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07 04:05:00

寄生虫学论文

寄生虫学论文篇1

关键词 兽医寄生虫学;标本资源库;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336-02

兽医寄生虫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动物医学专业教学中,起着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之间的桥梁作用。同时该课程还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其教学时间的1/3~1/2是让学生对寄生虫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引起宿主寄生部位的病理改变的鉴别观察,以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因此,形态学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只有具备了对各种寄生虫形态、发病组织器官和典型临床症状的识别能力,才能在生产实践中准确诊断各种不同的寄生虫病,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疗和预防措施,使学生在以后的兽医临床工作中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形态学知识一直都是以文字描述结合挂图的形式来讲解,课堂教学很枯燥、很抽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教学效果很难得到提高。近年来,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兽医寄生虫学课程逐步开展了多媒体教学、显微数码互动教学和寄生虫标本实体教学,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为此,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提高兽医寄生虫学教学效果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工作的开展。

1 寄生虫标本室的建设

对于兽医寄生虫学这样一门形态学课程,实验课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对教学标本的观察仍是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高质量的寄生虫标本,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学生在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实体标本的观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验证理论,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寄生虫学标本室的建设是课程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的首要工作。

内蒙古农业大学预防兽医系寄生虫标本室从1952年建校之初就开始了寄生虫标本的收集整理工作。在建国初期的几十年里,由于我国畜禽寄生虫病防治水平落后,各种动物体内感染寄生虫非常普遍。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地处内蒙古这样一个畜牧业大区,特殊的地域特点,为动物寄生虫标本的收集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截至目前,标本室共收集了各种寄生虫浸制标本800多瓶,其中吸虫标本130多瓶,绦虫标本160多瓶,线虫标本200多瓶,节肢动物寄生虫标本200多瓶,原虫标本40多瓶,寄生虫病理标本120多瓶,收集针插寄生性昆虫标本22盒。还制作了寄生虫制片标本6 000余张,绘制了兽医寄生虫学教学挂图260多幅,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寄生虫图片、幻灯片等。所收集的标本包括各类寄生虫、中间宿主和一些重要寄生虫病病理标本400余种,囊括了目前教学参考书上涉及的绝大部分种类的寄生虫代表虫种。特别是收集到了比较齐全的以牛、马、羊和骆驼为代表的我国北方草原家畜体内外寄生虫标本,在我国同类院校中,是兽医寄生虫标本比较齐全、独具特色的一个标本室,在几十年的兽医专业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寄生虫病防治水平的提高,很多动物寄生虫病都得到了有效控制,甚至在一定区域内消灭了部分种类的寄生虫,使得近年来动物寄生虫标本的收集工作越来越困难。但是对于动物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来说,寄生虫标本在教学中的作用却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生产实践中一些不常见的寄生虫、在教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寄生虫种类,通过实验室标本观察来认识病原几乎成为唯一的途径。今后,寄生虫标本室建设和完善的途径,除了积极收集外,还应通过与国内外不同地区相关院校、科研机构进行标本交换或购买等方式不断补充完善。同时,通过积极申报各类兽医寄生虫相关科研课题,在提高科研水平的同时,也可为实验教学补充收集大量的寄生虫标本[1]。

2 寄生虫标本数字化资源库的建立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新的教学手段的出现,教学工作的时效性得到有效提高,被广大师生普遍采用与接受。但是在这些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如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低、素材少等问题,使得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优势。其中,优质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包括高质量的图片和视频材料)的缺乏是重要的制约因素,为了提高多媒体教学水平,应建立健全寄生虫数字化资源库用于教学[2-3]。

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支持下,通过数码照相、显微照相、录像、扫描等方法将实验室现有的大量标本、寄生虫制片、幻灯胶片和图谱制作成了动物寄生虫图片和录像材料,构建了寄生虫标本图谱图片库和媒体素材库。补充绘制了一些寄生虫模式图谱并深入农村牧区收集了一些课程相关图片材料。将收集制作的标本图片进行分类整理,制作图片库和检索系统。为多媒体理论教学、网络教学课件的制作、完善提供了优质的素材资源,在近年来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显微数码互动教室的建设及应用

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于2008年建设了显微数码互动教室。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用于兽医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后,大大提高了兽医寄生虫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在过去的实验教学中,每位学生1台显微镜,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单独观察寄生虫制片。这样的教学方式存在一些弊端:教师与学生不能同时观察同一标本,不便于随时准确的进行指导。而且,每个学生的片子在制作过程中由于标本摆放角度、制作质量等因素不尽相同,一些好的片子也很难与实验的其他学生共享。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应用能有效地解决这一教学难题,教师端和学生端显微镜观察的视野可在电脑上显示,还可通过投影仪投到大屏幕上,便于学生共享和观察各种形态,学生对各种寄生虫的形态观察及病原鉴定快而准确。而且,这一互动教学系统还能够实现教师示教、学生提问、单独辅导、集体解答、资料共享,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实验条件,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4]。

