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从小学会承担责任

时间:2022-07-26 09:55:39

如何让孩子从小学会承担责任

[摘要]在名言警句中有这样一句话:“责任就像水、空气、食物一样重要——洪能翔”。这虽不是出自名人之口,但寥寥几字却值得每个人细细品味。如果水、空气、食物比作是人生存的物质条件,那责任就是人生存的精神体现,凸显出的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人从生命之初就离不开阳光空气食物,那责任心的培养也就要从小抓起。

[关键词]现象描述 现象分析 理论依据 培养方法

幼儿园教育中始终把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作为教学的工作重点之一,为了做好本职工作,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都有意识的渗透思品的教育,晨间谈话是我们对孩子进行思品教育的重要活动之一,而班级的一些不良现象则是活动的导人,可每次谈话或活动中都会遇到孩子们这样的回答:

现象描述:

(一)、浩辰、清源等小朋友每次的作业都不能如期带回幼儿园,当老师问到时,孩子却理直气壮的告诉老师:“老师,我爸爸妈妈没给我带回来”。老师只能反问一句:“你当的小管家不合格哟!自己的东西为什么让爸爸妈妈带呢?”

(二)、学习歌曲《小人书不要哭时》,老师拿着被撕坏的书宝宝问:“你们知道是谁撕坏了书宝宝吗?”孩子们的回答却异口同声:“不是我”。几乎很少有人说“不知道”或“是某某某”;主动承认书宝宝是自己撕坏的更是没有了。

(三)、笑笑小朋友因为一些事被老师找谈话后,回家告诉家长不愿上幼儿园了。原因是老师批评他了。并没有告诉家长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事情才被批评;更有的小朋友拿老师和家长做挡箭牌,比如刘坤自己想把带回来的剪刀拿回家,就给老师说是他妈妈让拿回家;手工课上没有拿到自己喜欢的盒子,就回家给妈妈说是老师不给他等之类的话。

现象分析:

以上现象我想在幼儿园工作的同行都有同感,孩子们能自己做好的事情不自己做、做错了事情不承认,还习惯在别人身上找原因,往往就会简单的一句“不是我,是……”来推卸一切的责任。此类的问题普遍存在,问题的关键就是孩子没有树立良好的责任心,缺乏承担任务主动性和主人翁的责任意识。是孩子的问题吗?问题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责任心是儿童后天发展起来的一种品质,它是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特别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通过亲身体验以及卓有成效的教育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作为父母,也许不能让孩子从出生就有华丽的外表、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但我们能够努力做到从小事做起,给孩子信心、以及对他人、对社会承担任务的责任感,那你就给了孩子一个成功的开始。作为老师,就应该从幼儿入园开始向孩子灌输责任重于泰山、敢于负责是人的一种优秀品质的思想,进而让孩子在生活中去感知、体验、去收获。

理论依据:

何谓责任呢?再引用这样一句名言:“有一种力量是从你那个跳动的心中发出的,它会指引你去做你认为重要的事,并且一定会竭尽全力,这就是责任心。——朱明然”扩大到对社会的意义来讲: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的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他应属于一种高尚的优秀品质。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必将得到社会、家庭、朋友的认可、尊敬,相反,缺乏责任心的人,终究不能被社会承认,也就谈不上对国家有益。

俄国的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也曾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有无责任心,将决定一个人生活、家庭、工作、学习的成功和失败。”

马卡连科曾指出:“儿童的责任感,对父母、家庭怀有感激之情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扩大起来,将会扩展到对国家和人民的态度上来,扩展到对人民的热爱和关心上来,并且扩展到使我们国家的公民得以幸福生活的一切工作上来。”

北京师范大学庞丽娟教授认为:“责任感对个体的成长、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它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着儿童的学习、学习成绩、智力开发,而更在于它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在个体成长上不可或缺的人格、个性品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在对社会目标的制定中,也有这样一条: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只有具备一定的责任感,人才能自觉、勤奋地学习、工作,做各种有益的事情,掌握各种技能。也只有从小培养责任感,长大以后才能适应社会,才能照顾家庭,尽自己的义务完成本职工作,从而成为优秀的人才。

以上的理论基石已充分证明了责任在人的生命存在中的价值,更能激励父母、老师从小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坚定信念。作为小班的老师,我们又结合班级情况在培养孩子责任心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培养方法:

