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以及日常护理

时间:2022-07-26 10:54:54

中药灌肠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以及日常护理

【摘 要】 目的 探讨中药灌肠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方法 中药保留灌肠法,根据中医辨证将相应证型的中药水煎后,通过直肠给药使药液经直肠黏膜吸收后进入病灶,能很快发挥作用。结果 中药灌肠选用的药物多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行气止痛的功能,能够有效促进盆腔炎症渗出的吸收,增加病变的软化,有利于炎症组织修复与再生,松解粘连组织,改善或消除患者症状。 结论 我院妇科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联合治疗盆腔积液、慢性盆腔炎等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中药灌肠法; 慢性盆腔炎;日常护理

【中图分类号】R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329-2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病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且不易治愈的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大量研究临床实践表明,中药灌肠以操作方便,易掌握床效果好,无副反应等优势,对本病有独特疗效,近年来国内对慢性盆腔炎的中药保留灌肠研究进展较快,有单用灌肠,或配合内服、物理治疗、抗生素综合疗法同用,疗效显著。

一、中药灌肠法

中药灌肠法 是根据中医辨证将相应证型的中药水煎后,通过直肠给药使药液经直肠黏膜吸收后进入病灶,能很快发挥作用,既避免了中药对胃肠的刺激,减轻了肝脏的负担,又减少了对药力的影响,并且药液局部热敷有利于炎症的消退。包括直肠注入法和直肠滴注法两者。中药保留灌肠法: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d开始 1次/d,10d为l疗程,上述药物加水1000ml,浓煎成100ml,冷却为38°-40°,倒入无菌输液瓶或灌肠袋内,用一次性输液器连接肛管,灌肠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取侧卧位,臀部抬高10cm,会垫橡胶布及治疗单,用石蜡油肛管前端,缓慢插入深度20- 25cm,点滴法灌肠, 30滴/min,保留时间为1小时以上,捏紧肛管拔出,轻揉片刻。

二、 护理

(一) 情志护理:慢性盆腔炎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患者思想压力大,多抑郁 焦虑,故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安慰体贴患者;其次应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并介绍应用此种疗法的目的及已取得的经验及疗效,使患者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

(二)饮食护理:应针对病因采用相应的饮食施护 指导患者饮食以易消化而富含营养为宜,饮食的宜忌对疾病的恢复很重要,饮食护理得当可以起到扶正祛邪 恢复健康的作用,保证每日摄入所需的热量,保持大便通畅及胃肠道消化功能良好。

(三) 生活护理:慢性盆腔炎与病人的生活卫生习惯密切相关,因此应提醒病人经期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平素应适当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增强体质,避免精神过度紧张,注意劳逸结合,在治疗期间慎,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

(四) 健康教育:做好经期/流产后/产后的卫生知识宣教,保持外清洁,杜绝各种感染途径,积极预防和治疗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勿滥用药物,积极参加有意义的体育活动,注意劳逸结合,从而提高机体抵抗力

(五)治疗时注意事项:温度要适宜,防止烫伤;灌肠时动作要轻柔;灌肠过程中病人出现腹胀或排便感,嘱病人深呼吸,同时减慢药液滴速以减轻不适。

三、小结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是国内外妇科治疗及护理中的难题。中医学认为,湿热为患,瘀血内阻是其主要病机,中药灌肠选用的药物多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行气止痛的功能,能够有效促进盆腔炎症渗出的吸收,增加病变的软化,有利于炎症组织修复与再生,松解粘连组织,改善或消除患者症状,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同时在灌肠理疗的过程中对患者的护理也很重要,指导患者情志、饮食、生活、居住环境等因素的合理调整,有利于疾病恢复,否则可使病情加重或复发,在疾病的治疗中中医综合疗法护理对疾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故本治疗护理方法在临床中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我院妇科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联合治疗盆腔积液、慢性盆腔炎、陈旧性宫外孕包块、妇科术后盆腔粘连、盆腔瘀血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等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于慢性盆腔炎往往是多因素复合作用致病,因此,床上治疗有单纯中药灌肠治疗、内服中药配合灌治疗、中药灌肠配合物理治疗、中药灌肠配合抗素、综合疗法 ( 中药多途径给药) 结合灌肠治疗多方位关注,多途径给药,多方法治疗的临床疗不仅可起到抗菌消炎的效果,而且能提高机体疫力及改善组织微循环,从而使慢性盆腔炎的治率明显提高,减少复发率中药灌肠选用的药物多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坚散结 行气止痛的功能,大多数研究关注的是热与瘀血等致病因素,对这种难以治愈 反复发的临床常见妇科病而言,长期的攻逐过度,或治过用清解攻伐之品,往往祛邪不利反伤正气,日则正气受损。因此治疗既要扶助正气,也要攻补施,以求祛邪不伤正,扶正不助邪。因此我们需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深入地揭示中药治疗本病的本质,指导临床用药; 借助现代药实验方法,结合临床经验筛选出对慢性盆腔炎有接治疗作用的中药,更好地提高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宝璋.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94 :275.

[2]何世银.中西医结合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6 :396.

[3]苏冬梅,范娇娥.实用疼痛护理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15.

[4]李仪奎,姜名英.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53-141.

作者简介:杨亚莉,女,汉族,甘肃省中医院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中医妇科特色治疗及护理。

上一篇:文学翻译中的翻译美学理论 下一篇:An Analysis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Adv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