4 多媒体教学在兽医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

过去,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兽医寄生虫学的教学一直采用黑板讲授和集中观察标本的教学模式。在理论课的讲授中,对于各种寄生虫不同发育阶段的病原形态、畜禽病变组织的变化等形态学知识,主要以文字描述结合挂图讲解,这就使得课程的讲授和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在课堂上,各种寄生虫和病变组织的形态完全依靠描述和想象,即使课程结束,学生对所学的病原体也没有一个具体形象的直观认识。而在实验课上,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让学生观察较多的标本,又会导致视觉疲劳,观察的比较粗,与理论课明显脱节,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随着新兴学科的发展和本科生培养模式的改变,该校“兽医寄生虫学”这门课程从最初的120学时减少到90学时,到现在的72学时。然而,随着该学科的发展和科研成果的不断出现,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特别是在新的饲养模式下,寄生虫病出现了新的特点,甚至在一些地区出现了一些新的寄生虫病。要想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多的向学生介绍更多的寄生虫病知识,就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被引入到兽医寄生虫学课程教学后,为解决上述教学难题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多媒体教学以其新颖、灵活、多功能、多变化的示教特点在许多的课程教学中显现出优势,特别是在以形态学为特色的课程中,优势尤为明显[5]。该校近年来也在兽医寄生虫学课程教学中开始应用多媒体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将寄生虫标本数字化后,通过建立兽医寄生虫标本数字化资源库,为多媒体课件制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从而克服传统教学中以文字描述为主的形态学教学方法的诸多弊端,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5 结语

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多年来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寄生虫标本,在兽医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建立寄生虫标本数字化资源库并用于兽医寄生虫学的多媒体教学后,更是充分发挥了标本在兽医寄生虫学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为该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类形态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实体教学,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把握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契机,构建并完善标本室,充分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每位教师应该考虑和攻关的一项课题,也是教学改革中卓有成效的一种途径。该校兽医寄生虫学课程在近年来的改革和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通过寄生虫标本资源库的建设及应用,使教学质量、效果有了明显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6 参考文献

[1] 梁裕芬,韦俊彬,陈海英.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标本库的建设与管理[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9,4(11):878-879.

[2] 廖琳,王雅静,刘佩娜,等.建立计算机寄生虫标本图片库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0,2(3):225.

[3] 陈海宁.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建立人体寄生虫标本数据素材库[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4,17(5):303-313.

[4] 王金玲,丁玉林,王凤龙,等.家畜病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148-149.

寄生虫学论文篇2

    教学改革方法

    2012年5月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中,对开展五年制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所涉及的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部分就提出: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的整合;在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方面要求: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倡导小班教学、小班讨论。结合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的三个目标:探索建立“5+3”(五年医学院校本科教育加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大批高水平医师;适应国家医学创新和国际竞争对高水平医学人才的要求,深化长学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培养一批高层次、国际化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适应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深化面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大批农村基层实用型全科医生。即培养:一大批高水平医师,一批高层次、国际化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大批农村基层实用型全科医生。为适应这样的培养目标,在寄生虫学的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有所改革和创新。

    教材建设

    在过去以寄生虫的“虫学”为重点的基础上,增加“病学”的内容,因此,对教材内容作适当调整,在各论内容的编排上分为:形态和生活史、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流行与预防六个部分。以“蛔虫”为例,临床表现内容包括:幼虫所致症状:有肝脏症状和呼吸道症状;成虫所致症状有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和过敏反应症状;并发症: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蛔虫性阑尾炎和蛔虫性腹膜炎。诊断内容包括:病状体征检查、血象检查、病原学检查、物理学检查和主要鉴别诊断五个方面。治疗内容包括:病原治疗、集体驱虫和并发症治疗。这些内容的增加,为今后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的学生,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医学参考。在线虫、吸虫、绦虫、原虫和医学昆虫各章节后,均附上2-3个病例,作为学生自学的内容,在学习相关内容后,结合病例,以进一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为适应这样一种教材模式的教学,需要授课老师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学识,为教师提高教学效果起到推动作用。

    教学内容的探索

    以寄生虫生活史为主导,与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内容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在寄生虫病的诊断过程中,根据病人的主诉,首先要明确寄生虫的感染阶段、感染方式和途径;在病史询问过程中,了解寄生虫在体内移行途径,及对机体组织所产生的损伤和引发的临床症状;寄生虫在机体内寄生的阶段和寄生部位与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临床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了解寄生虫的排离阶段、排离方式和排离途径,做出相应的病原学检查,以明确寄生虫病的诊断;熟悉寄生虫在外界的生长发育条件、地域和其他生物间的关系,对防治寄生虫病的传播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人体寄生虫的基础医学内容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医学知识与人文知识密切结合、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密切结合,以适应“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无论为培养高水平的医师,或适应农村基层实用型全科医生,都奠定扎实的寄生虫病基础。