一、轮流承担任务,争做“责任小管家”。

对于“书宝宝被谁破坏”、“玩具玩完没人收”、“东西掉在地上没人捡”的现象我们不仅课堂上的教育,生活中也进行随机的教育,可未见明显效果。于是,我们就推出了评选“小管家”的活动。条件是:首先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做到把幼儿园的物品当做是自己家里喜爱的玩具来爱惜;有良好的观察力、记忆力,不能事事向老师“告状”,要把破坏玩具的人记在心里,等到晚上离园前向老师汇报,然后再有老师对没有破坏行为的幼儿分发奖品。每天民主推选一名幼儿来承担“责任小管家”的任务。这既激发了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又增强了孩子的责任意识。

二、推选“今日之最”,鼓励幼儿主动承认自己的过失行为,并对其负责。

记得刚开学初,我班孙雨畅爷爷带来几本书给我们,问过才明白,是因为前天孩子故意撕坏了书宝宝被老师发现,老师当然要对孩子进行教育一番,回家后孩子不愿来幼儿园,爷爷问起不原来的原因,才知道是因为孩子撕坏了书,嫌老师说他才不愿来。当爷爷的并没有让孩子如愿,不仅没有让孩子在家休息,还亲自带孩子去了书店用他自己的零花钱买了几本书才去上的幼儿园。这件事过去很长时间了,但我们始终把它作为一个榜样来和家长交流。要想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应当要求孩子勇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论孩子有什么样的过失,只要他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就要让他去勇敢地面对,就不能让他逃避和推卸。孩子“一时冲动”打伤了人家,家长就应要求孩子自己去登门道歉;孩子早晨磨磨蹭蹭上学迟到了,家长也不用在老师面前给孩子寻找睡得晚的理由,让孩子自己去面对老师的批评好了。对此,我们进行了推选“今日之最”,的活动,除了表扬表现最好的小朋友外,还要表扬在当天能主动承认自己的过失行为的幼儿。让孩子学会检讨自己,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应由自己负责。老师则允许孩子失败,用宽容的心去接纳孩子,不做抹杀孩子责任感的杀手。

三、成人承认树立“其身正,不令则行”的榜样形象,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

古语说得好“其身正,不令则行”,可见榜样的作用。家长、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楷模,他们与幼儿每天朝夕相处,其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对自己喜欢的食物爱模仿又是孩子的天性,在孩子眼中,老师具有绝对的权威作用,教师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父母有时孩子最喜欢的人,不可否认的就会成为孩子模仿的重要对象因此,家长、老师必须做到用强烈的责任心意识直接影响幼儿。注意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行保持一致,并以身作则:热爱班集体、团结同事、尊重孩子、爱护公物等等。如果家长做事总是丢三落四、推卸责任、不守诺言,那孩子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时间长了,孩子也会悄悄模仿,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对自己的话不承担责任。因此孩子身边的亲人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四、家园共育:“放手让孩子去做”从孩子的亲身体验中感知责任的重要。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责任感,必须从孩子身边的事情做起,让孩子从体验中获得对责任的感知,从内心意识到自己是班上的小主人。比如看完图书、玩完玩具应该学会让书宝宝、玩具宝宝回到自己的家里去,如果发现不能遵守规定,就会取消小朋友的看书、玩玩具的资格,一天两天甚至一周。以便能够记住老师交待的任务并有责任认真完成。为培养孩子良好的责任意识,我们还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抬床、穿鞋、漱口、自己擦椅子等力所能及的活。鼓励家长“放手让孩子去做”,做一些简单的小活,并有意让幼儿承担家庭活动重要角色。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知自己的责任并发现自身的价值,使他们相信自己有承担责任的能力并乐于完成。

最后引用一句名言;“责任心不是蓝天上的白云,潇洒,飘逸,片刻消失,而是万物生存必不可少的甘露。——柳赛平”。责任心的培养必须从娃娃抓起。而教师作为一名与幼儿朝夕相处的核心人物,在培养幼儿责任心方面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责任心的培养是后天的再造工程,更需要老师、父母对孩子的精心培养才能使之成为有责任感、有信心、有能力的优异人才。

参考文献

[1]《幼儿园班级管理》,虞永平、唐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3]网上资料:《责任心名言警句》。

上一篇:农村学前教育的概况与改革 下一篇:论《语文课程标准》应走进学生学习领域及其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