9-040-02

摘 要 教育,是伴随时展的重要行业,特别是在目前,教育相对以往已经有较大提升,而且逐步步入正规化及科学化,而俱乐部教学,也是目前很多院校推行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但是也由于教学时间的分配以及教学空间的局限,引发较多的教学问题,进而导致教学难见成效。而“课内外一体化”也是目前这种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种重要途径,而且能够从本质上调整学生的锻炼思想,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这也与目前很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相呼应,同时还能有效解决时间和空间的问题,让体育教育真正能够达到教学与培育的效果。

关键词 课内外一体化 俱乐部教学 教学模式 构建研究

一、引言

就目前体育教学来说,最大的特点在于教育的实践性,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教学过程则存在单一性,特别是传统教学中的照本宣科进行教学,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而体育俱乐部教学则实现了体育教学的系统化和正规化,特别是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提出,让体育俱乐部教学的覆盖范围更广,教学灵活性更高,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此,笔者将通过本文,就高校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意义和困境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分析与探讨。

二、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广东省高职院开展的体育俱乐部中的学生或俱乐部会员,研究目标主要是各大高职学院的体育俱乐部开展情况,同时总结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并且对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结构体系(包括教学指导思想、操作程序、教学目标及内容、教学过程结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以及优点和适用条件进行详细研究,统计资料来源于网络文献资料、调查问卷、人员访谈以及行动研究四个方面。

三、研究方法

(一)查阅网络文献资料

本次研究资料来源于同方知网、维普等知名数据网站,由研究者自行筛选具有研究意义的文献,并且主动查询与教学模式或体育俱乐部关联的书籍或者论文,同时结合相关政策与法律进行合理参考与借鉴,以保证本次研究的科学性[1]。

(二)问卷调查法

通过向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统计目前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存在的问题,而问卷发放主要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各个高校抽选一定比例的学生完成问卷调查,最后统计调查结果。

(三)专题访谈法

基于以上调查完成后,整合访谈提纲,同样随机抽选一定比例的各大高校的相关教学工作者(教师)、理论研究学生以及体育管理者参与访谈,访谈话题为“体育俱乐部教学属于课内教学,如何拓展到课外开展”,访谈完成后整合访谈记录与相关结果,并且进行讨论[2]。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概念

简单来说,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就是基于高校体育馆为教学场所的,贯彻健康思想与锻炼理念的,符合学生身心需求的一类新型教学方法,而且教学的主要思想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然后结合各类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满足学生的各类需求条件下,又能达成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同时还能拓展出体育锻炼、团体竞赛以及课外训练的各个流程。

(二)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方法构成

就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方法而言,其构成主要可以包含五个方面,即教学指导理念、实施流程、教学目的以及教学评估。详细分类如下:

1.教学指导理念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的教学指导理念主要基于两类主流思想,即健康思想与终身体育,首先健康思想的起源主要是在上个世纪末期,世界相关卫生机构已经把健康列为生理、心理及社会的方面的一种良好状态表现,而其主要含义不仅仅是指身体上的强壮或者无疾病。即如与政府都曾经强调过健康的重要性,后者甚至将其作为很多高校体育教学的核心思想,也渐渐沿用至今;而终身体育的主要理念是让学生能够主动进行体育运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其主要的观念在于让学生终身不忘体育学校及锻炼,同时了解体育的文化及方法[3]。

2.实施流程

就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一体化的实施,主要流程可以包含项目选择、对外宣传、学生抉择、反馈建议四个方面。首先是项目选择方面,也是极其关键的一个步骤,因为当前很多高校俱乐部的项目选择多是沿用传统的有球类、游泳、健身、越野、散打、武术、跆拳道、毽球、健美操、舞蹈等等项目,这些项目往往通过了长时间的考证和演化,所以较为成熟,所以新的项目的选择需要考虑三点:1、新的项目是否符合学校目前阶段开展;2、新的项目选择是否满足学生身心成长需求;3、新的项目选择是否属于民族传统项目的继承和发展;再者是对外宣传宣传方面,如果单纯对俱乐部宣传,学生的关注度往往不高,不过却能让给学生俱乐部抉择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对俱乐部宣传过程中,应当把握恰当的时机,一般选择学生在抉择俱乐部的时候进行宣传,从而达到有效的指导作用;然后是学生的抉择,影响学生抉择俱乐部的因素有很多,包含各种内因与外因,即如自身喜好、特长、授课教师印象、自身日常锻炼时间与强度等等,不过他们的抉择过程是自由的;最后是反馈建议,因为传统教学的课外教学与课内教学是分开的,课内教学只是简单的体育文化和理论普及,而课外则包含了比赛竞技等体育技术指导,而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方法要将两者进行整合,不过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差异,首先对于课内的教学过程,由于要满足教学计划,所以教师应当要主导教学过程,而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的指导开始学习及锻炼,而到了课外教学,自由性则较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和特点制定锻炼过程,而教师则是对学生的锻炼方式进行指正和建议。此外,教师需要获得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并且进行及时答疑与解惑,从而保证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3.教学目的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牵涉到社会方面的内容有:体育精神、体育历史、体育文化以及体育行为等等,而学习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学生能够建立合适的体育观念,深刻获取体育锻炼知识,另外,为了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则配合知识讲座的形式向学生普及一些体育锻炼的方法以及诀窍。

4.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过程是教师获得学生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而且科学的评估还能给教师提供学生的信息,以便于让教师考虑如何更好的“因材施教”或者采取鼓舞手段。而对于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方法,评估过程更需要将课内与课外的评估过程。而评估方法可以包含多种。例如:日常课堂表现、学生自我评估、其他学生评估、身体能力及专业技术测试、理论测试以及小组评价等等。而且教学评估过程也是不可或缺的过程,由于评估属于综合评估,所以方式也需要与传统评估存在一定差异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应当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教师在构建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考虑构建目标,更需要考虑课外与课内教学流程的整合,包含教学的整合以及评估的整合,而且完成构建后还需要根据实施效果以及学生反馈意见进行相应改进,从而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在本次研究结果中,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开展难度依然较大,特别是一些潜在的问题方面,即如俱乐部开设的项目面临创新和拓展,但是新的的项目也会引发适用性与价值性的矛盾问题;另外还有教师与学生的定位问题,并不是统一的,也需要根据教学的时期进行区分。所以要抱住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能够顺利开展,教师则需要考虑很多这类创新教学方式产生的一些潜在问题。

参考文献

[1] 盛俊林,朱宝峰,王剑虹等.黑龙江省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3,06(06):65-68.

[2] 罗明飞,高俊兰,贺春林.高校体育俱乐部教育教学对未来社区体育的影响[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05(05):107-109.

[3] 李波,朱琳琳,岗川晓. 全纳教育视野下高校体育特殊教学设计的新阐释[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04(04):74-76.

[4] 郑重.终身体育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的探索与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12(36):67-68.

[5] 蒋志华.终身体育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12(28):104-106.

上一篇: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训练中体液的补充恢... 下一篇:中职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