    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倡导小班教学、小班讨论,也是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我们在临床医学(五年制)的寄生虫学教学上,都采用小班教学和小班讨论的方式,在小班教学过程中,可以很好地采用师生互动式的交流和讨论,例如在讲解各论的第一个内容“蛔虫”前,我们提出一个临床病例:一个患有顽固性中耳炎的2岁儿童,长期药物治疗不愈,最后造成鼓膜穿孔,并且医生从患儿的中耳道内取出一条6.8cm的虫体,经鉴定为一条雄性蛔虫。这样病例的一提出就给学生一个疑惑,这种疑惑的解释,就是通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将蛔虫在人体内移行过程联系起来,很快就获得答案,通过对蛔虫成虫基本形态特征的了解,自然就掌握了蛔虫成虫的识别要点。这样一种教育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带着一种解惑的心理进入学习状态,并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掌握寄生虫在人体内移行和寄生过程,以及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在临床医学中的实际意义。

    目前,PBL教学已经引起了医学教育专家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广泛重视,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领域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3]。因此,我们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也在摸索PBL教学方法的可行性。通过PBL教学方法的初步实施,认为完全可能达到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设计了一个严重贫血的案例,案例的第一部分:70岁女性患者,农民。因纳差、乏力、上腹不适、反复黑便2个月入院。外院病历显示:大便隐血阳性,HB:51g/L,胃镜示浅表-萎缩性胃炎,经抑酸、止血处理后上腹部不适好转,但血红蛋白下降至36g/L。年轻时喜食生米。既往曾因“贫血”在当地医院就诊,予驱虫治疗,具体不详。否认其他病史。案例的第二部分:体格检查显示,贫血貌,其他无明显阳性体征;血常规显示:HB:38g/L,RBC:2.05×1012/L,MCV(平均红细胞体积):66.8fl(正常值:93.28fl);粪常规显示:隐血阳性。初步诊断:下消化道出血(原因:下消化道肿瘤、下消化道血管病变、炎症性肠病)。入院后肠镜检查显示:回肠末端见多条长约5-10mm白色线状虫体,活动,回盲瓣局部黏膜红肿(病例的后面部分省略)。

寄生虫学论文篇3

一、人体寄生虫检验技术社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社会实践教学的意义

国家提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根据当前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医学检验专业的目标是培养与医学检验职业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走出校门即可上岗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了适应新时期职业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我们在高职检验专业《人体寄生虫学检验技术》的实验教学进行实验改革,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社会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不仅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新型高素质人才主要途径,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深化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尤其是社会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是必不可少的一课,更重要的是,可以将育人贯穿于实践教学全过程。

(二)社会对本门课程意识弱化

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生活方式加速变革,人们的疾病普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人们似乎觉得寄生虫病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人们也不再给予寄生虫病足够的重视。医院很少有专门的实验室,更少配置专门的检验人员。有时甚至寄生虫病人到医院迟迟不能进行正确的诊断。人体寄生虫学的医学教育地位遭到严重忽视,很多医学院校本门课程的教学课时数一减再减,并由必修课改为考察课或选修课,甚至取消;更为严峻的是很多学生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也认为人体寄生虫学是萎缩性学科,加之是考查课 或选修课,课时数较少,学习积极性降低,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模式保守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现状,显示寄生虫感染模式出现了变迁。而当前我国人体寄生虫学的课程结构还是 20 世纪初的的体系,多年来一直以世界“五大”寄生虫和我国解放初期“五大”寄生虫的形态学、生活史为重点,教材陈旧,与寄生虫病流行环境与防治实践脱离。不完全符合预防和临床工作所应具备寄生虫病知识和实用技能的要求。

目前我们寄生虫理论课培养目标陈旧,主要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内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多媒体课件虽然有些图片,但是学习起来还是有点抽象,与临床病人联系起来的讲解较少。实验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有些重复,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显得单调,所有标本简单浏览一遍,走马观花,与普通专业并无多大区别,考核方法注重固定标本的观察,只要学生熟读教材、 反复观察就能通过考试。要提高寄生虫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重视和加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双重改革。在实验教学中既要为学生开设一些基础实验项目,又要开设一些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实验项目。

二、人体寄生虫检验技术社会实践教学的可行性

(一)社会实践调查的内容

根据教育部教学改革的精神和目前的现状,我院病原生物教研室组织检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及基本的实验课程之外,我们利用当地常见的寄生虫病进行社会实践教学。对我市区进行幼儿园及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及流行状况的调查,到屠宰厂采集动物的粪便做相应的病原学检查,调查不同人群面部蠕型螨虫的感染情况,在暑假组织学生调查蚊、蝇的种类及生活习性,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们走出实验室,走进社会,自己准备实验材料,自己采集标本,根据检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整个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学习环境, 同时可以大大促进和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完成社会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

参与调查人员为检验专业专职检验教师和我校的检验专业的学生,在调查之前要求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专职教师讲授与课题相关的知识、培训相关的技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学按课题的类型分组,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讨论社会实践教学的意义和选题,讨论如何抽样,如何实施包括以及相关的沟通技巧。同时要携带检测物品及宣传资料,随时向公众做好宣传工作。

希望通过社会实践教学使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将课堂理论教学贯穿于实践教学活动中,结合高职检验专业的特点,突出实践教学,尝试《人体寄生虫学检验技术》社会实践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建立实践考核评价体系,突出学生能力培养,提高了教学质量,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侯玉英,殷国荣,赵瑞君。等.医学寄生虫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1):9一lO.

