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将课堂变成知识的发源地

时间:2022-07-26 02:35:26

优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将课堂变成知识的发源地

在现在的教学思潮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对人才的不同的需求,开发内在的学习潜力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经常发现自己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费尽力气但收效甚微,同时很多学生在“努力”学习后却因为不能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而倒在考试的面前。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象,我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积极进行教学的方法改进和教学思想的转换,充分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结合每个同学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特征让他们慢慢适应合作学习和自学模式的培养,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模式,得出了一些个人经验,供各位同行参考。

一、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和灵活的评价机制激发每一个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我所教的班级中,首先采用综合分组的方式将班级分为多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由不同层次的同学构成,同时让每组的数学学习能力最强的同学担任组长,上课开始时由组长带领大家自学,得出本课时的知识要点,汇总全体小组形成班级的本堂课课程知识要点,再由老师结合同学们的遗漏之处进行重点讲解同时辅以适当的课堂练习。下课后先由每组基础较差的同学来写出本节课的学习体会,然后由成绩从差到优依次补充完善所有的知识体系,形成全组的共同学案,同时由小组长对全组同学评价,只要中等及以下的同学完成了所以知识的70%,小组就给他评价为优秀,其他的达到90%小组也对他评价为优秀。另外全班结合小组之间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如果该小组的整体知识结构达到全班同学总结的90%,全小组的评价作为最后评价,如果没有达到则每人就依次降一级,然后将全部同学得平时课堂评价折合50%纳入期末总成绩,这样就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最大程度的让基础较差的孩子得到承认,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还有在评价基础上采取弹性处理,因此避免了一刀切。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相互促进增强了同学们的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二、分层布置作业,采取结对子方式对学情较差的同学进行辅导

在知识巩固环节,充分利用自己编写的校本作业分层次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要求,基础练习全部要求在课堂上结清,稍微难度大一点的要求全组同学一起相互讨论由能力较强的同学带领其他同学集体完成,然后交换小组相互评价并纳入全组的评比体系。另外,积极发动全体同学编写自学作业,这些作业由基本概念理解、基本计算和基本运用、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拓展演练、知识创新提升等五部分构成。每一次作业的构成都是由小组的成员自行命题,基本上就是每人两个,结合对当天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平时在学习中的体会甚至将书上的习题或原来的题目进行同类加工形成全组的辅导资源,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让同学们在学会出题的过程中领悟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技巧。

三、采取先会后学、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积极发挥每个同学的学习潜力和集体创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发动各位同学得特长,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体会来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比如在讲授有理数加法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已结合有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有一个小组就理用水位变化原理得出:水位先在标准水位下2米然后上涨了3米的变化得出了-2+3=+1;另一个小组的同学利用相反方向走路 的实际情况得出了:如果从起点处向右为正先走4米然后在向左走了5米得出4+(-5)=-1;还有的同学通过借钱的实际情况以收入为正借出为负得到2.5+(-2.5)=0;还有的小组利用温度的变化得出了-4+(-7)=-11;等等。。。这样课堂积极的让每个同学不断得出不同类型的加法实例,得出不同的有理数加法的实例。然后根据这些实例自己总结具体的计算法则,这样教学课堂又活跃同时也极大的开启了同学们探索新知的热情如:最后等找完后,我在引导同学们思考我们的加法实例中这些是否包括了所有的加法类型,最后在全班的努力下找出了全部5种加法的实例,同时在把这些加法结果和加数的特征结合起来让他们根据前面得出的实际背景给全班解释每种加法的原理,通过现有实际后得理论的探索,后来全班进行具体的有理数加法的练习中,效果非常好。基本上没有什么同学出错。而且在不小心出错的同学稍加提示就能很快找到自己的错误根源,很快就纠正了

四、分段教学,设置阶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有序性,合理性的数学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为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教学都能听懂,有兴趣去学,能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积极思考、积极参与。例如.在用十字相乘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这节教学上我就先让同学们大量练习形如(x+p)(x+q)的乘法运算,然后将所得到的结果反向操作要求他们把刚才练习过的结果多项式进行分解,同时让他们谈谈分解的心得,结合各组的经验得出十字相乘法进行因式分解的规律,通过这些的教学我们就得出了十字相乘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的基本原理:先拆后加,能分能聚。紧接着把十字相乘法的结构给出来同学们就很快掌握了这种方法的优点,学习起来就更有动力了,在做完大量的形如x2+mx+n练习后,再给出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二次项的分解ax2+bx+c由于前面的基础打得好,再加上原理的理解比较深入,很快全部同学都掌握了这种方法。甚至于又有很多同学自己创造出了一些实际问题来作为练习在全组练习。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指引着数学课堂的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只有教师真正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和工作方式,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上一篇:浅析小学英语高效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表现 下一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创设物理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