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学及检验考核方式改革效果分析

时间:2022-07-26 08:34:47

寄生虫学及检验考核方式改革效果分析

摘 要:目的分析寄生虫学及检验考核方式改革效果,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将我校2012级、2011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作为实验班(共50名),2010级、2009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作为对照班(共52名)。对照班采用传统考核方式;实验班采用形成性考核。结果实验班理论考核、实验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实验班100%学生认为考核方式改革后能及时了解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提高学习效率;96%学生认为能够提高动手能力及镜下观察能力,综合能力有所提高。结论通过考核方式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操作技能及综合能力。

关键词:寄生虫学及检验 考核方式改革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b)-0190-02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检验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对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培养医学检验技术基本理论扎实,基本操作技能熟练,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是2l世纪我国高职医学检验教育面临的艰巨任务[1]。从2012年始我们在寄生虫学及检验教学中实施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对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现将改革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校2012级、2011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作为实验班(共50名),2010级、2009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作为对照班(共52名)。两班入学时成绩、已修课程的成绩、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班均于第4学期开始学习寄生虫学及检验课程,以曹励民主编的《寄生虫学检验》为教材,由同1名教师授课,共48学时。对照班理论考核、实验考核均采用传统考核方法,即以终结性考核为主(期末考试占90%,出勤提问占10%);实验班进行考核方式改革,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2.1 理论考核

理论课程28学时,考核重点从获取知识量向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评价转移。成绩计分由一元计分制转变为多元计分制,即出勤5%、提问5%、作业10%、阶段考核三次30%、期末考试50%。

1.2.2 实验考核

实验课程20学时,考核以形成性考核为主,对每次实验进行量化考核,构建能力评价体系,强化信息反馈,进行有效的激励。考核成绩由出勤、提问10%,实验量化考核成绩40%,综合技能考核50%构成。其中综合技能考核随机分组,进行操作及镜下考核,每组由2名教师严格按统一标准进行评分,最后取其平均分,计入实验成绩。任课教师不参加综合技能测试的考核。

1.2.3 问卷调查

考核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班学生对考核方式改革的评价。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5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描述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实验班、对照班考核成绩比较

2.1.1 理论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

实验班和对照班理论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实验班平均分为85.6,对照班平均分为74.8,两班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2.1.2 实验考核成绩比较(见表2)

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实验班优良率为84%,对照班为60%,两班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2.2 实验班学生对考核方式改革的评价(见表3)

实验班100%学生认为考核方法改革后能及时了解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提高学习效率;96%学生认为能够提高动手能力及镜下观察能力,综合能力有所提高。

3 结论

考核作为检查和督促学生学习的手段,在教学中应用得当可收到较好的效果[2]。近二年,我们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考核内容由平时考核模块(出勤、课堂提问、作业)、形成性考核模块(阶段测试、实验量化考核)、综合测试模块(期末闭卷笔试、综合技能考核)三部分组成,从而克服了以往的一张考卷定终身的弊端。通过实验班、对照班理论及实验考核成绩比较分析,实验班各项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班。实验班100%学生认为考核方法改革后能及时了解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提高学习效率;96%学生认为能够提高动手能力及镜下观察能力,综合能力有所提高。

通过考核形式的多样化及考核深度和广度的加强,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教学进度、方法、手段等进行调整[3];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提高了考核的区分度,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较好的促进作用;通过考试方式的改革,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测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不仅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为学生展示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提供空间[4]。

参考文献

[1] 张继瑜,郑磊,王前,等.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改革与实践[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14):887-889.

[2] 陈霞.高职学生元学习能力培育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53-55.

[3] 许宪国.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培养探讨[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2(12):41-43.

[4] 郭唯.职业教育应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J].职业教育,2007(18):14-15.

上一篇:高等院校ERP沙盘模拟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下一篇:开放存取对图书馆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