[2]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办公室.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5(10):332-339.

[3郑文香,从立春.高职检验专业寄生虫检验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1,28(8):137-138

[4]江凌静 浅谈医学检验专业寄生虫学检验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中外健康文摘,2009,34(6):274

基金项目:

寄生虫学论文篇4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试验教学;创新能力;改革

【中图分类号】R3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453-02

1 人体寄生虫试验教学现状分析

人体寄生虫学是介于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之间的一门基础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人体寄生虫学既不是主干学科,学时数也不多,且在实际的医学应用中也不如其他学科那样广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难以得到学生的关注,从而在教与学之间形成了较大的矛盾和障碍。考虑到寄生虫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因此我们就将实验室教学看做这一学科进行良好教学的关键所在,如果这样一种教学方式的应用还不能起到对寄生虫教学改良的作用的话,就很难在有新的改观。

纵观现代医学课程中对于寄生虫学的教学方式,大体上都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部分,但显而易见的是,在进行试验教学的时候,无论是教还是学,都是远不能满足实际的教学标准。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仅仅只是简单的提供试验仪器设备,照本宣科的讲一下操作步骤,然后学生就依样画葫芦的进行实验,甚至于有的教师考虑到实验安全或者是仅仅出于节约时间和实验材料的目的,就对试验程序进行压缩,这样一来,学生就更加难以从实验中学到什么东西。加之理论学习上的空缺,寄生虫学这样一门基础学科,就算是过去了,没有给学生留下什么有用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掌握,更不用提创新能力的拓展。

2 改革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的具体措施

2.1 改进试验教材:理论不断丰富、技术不断进步,在这样一种社会发展的良好前景下,人体寄生虫学试验教学的相关教材也就应该相应的实现更新和调整。具体的更新和调整方式可以从三个具体的方向上来进行:一是对理论相关知识的丰富和补充;二是对一些过时的、在实际的科学实验操作中已经不予适用的试验技术和内容进行删减;第三点是最重要的,主要是将现行的先进科学试验技术引入到人体寄生虫学的教材中来,如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组织培养技术等。让学生在现论体系和试验技术的共同作用下,有效的掌握好所需掌握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2.2 培养动手能力:眼高手低是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的导致了动手能力的低下、实践能力的缺乏和创新精神的退缩。因此鼓励在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病原学诊断操作技术中来,从自己的实际操作中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各种相关的原理与理论。实际上,形态学相关课程总能够动手的机会并不多,但其实际相关的内容又往往是学生们感兴趣的,因此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检查一下面部蠕形螨或者是制作粪便中虫卵的厚薄血膜,这都是非常新奇有趣的过程,学生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就能够感性的认识和理解理论并提高自身的实验技能,可谓是一举多得。

2.3 结合病例与临床:实际上在人体寄生虫学中所学的很多具体内容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是要求有这样一种判断能力的,但学生在学习这些理论知识的时候往往难以理解和预想到其潜在的重要性,以至于在后续的工作实践中误诊或者是根本看不出病因所在,这对于医学工作者而言是很不应该的。据统计,曾经就有病人在很多大医院就诊后都没有发现到底是何种虫体的感染,从这就可以看出,现在的医院和临床医生对于寄生虫学的认识和关注度都是不够的。同时也可以发现,其实寄生虫学尽管自身不是临床医学,但与临床医学的关联却极深。在教学过程中,就有必要结合临床与病例来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有更加准确和直观的认识。

2.4 开展设计性实验:在我们国家的高校教学水平评价中,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一项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学校教学的重要参考。而开展设计性实验就正好符合这样一种要求和条件,且在人体寄生虫学这样一门介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学科中,设计性实验的成果更加能够体现学生的理论素质和实践技能,可以说就是学生在这门课上专业素养的体现。具体的实验可以由学生自行设计,首先在网络上和相关数据库中搜集所设计课题相关的资料,弄清楚前人的研究领域范围、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成果,在这个基础上找出可以进一步展开研究和讨论的点来立论,根据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来对实验过程进行设计和开展。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掌握好学生的实验进度并以此为依据来依次开放所需实验室,并审批学生的实验设计报告,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予以更正,以保证后续的实验是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向这样一种设计性实验的开展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可能在设计中所涉及到的某个病原体就会在未来发生,到时候就可以作为一手资料来投入直接的使用,不至于因病变的突袭而让人们束手无策。

