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研组功能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07-26 07:29:15

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研组功能建设的思考

摘 要:高中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高中教研组在课程改革中如何来定位,如何发挥作用,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讨。本文拟从高中学科教研组的定位及功能建设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学科教研组;功能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9-0117-01

一、中学教研组成立背景及定位

1952在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暂行规程》中规定:中学各学科设教学研究组。由各科教员分别组织,其目的是为了研究改进教学工作,也就是说其任务为讨论及制定各科教学进度,研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957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学教研组工作条例》,其中规定:教学研究组是教学研究组织,不是行政组织,其任务是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非处理行政事务。由此可见,教研组应是一个学术研究性组织。

二、对中学教研组功能建设的思考

所谓教研,简单地说就是开展教学研究。在新课程背景下,笔者认为教研组应该是一个以党的教育方针为依据,以现代教育理论思想为指导,以国家课程标准为蓝本,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为最终目标,围绕“教师怎样教,学生如何学”,在一定范围地开展的业务性研究活动和组织,其功能建设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科教学研究的功能

1.开展学科教学内容的研究。首先要研究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其目的是为了正确认识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的目标,把握教学方向。其次要编写课程纲要,根据学科特点,完成不同学段及教学模块的课程纲要编写工作。最后要细化课节教学,针对每节课的目标和任务,细化教学内容。比如开展《课标与校本化的关系》、《如何开展课程标准解读》的研究。

2.开展学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教研组要按照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研究确定本学科教学的方式方法。比如开展学科教学模式的研究,开展不同课型(如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教学方法的研究。此项活动重点在于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统一。日常教学环节中的备课、讲课、练习、批改作业、考试、评讲试卷、辅导等环节都是我们研究的范围,比如开展《课堂上用什么吸引学生》、《如何创设情景导入》、《如何引导学生反思学习》等研究。

3.开展学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研究。教学质量保障和教学效果评价是教研组工作的另一重要内容,它包括教学质量保障措施的设计、质量反馈机制的设计、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等方面。教研组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开展教学质量目标和质量达成度的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指导教学,并制定有效的评价方式,为实现教学目标提供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

4.开展学科专项课题研究。教研组可以将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困惑,总结归纳,进行课题立项,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教研组还可以将一个大课题下设几个子课题,根据老师的兴趣和意向交给教研组内的教师分头研究,有条件有能力的学科教研组最好还能承担市级和国家级的课题研究。

(二)组织教师学习交流的功能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我们的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对新知识具有持久的好奇和敏锐。所以教研组组织老师学习交流对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1.引导教师向书本学习。教研组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书香校园”主题的读书活动,引导教师读一些教育理论专著,利用教研时间开展“推荐好书”活动,“分享读书体会”活动,教师们通过交流、发言,分享读书心得,可以达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

2.引导教师向同事学习。教研组可以以“青蓝工程”或“结伴成长”的形式在教师之间建立起学习型的伙伴组织。老教师的丰富经验、认识事物全面深刻,新老师的技术先进、反应快速敏捷,在这种学习型组织里碰撞、融合,从而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成长。

3.引导教师向网络学习。现在很多学校实施了班班通工程,接入了互联网,教研组可以开展“网络大学堂”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引导教师有效使用互联网,如开展推荐网站、建设论坛、博客、建立区域内或本教研组内教研QQ群等活动,让老师们借助网络的优势,吸收利用各种理念新颖、内容丰富、技术先进、实用便捷的优秀教育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三)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功能

1.理论素质方面。教研组的活动本身以先进的、科学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为支撑的。教研组首先应开展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活动。其次要组织教师以论文、案例、反思录、实验报告、经验交流等形式为载体,将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见解等表现出来。教研组要组织教师学会归纳、总结,取精、去伪、存真的方法,达到丰富理论知识,更新理念,提高理论素养的目的。

2.专业素养方面。新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教研组要组织教师提高专业素养,使教师具备开展国家课程教学、地方课程教学的能力,并且能根据自身特点,挖掘自身优势,开发出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促使教师掌握学科发展的新动向,适应教师职业新要求,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3.人文素养方面。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开设活动课程、综合课程、选修课和研究型课程,所以教研组要引导教师开阔视野,增强跨文化领域意识、提高跨学科知识技能,积极开展如综合课程的教学、活动课程的实施、研究型课程的设计和选修课的安排等方面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以此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研组要从学生、教师、学科、学校发展的角度思考,积极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使其成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桂生.我国教研组演变的轨迹[J].教育管理研究,2006,4

[2]严先元.教师怎样做校本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徐世贵.校长怎样抓教育科研[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0.

上一篇: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下一篇:“农村特色”作文教学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