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监督

时间:2022-07-26 07:03:42

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监督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使得既有的人与自然的矛盾更加加剧,生态环境日趋严重。传统意义上的环境保护,都寄希望于环境行政机关的监管,却完全忽略了公众在环境保护中作为一种环境监督主体的重要角色。文章通过对近期发生的与环境相关的案例分析以及现阶段与环境相关的立法制度的分析,梳理出现阶段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上在公众监督方面的得失,阐述了公众作为一种监督主体对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环境保护;公众监督;知情权;司法救济

一、环境保护中公众监督的必要性

我国传统的环境保护中,把地方政府作为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主体。对政府的过度依赖,一旦出现政府失灵的情况,则无法对环境污染实施及时的救治,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害。

而面对在环境保护上的政府失灵,公众参与则是成本最低、最为积极、最为有效的环境保护和监管力量。首先,环境污染相关公众的切身利益,环境污染对生活的影响,使得公众的环保激情空前高涨。一系列因环境而引发的群体聚集事件足以证明公众不断增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其次,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众的环境权、参与权、监督权,赋予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环境监督的权利,而公众的监督权则是环境信息和环境行政执法程序公正透明的保证。

二、公众监督对环境知情权的保障

(一)环境知情权

环境知情权是社会成员依法享有的获取、知悉与环境问题和环境政策有关的环境信息权利,它是知情权在环境保护领域里的具体体现,是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前提和基础。而公众监督则是公众获得环境知情权的有力保障。

环境知情权主要由环境知情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三方面构成。环境知情权主体包括与环境相关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

环境知情权的权利主体是指环境信息权的享有者。环境知情权的权利主体应当包括任何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赋予公众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环境监督权,在很大程度上,既减少了政府的监督成本,又使公众的监督权得以有效地发挥,使企业在法律规的范围内以及公众所期待的合理范围内生产经营。如果在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监督制度上也对企业环境信息实施时时信息公开和环境监督,则不会出现兰州自来水苯污染后的责任主体不清、污染企业互相扯皮的现象。据人民网兰州4月13日报道,兰州市当天下午召开新闻会,初步查明了导致自流沟内水体苯超标的原因。根据环保专家现场初步分析判断,周边地下含油污水是引起自流沟内水体苯超标的直接原因。而自流沟周边地下含油污水形成却是由于多年前的生产事故造成的:一是原兰化公司原料动力厂原油蒸馏车间R205A#渣油罐曾于1987年12月28日8时50分发生物理爆破事故,罐体破裂造成90立方渣油泻出,其中有34吨渣油跑料未能回收,渗入地下;二是原兰化公司原料动力厂原油蒸馏车间泵B-113出口总管曾于2002年4月3日发生开裂着火,泄漏的渣油及救火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消防污水渗入地下。这种严重的生产事故,之所以会悄无声迹的存在这么多年,直到引发严重的水污染事故,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所造成的环境影没有任何的信息公开,没有环境影响的责任主体,没有任何的监督渠道,所以没有在最佳的时间段得到最有效的控制,所以最终导致兰州自来水严重的苯污染。

(二)公众对环境污染后环境信息公开的监督

环境信息从内容上来说,包括环境科学信息、环境质量信息、环境保护信息、环境管理信息、环境立法和环境政策信息;从其来源说,包括政府环境信息、企业环境信息、其它组织环境信息、公民环境信息等。

2014年4月11日,兰州爆发自来水苯污染事件。由于自来水苯污染的信息没有及时地、客观地向公众公开,导致引起全市居民的恐慌,城区市民纷纷抢购生活用水,大型超市里的矿泉水被抢购一空,导致一水难求的情况,好多人干脆选择离开兰州市“避难”。市民大量囤积矿泉水,导致局部库存的矿泉水价格飙升。尽管供水和有关部门很早就获知了消息,却未及时公布,引起公众质疑。

三、对环境污染救济的公众监督

(一)公益救济是公众实现环境监督权的效果和有效途径

兰州自来水苯污染之后,相继有利益受到损害的市民个人以及组织针对所受到的侵害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但几乎都没有被受理,但给出的理由却很牵强。兰州局部自来水苯指标超标事发后,当地五居民将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告上法庭。4月14日上午,兰州中院立案庭表示不予立案,因公民个人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在环境公众诉讼中,原告为单个的公民或法人,不论其本人是否受到侵害,都有维护社会公共环境利益而针对违法者提起的诉讼。该案的五名原告均为该事件的利益关系人,且其要求的侵权赔偿数额仅针对自身受损的权益。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是一种侵权民事责任,是行为人实施了环境侵权行为而造成他人生命、身体以及财产权的损害时,所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是行为人违反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定义务而应当承担的否定性结果。充分发挥司法救济的作用,积极推进环境案件的立案、诉讼、和审理,是发挥公众监督的积极的、关键的措施,也是在环境保护中法律功能的具体体现。

总之,在具体的环境保护工作中,政府作为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主体,在面对突发性的环境事件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在与政府机关有相关利益的环境污染中,不能够客观地、积极地处理好环境污染问题,信息不能及时客观地公开,造成公众对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的不信任,从而影响到治理环境污染的效率。然而,在环境保护中,加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角色,提高公众在环境治理中的监督作用,对于环境保护是不无裨益的,而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则在于监督,而当前我国形势下,环境监督的公众参与则是环境监督中占据核心地位。环境监督的公众参与是公民环境权实现的具体路径,也是在法治环境下,公民民利的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 万里爽.企业环境信息供求分析[J].生态经济,2008,5.

[2] 王树义.环境法系列专题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以两高《解释》浅析网络环境下诽谤罪的问题 下一篇:浅析老年人再婚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