2.5 进行实验考核:一定要认识到一个基础观念,即考核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仅仅是以此作为衡量学生知识储备和实验技能的一个方法。在以往的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活动中,理论与实验是分开的,实验成绩是通过实验报告的书面成绩来确定的,这里面就存在着不合理的成分因为实验报告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实际的实验水平,而更多表现的是报告书写能力,这就会给学生带来误导,即认为只要实验报告写得好就行,从而使得实验进行的目的偏了方向。而且,开展人体寄生虫学的试实验考核也并不复杂,比如,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那在显微镜下辨认出指定的寄生虫即可,但这样一种考核方式的纳入就会对学生的积极性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3 结语

显而易见,在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工程中改革教学模式,引入实验教学方法,并将多种有效的方法结合进来,对于教师教学的方便有效和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都是有着良好的促进效果的。

参考文献

[1] 梁裕芬,周德喜.人体寄生虫学一体化教学法探讨[J].高教论坛,2006(5)

寄生虫学论文篇5

关键词:动物寄生虫病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081-02

《动物寄生虫病学》是兽医专业临床课程之一,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有关寄生现象的基本理论,寄生虫的形态学、分类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的基本知识等,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主要寄生虫病的危害性、流行病学、临床症侯和病状、病理变化、诊疗方法和组织实施防治工作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以及若干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危害性及其防治措施。动物寄生虫病学系列课程的实验教学作为动物寄生虫病学教学的一部分,是培养人才全过程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本研究组在保持原有的实验教学内容及实验室仪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寄生虫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我校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标要求,多年来对实践教学部分进行了改革。

一、教学计划改革探索

《动物寄生虫病学》为我校动物医学专业必修课,98级之前课程教学只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少数学生的毕业论文三部分,为了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自99级本科动物医学专业开始植入课程教学实习周概念,以加强实践教学[1]。随后,2001级兽医专业由四年制改为五年制,动物寄生虫病学的教学任务按2003年修订的课程教学大纲执行学分制教学计划,课程教学95学时(理论65学时,实验30学时),另增加两周教学实习[2,3]。2007年重新修订教学大纲,积极推进学分制,降低必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搭建不同课程平台,更多地为学生提供跨学科课程和能够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选修课程,增加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践实习,《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教学调整为48学时(理论30学时,实验18学时),同时强调了实践教学,针对于本门课程的教学实习单独成课,赋予学分(30学时,2学分),且统一安排在小学期执行,以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4,5]。2011年,依据6号文件《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对2007级培养方案进行重新修订,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办学特色和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启动并推行兽医专业“4+1”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自2001年至今已完成14届900余人670多学时的实验课教学,这期间经历了很多,随着自己在实验教学方面的熟悉,传承的同时,也不断思考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2004年,补充了严重短缺的玻璃仪器,并订制了玻璃标本展示柜,使尘封于柜中的许多标本得到很好的展示,极大地方便了实验教学;2005年,校资助建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动物医学实验室-寄生虫室),并配备了相应的生物安全设备。2007年,为了缓解学生实验课中虫体形态标本短缺问题,又补充了一批寄生虫和虫卵封片标本。可以说,自2005年至今,寄生虫实验室的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除了具有恒温培养箱、超声波清洗器、冰箱、鼓风干燥箱等基本设备外,还陆续配备了数码显微照相系统、荧光倒置显微镜和大容量速冷离心机等贵重仪器,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当然,在实验室硬件条件改善的同时,也会碰到一些问题,如2007年至2009年间,因实验室改造,原有显微镜室不再作为《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实验教学之用,实验课只能挤在不足20平米的准备间里进行,这无疑增加了教学压力,为保证实验课质量,教师采取了如下措施:(1)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前明确作业。实验课开始前3~4周即把所有实验课内容纸制版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课前必须研习。(2)空间不足采取时间补。严格执行分班分小组实验,延长实验课时间,用以缓解空间上的不足。(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号召学生采集自己家养动物粪样或病变样品带到课中检查,清楚记得实验课中有位学生把一堆“芝麻粒”带到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犬复孔绦虫,我们当时非常惊讶,至今那个装着“芝麻粒”(犬复孔绦虫的孕节排出到外界干燥后的形状)的小瓶依然完好地保存在标本柜里,成为寄生虫实验课中弥足珍贵的“宝贝”。(4)课中充分与学生交流。实验课中学生对自己采集的粪样检查格外认真,尤其是检出虫卵后更是兴奋,此时,则与学生进行生活史、流行病学和防治等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加深学生记忆。

