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云雾识标点

时间:2022-07-26 08:41:03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标点符号正在逐渐退出高考的舞台,但还有几个省市坚守考查考生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命题者对标点符号的考查降低了不少难度,可以说没有了难题、怪题和争论题,所以考生在复习中只需弄清楚标点符号的基本使用方法即可,切忌在难题、怪题上纠缠不清。笔者把一些常考且易混的点稍加整理,供大家复习参考。

难点一:顿号、逗号、分号的分层运用

1.概数间不用顿号。

例: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解析:“三、四里”中顿号去掉,这里表概数。

2.并列之中又有并列,一般小并列用顿号,大并列用逗号。

例:①这种白内障冷冻摘除器,具有制冷、解冻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等特点。(2006年江西卷高考题)

解析:句中“迅速、方便、高”是地位平等的短语,“制冷、解冻”是从属于“迅速”,是其内部的并列,为区分大小并列,“迅速、方便”之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②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同胞,还有海外侨胞,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2012年江西卷高考题)

解析:“大陆同胞”和“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属于同一层次,而不能把大陆同胞与台湾香港这样的地区并列,所以“大陆同胞”后顿号改逗号。

3.大的短语结构里包含有并列成分,其间用顿号。

例: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2004年全国卷Ⅱ高考题)

解析:“随着”管至“提高”处,是“城市垃圾不断增加”的原因,为标明前后因果关系,“城市的扩大”一语前后两个逗号改为顿号。

例:②有些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产品、管理水平落后,面临的竞争程度高、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承担的风险往往要大于获得的效益。(2006年湖北卷高考题)

解析:“规模小,水平落后”是地位同等的并列结构,“技术、产品、管理”三个短语则从属于“水平落后”,是其内部的小并列,大小有别,“规模小”后改顿号为逗号,小并列用顿号。

4.“及”“以及”字眼一般不与顿号或逗号同时出现。

例:加强食堂改造、饮用水管理,以及进校食品检查将成为今后校园卫生工作的重点。学校使用自备水源的,必须有卫生部门出具的饮用水卫生许可证。

解析:“饮用水管理”后的逗号删除,用“以及”就不用点号。

5.句中尤其是有冒号的句子,一般用了逗号才可用顿号或分号。

例:作家大都重视写作前的情感培养:有的借欣赏音乐进入情境;有的面对墙壁久久沉思;有的甚至跳起迪斯科来兴奋自己。(2011年江西卷高考题)

解析:句中的分号改为逗号。

难点二:冒号的运用

1. 冒号放在前文起开启总领,要一管到底,否则不用冒号。

例:①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企业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2006年山东卷高考题)

解析:冒号内容只管至“出现”的前文,管不到最末尾,第二个逗号改为句号。

②有人认为:儿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不可能发生心理异常,心理学家并不认同这种观点。(2012年江西卷高考题)

解析:冒号内容只管至“心理异常”的前文,管不到最末尾,最后一个逗号改为句号。

2.冒号可放在分总之间,对上文起小结作用。

例: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2004年江苏卷高考题)

解析:“好一派”前逗号改为冒号,起小结作用。

难点三:问号的运用

1.选择问句中,选择项中间不用问号,而用逗号,只在末尾用问号。

例: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2004年天津卷高考题)

解析:这是选择问句,中间不用问号,改第一个问号为逗号。

2.句子中出现了疑问词,如不表疑问,则是无疑而问,不用问号,很可能是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例:①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2004年全国卷Ⅰ高考题)

解析:“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是动词“关注着”的宾语,是一成分,句末用句号,不用问号。

②昨天,看见好朋友赵曼丽独自在操场一角哭泣,王婷婷连忙跑过去问怎么回事。(2012年江西卷高考题)

解析:此句标点使用正确,虽然有疑问词“怎么”,但这句话不是疑问句,而是陈述句,所以不用问号。

2. 成分倒装的问句,中间不用问号,只在句末用,中间改用逗号。

例:小李见他笑得有点异样,就问:“怎么了?你。”他回答说:“没什么,别多心。”(2011年江西卷高考题)

解析:“怎么了?你”是倒装句,中间不用问号,只在句末用,中间改用逗号。

难点四:括号的运用

1.句外括注是对整个句子的解释,标在句末点号之后,包括对冒号总领的全文引用的解释,也应标在句外。

例:鲁迅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讲述了自己受骗的经过,并告诫我们:“人还是大意不得”,“偶一疑虑”,就可能误入“卑劣者的圈套”(《且介亭杂文末编·续记》)。

解析:冒号后的三个引用都是来自《且介亭杂文末编·续记》,相对于冒号后内容是全文引用,括注标在外。

2.句内括注对句子的局部解释应紧标在被解释词后面,不要移位。

例:①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2004年重庆卷高考题)

解析:两个括注皆非对叶子的解释,而分别是对“瓜果蔬菜”和“有些作物”的解释,应紧标在其后。

②到2008年,我国高考适龄人数(18~22岁)将达到1.2亿,那时候,高考竞争可能更加激烈。

解析:“人数”放到括号的后面,括注是解释“适龄”。

3.句内括注前面不应是点号,而是被解释词。

例:十七世纪初,努尔哈赤(清太祖)把满洲军队分成了四旗。后来因为人数一天天增加,(以满人为主,也包括少量蒙、汉、朝鲜、俄罗斯等族人。)又由四旗扩展为八旗。

解析:句内括注前面不应是点号,否则就变成了只解释这个点号,且句内括号最末尾禁用句号。

3. 句内括注括弧内末尾,禁用句号。

例:出版社除出了《读书生活》和《认识》两种杂志(均因抗战而停刊。后一种好像只出了两期,现已少为人知,然而很有分量。)外,还出了若干译著。(2006年湖北卷高考题)

解析:括注内最末尾的句号应删除。

难点五:引号的运用

1. 引文不完整,或引文虽然完整,但只作为整句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放在后引号的外面,且前面不用冒号。

例:①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用了“××说”,其后如遇全引,则是全文引用,句末点号点在引号内;如遇一段未加引号,则是部分引用,句末点号点在引号外。

例:②“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2004年湖北卷高考题)

解析:“××说”前后皆有引语,仍是全文引用,句末点号应点在引号内。

2. 短语中插入的直接引语,即使是完整的句子,引语内末尾不用句号。

例: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2004年湖北卷高考题)

解析:“体会到……真正含义”是句子的动宾短语,显然引语是宾语的修饰成分,引号内末尾不用句号。

(作者单位:江西省崇义中学)

上一篇:对IPv6的解析与展望 下一篇:巧抓修辞,厘清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