三、教学实习改革探索

《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教学实习始自2002年,至今已经开展12届,约800余人参加。教学实习期间,考虑到本科生的知识面和操作技能的欠缺,实验设计依据实验室已有仪器设备和可购普通试剂为基础,以不超过本科生最大潜在认知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原则,将教学实习内容设计成多个实验题目,如羊、犬、鸡和兔等动物粪便中寄生虫虫卵的检测、羊消化道内蠕虫的采集与分类保存、校周边环境中蜱的采集与鉴定、鸡球虫病的诊断和螨虫的检查等。为了保证教学实习质量,每班学生亦分成四个小组,每组学生依据教师给出的题目,通过组员间的讨论、协商和文献资料查阅等方式制定出详细的实习计划和实验方法,再由教师审阅通过后予以执行。实习结束后,仍以组为单位,按照教师预先明确的要求和格式提交一份纸制版实习报告,并且要求报告中附有每一名学生的实结,学生自评分及组员间互评分。为了保证教学实习质量,严格制订考核方式,主要采取口试加笔试的形式,实习期间随机抽测,被抽测同学的成绩将代表小组成绩,并且被抽测过的同学不被排除在下一次抽测之外,这就意味着有些同学可能会被抽测到两次,甚至是三次。对于考核方式的评价,引用一位同学对我说的话:“老师,我觉得你这种考核方式特别好,我们宿舍某同学,从来没见过她主动学习,这次实习期间,为了不给大家拖后腿,竟然破天荒地主动看书了,小组讨论时也主动向其他同学请教不会的问题。”可以说寄生虫的教学实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分小组的形式更是加强了学生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且学生在查阅资料、执行实验操作、拍照、制作PPT或录制DV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更是把课堂教学中获得的专业知识有效地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科研训练改革探索

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有实验操作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训练正是对学生的这种能力培养的最好形式。自2002年(1998级)至今共有52名学生在动物寄生虫实验室完成他们的毕业论文工作。除此之外,自2009年至今,已指导四项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在寄生虫实验室开展并完成。经过科研训练,学生对科研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相信这会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五、结束语

当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如教学实习中,有学生提出分小组应该再多些、笔试应增加综合病例分析试题、组长应该轮流做,等等。相信这些问题都会在今后的教学实习中加以完善。现在,我校2011级动物医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已经重新修订完成,按照北京都市农业发展要求,综合我国兽医管理制度、北京市畜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宠物行业情况以及北京市对动物医学人才的要求,2011培养方案在不改变07方案中加强基础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实行“4+1”培养模式,“4”是指在大学前四年系统完成理论教学和基础实践技能,“1”是学生在最后一年到生产实践中锻炼,且在“1”年的第二学期将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专业人才[6]。在这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动物寄生虫病学》实践教学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寄生虫实践教学的特点,真正做到让学生有所锻炼,有所收获,还需要课程师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秋明,沈红,孙英健,李焕荣.都市特色农业环境下《动物寄生虫病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22):32-34.

[2]北京农学院教务处.北京农学院教学一览[Z].北京农学院,2002.

[3]北京农学院教务处.北京农学院课程教学大纲-动物科学技术系分册[Z].北京农学院,2003.

[4]杜晓林,范双喜.北京农学院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M].北京农学院,2007.

[5]范双喜,董跃娴,吴晓玲.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9,1(1):44-46.

寄生虫学论文篇6

1我国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

1.1主观因素的主要问题

1.1.1培养目标陈旧  当前我国人体寄生虫学的培养目标仍然沿用传统纯生物学模式和治疗型模式,这与新时期培养能适应我国发展的创新型医学人才目标不符。

 1.1.2 课程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人体寄生虫学的课程结构还是 20 世纪初的的体系,多年来一直以世界“五大”寄生虫和 我国解放初期“五大”寄生虫的形态学、生活史为重点,不完全符合预防和临床工作所应具备寄生虫病知识和实用技能的要 求,与新的教学体系发展不相适应,不能适应医学科学发展及医 学模式的发展。如虽然输入性、 食源性和机会性致病寄生虫感染呈增加趋势,但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中并未得到足够重视。

1.1.3 教学模式保守 教学模式基本仍采用教师课堂讲解为 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过死,与寄生虫病流行环境与防 治实践严重脱离。不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影响寄生虫课的教学质量。

1.2  客观因素的主要问题

1.2.1 社会对本门课程意识弱化 我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在控制寄生虫流行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特别 是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改善,人们对寄生虫的意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弱化。

1.2.2 医学教育地位遭到严重忽视 人体寄生虫学的医学教 育地位遭到严重忽视[1] 具体表现在:很多医学院校本门课程的教学课时数明显减少,并由必修课改为考察课或选修课,甚至取消;课程建设以及科研经费明显不足,教师人才队伍出现流失,后备人才出现短缺。 1.2.3 学生的重视度下降 更为严峻的是很多学生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也认为人体寄生虫学是萎缩性学科,加之是考查课 或选修课,课时数较少,学习积极性降低,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2教学改革措施

面对人体寄生虫学所处的现状,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积极面对,勤练内功,积极推行教学改革。可从如下措施着手。

2.1 改变培养目标 当前,寄生虫学正处于一个从传统寄生虫 学向现代寄生虫学过渡的知识更新时期,虽然寄生虫病仍然是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但其危害性目前只是处在有限的范围内。我们的培养目标应该由传 统纯生物学模式和治疗型模式向防制模式转变,注重利用新的 科学技术解决寄生虫病防制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2 调整教学内容 近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各类 人员流动涉及世界各地,增加了输入性寄生虫感染的几率。同 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人们在饮食上追求时尚,增加了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的机会,而且饲养宠 物家庭渐多,导致有些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感染出现抬头。面对 新时期的新情况,我们应该根据教学课时数以及培养对象的不同调整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方面,力求国际化、 现代化和突出 重点,及时补充新的研究内容。重点讲述我国及世界重要的虫 种,并尽可能提供学生实践的的机会。删减科普常识性(即学生容易自学)的内容(如蛔虫与鞭虫等)、太专业化的知识点(如寄 生虫的生理与生化)以及一些已经罕见的虫种,增加新出现的 虫种(如广州管圆线虫等)和常见寄生虫病(如弓形虫和广东省境内发病率较高的华支睾吸虫)的教学。同时,注重与其它学科 的联系,将人体寄生虫学与解剖学、免疫学、病理学、分子生物 学和生态学等学科有机地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

2.3 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 正常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外,还要求学生结合课堂上学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参与本教研室的科研工作及院外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和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并进行科研实验,并写总结报告。近年来,我们教研室所开展的项目包括 广州大学城蚊属分布情况的调查、幼儿园蛲虫感染率调查、蔬菜寄生虫污染情况调查、广州肉菜市场青蛙裂头蚴感染情况的 调查、学生自我蠕形螨检查和鼠疟疾动物模型的构建等,收到 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 ,加强了学生临床分析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2]。 2.4 充分利用权威媒体相关报道,激发学生兴趣,端正学生学 习态度 比如在学习广州管圆线虫之前,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查 阅北京“福寿螺”爆发事件,先让学生了解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危 害及预防措施,激发学习动力和求知欲。在讲述血吸虫时,可以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 2004 年 5 月 20 日~ 21 日的全 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会议说起, 并适当引用某些媒体的相关报 道,如: ①血吸虫泛滥洞庭湖,八百里湖区几乎已成“毒湖”(2003 年 09 月 18 日新闻晨报报道);②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形势严峻(2005 年 10 月 28 日的东北新闻网),等等。 讲述疟原虫时可以在互联网上查询有关 1880 年法国学者 laveran 发现疟原虫病原体以及 1897 年英国军医 ross 证明了 按蚊是疟疾的传播媒介,获诺贝尔奖生理与医学奖的故事,从而 引入疟原虫的介绍。利用权威媒体的报道,能够使学生有认同感,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同时,使同学们对本课程的学习有了正确认识,有利于克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误解和偏见,有利于端正学习态度和提高教学质量。 2.5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进行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培养 新时期的医学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是重要的一环。师资队伍建设包括教师知识和观念的更新,应增加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和到 寄生虫流行区实地考察等方面的机会,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合 作,并鼓励和支持教师从事科研,从而让教师更好的将理论联系实际,加快知识更新,使教学更加灵活、 。同时,也开拓教 具体 师的视野,正视寄生虫病的现状,克服消极情绪,增强时代使命 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改革中去。综上所述,人体寄生虫学科要发展,教学水平要提高,必须 要研究现实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切实深入地进行人体寄生虫学 的教学改革。

寄生虫学论文篇7

【摘要】2005~2008年对5个乡(镇)的3所中学、16所小学的5447名学生进行了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共查出6种人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74.65%。多种寄生虫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感染1种、2种、3种、4种寄生虫的人数分别占调查人数的56.03%、24.62%、2.14%、0.15%。各种寄生虫感染率为蛔虫60.58%,钩虫21.42%,鞭虫6.08%,蛲虫0.38%,溶组织阿米巴1.45%,结肠内阿米巴4.30%。

【关键词】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学生

龙陵县经济、文化较为落后,为云南省边境贫困县。为了解我县小学生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进一步制定寄生虫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5~2008年对龙陵县部分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龙山镇3所小学,镇安镇4所小学,龙江乡1所中学、2所小学,勐糯乡1所中学、4所小学,河头乡1所中学、3所小学共计5447人。

1.2 方法粪检标本采用改良加藤法查各种蠕虫卵,碘液直接涂片法主要查肠道原虫包囊。

2 结 果

3所中学16所小学实检5447人,受检率为86.38%。经一次性两种方法粪检,共检出肠道寄生虫感染者4066人,总感染率为74.65%,各乡(镇)中小学生各种寄生虫感染率详见表1。其中感染一种寄生虫者占总感染人数的63.61%,同时感染2种、3种、4种虫者分别占32.98%、3.22%、0.19%。男女生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75.11%、74.17%,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2.1肠道原虫共查见两种,在5447人中共查见溶组织阿米巴77人,感染率为1.41%,结肠内阿米巴234人,感染率为4.03%。其中以镇安镇的帮迈小学感染率最高,达32.02%,与其他各校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

2.2 人体蠕虫共查见4种,即蛔虫、钩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60.58%、21.24%、6.08%和0.38%。其中钩虫感染率以勐糯乡最高。达40.89%,与其他各乡(镇)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

2.3 不同民族感染率状况傣族和傈僳族的感染率分别为88.6%和92.8%,而汉族为73.6%。三族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见表2。

3 讨 论

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民族、不同卫生状况和生活习惯、不同地理环境以及水源等因素致使肠道寄生虫感染流行有明显的差别。勐糯乡地处亚热带,气候干燥,水源缺乏,卫生状况较差,牲畜散放等诸多因素,致使该地区肠道寄生虫感染高达41.00%。龙江乡由于地处温带,气候较干燥,水源缺乏,卫生状况较差等因素,使该地区蛔虫感染率最高,钩虫感染率占第二位。而龙山镇由于气候温和,水源较好,卫生状况、生活习惯较其他乡(镇)稍好,寄生虫感染率就明显低于其他各乡(镇)。

寄生虫学论文篇8

【关键词】寄生虫学 检验教学 质量提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167-02

《寄生虫检验技术》这是一门将寄生虫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性、实验诊断、流行病学以及防治原则整合在一起的一门综合型学科,同样是作为医学检验的必须学科。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与其他学科的学生的差别就是:医学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学习寄生虫的理论知识,更要有效地掌握实际检验技术操作,为了提升教学质量,特提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信息

现在卫校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文化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单一,理解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些都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在实际教学中,要按照学生的自身特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寄生虫检验技术》的理论课知识。与此同时,老师在上课结束之后,要经常和学生进行交流,例如,和学生聊天、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学习讨论、知识比赛等等的方法,来进一步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把老师当成朋友一样。只有如此,学生才敢于在课堂上针对知识说出他们的想法,老师在课堂上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信息,这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措施。

二、重视师生互动,根据学生的表现调节上课节奏

在教学中,不是说有效的教学措施就一定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教学方式不能完全决定教学效果,作为一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注意讲课的语气语调,在讲课中不能只是一味的讲述,还要时常注意学生的反应,看学生是否能够跟得上老师的讲课节奏,学生若只是安静地听课就会造成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是瞌睡、讲话、开小差等等。在寄生虫检验技术教学中。要采用各种教学方式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注意启发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增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决定课程进度的快慢,若是难度较大的课程,学生学习掌握就比较困难,就需要老师减慢教学进度,关注学生的掌握程度,不浪费课堂时间。

三、合理设置实验课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寄生虫检验技术比较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在新颁布的教学大纲中, 寄检总学时从54个学时增加到72个学时。 老师们经过多番思虑,将理论课与实验课调整为 1: 1,加重了实验课所占的比例。这是由于寄检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该门课的实验与理论同等重要。再加上卫校的学生基本都是初中毕业生,他们本身的文化水平低、实验的动手能力差,所以只能通过实践技能的强化训练,使他们能真正变成社会上需要的技术型、实用型人才。因此,我们把一些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比如一些实验器材的准备,一些实验试剂的制备如生理盐水、葡萄糖、碘液配制等,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学生和老师一起进行实验前的准备过程时, 不仅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实验的原理和内容及注意事项等,同时老师也能及时的了解到学生在哪些地方有问题等,能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等,而且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机会。其次,定期的或者不定期的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课外的实践活动。这样,实践活动就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对寄生虫检验的兴趣,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拥有了比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比较高的专业素养,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借助多媒体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寄生虫学检验不仅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它也是一门形态学的课程。所以,必须让学生对寄生虫的形态有充分的认识,并且掌握其结构特点及进入人体后所引起的病理变化等。如果用粉笔、挂图或者实物标本等传统的教学工具,虽然讲到形态时,粉笔在黑板所画的图,以及配合挂图和实物标本等,这些较为直观的教学方式比单纯的口头讲解效果要好得多,曾经也取得了一些教学的效果。但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着诸多的弊病,如教室大、实物标本小而且少、学生多等矛盾, 并且手工绘图与寄生虫实物有一定的差距等。因此,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网络技术的普及,学校也配置了先进的教学设备,而多媒体教学的加入为寄生虫学检验的教学增加了更先进、更直观的方法。由于多媒体课件可同时向学生展示大量的寄生虫的形态标本,生活史的动画及临床病例照片等,而且也可以介绍寄生虫相关疾病的诊断方法以及流行地区的记录等,将文字、图像、音频、动画及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后用PPT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对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宿主病理变化等有较为深刻地印象和记忆,这样的效果比单一的图片展示、死记硬背的效果要好许多,且记忆的时间也大大延长。

五、结语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需要丰富的内容,作为教学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奉献精神,将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方法,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关翔宇,王伟,邵长玲,孔军伶.寄生虫学检验第二课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 现代医药卫生,2011,(21).

上一篇:职业卫生论文范文 下一篇:妇产科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