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超高产栽培措施

时间:2022-07-26 01:01:42

水稻超高产栽培措施

[摘 要]水稻作为东北地区的一种稳产,高效,高产以及优质的农作物,已逐渐形成了一套综合的栽培技术体系,该体系主要以旱育稀植技术为主导。本研究将主要通过对超高产水稻品种特点的分析和探讨,总结出实现水稻超高产的具体栽培措施。

[关键词]水稻;超高产;栽培;措施

中图分类号:S60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387-01

水稻超高产栽培措施的研究,是为了在旱育稀植技术作为指导的基础上,再通过不断的实践测试和栽培技术的改进,实现水稻超高产的目的。了解超高产水稻品种的特点以及栽培的具体措施是实现水稻超高产的关键所在。

1. 超高产水稻品种的特点。

充分认识到超高产水稻品种的特点及优势,学会合理选种,是实现超高产最关键的一步。超高产水稻品种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1 具有根系发达,生长能力强的特点

发达的根系和超强的生长能力是超高产水稻品种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超高产水稻品种的这个特点不仅体现在根系较高的吸肥吸水能力,抗早衰能力以及抗旱能力上,而且还体现在它超高比例的深层根系上。超高产水稻品种具有很强的生长能力,有效地促进了水稻的生长发育,降低了叶片的衰老程度,增加了抽穗后期水稻群体光合作用的积累量。这两个特点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超高产水稻的产量。

1.2 有超强的分孽能力

超高产水稻品种较强的分孽能力不但有利于水稻形成发达的根系,而且更够保证单位面积内所需要的颖花数达到水稻超高产的要求。

1.3 具有较强的抗倒能力和抗病虫害能力

超高产水稻品种的具有较短的基节,合理的群体冠层结构,充实的茎,较强的抗倒能力以及抗病虫害的能力。其中,发达的根系和充实的茎是其具有较高强倒能力的具体表现。

1.4 群体光合的生产率较高

超高产水稻的剑叶具有开张角度和直立性好,叶片卷曲度大,底部叶片长度较短以及上部叶片较长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形成了超高产水稻叶片之间合理间隙,进而提高了冠层的透光性和剑叶上下表面的光合强度,为水稻实现超高产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 实现水稻超高产的具体栽培措施

若想实现水稻超高产的目的,以下四项关键措施必不可少。

2.1 超高产水稻品种的选择及预处理

选择超高产的水稻品种是实现水稻超高产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若水稻品种选择不合理或选择有误,之后再完善的栽培及管理措施也不能实现水稻超高产的目的。对于水稻品种的选择来说,首先,超高产水稻品种的选择要充分满足根系发达,生长和分孽能力较强,抗倒能力和抗病虫害能力较强以及群体光合的生产率较高这几项基本要求。其次,要根据等地的气候条件及土壤条件,选择能够安全成熟的中偏晚熟品种。像东北地区的一些寒地在选择水稻品种时,要考虑其是否满足偏穗重且抗逆性强的特点。多穗且千粒重较低的水稻不适合作为高产水稻选择的品种。对于水稻种子的预处理来说,第一项工作就是晒种,科学合理的晒种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之后是采用药物浸种,效果较好的是浸种灵或百克等。除此之外,药物浸种环节要掌握好浸泡的程度和时间,种子吸收自身重量的四分之一的水分即可,时间一般为六天左右。[1]

2.2 做好培育壮秧的工作

培育壮秧具体可以分为播种和通风两个重要环节。

播种前的场所要求:水稻育苗的场所是带有钵体秧盘的大棚,在水稻播种前要做好大棚的积温工作,保证二至三层的覆盖要求。水稻的播种时间一般是三月后旬至四月十号期间。育秧所选的土壤要求具有较高的肥沃度,最好可以在土壤中混合加入提前发酵好的猪粪。为了确保秧苗的质量,播种时要严格控制钵体内种子的数量,以三粒最为科学合理,播种过程中一定要选用定量播种器进行播种,充分确保种子的在钵体内的合理播种量。

培育壮秧过程中所要进行的一个必要环节就是通风。当“见绿”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好大棚内的温度,避免室内温度过高而造成秧苗迅速增长的现象。总之,要尽量创造大棚内的低温环境,从而给秧苗的生长点给予适当的低温刺激。培育壮秧时还要注意水分的合理把握,水分少则可以促进根部的迅速增长,而水分多则会促进叶和芽的发育。因此,育苗壮秧的环节一定要控制好水分的含量,原则上要求水分宁少勿多,否则无法促进壮的目的,进而也无法培育出强壮的水稻秧苗。[2]

2.3 确定合理的插秧时间和插秧密度

正确把握水稻最佳的插秧时间和合理的插秧密度,是实现水稻超高产的一项重要内容。

每年的五月二十号左右是最适宜的插秧时间,目前我国采用最普遍的是人工拉线摆栽的插秧方式。水稻在进行插秧时还要充分保证其合理插秧深度和插秧密度。插秧的密度过高,会造成水稻个体之间营养空间和生长空间变小,最终形成稻田透风性较差的密闭生长空间,导致水稻既不能拥有充足的水分来满足自身的生长需要,而且水稻底部的叶片也不能充分的吸收阳光,这大大降低了水稻光合作用的能力。水稻插秧密度过高还会使得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因为过于密闭和阴暗的密闭环境为病菌及有害微生物的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因此,水稻在插秧时一定要合理把握插秧密度,株与株之间的前后距离最好控制在十八厘米左右,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则控制在四十厘米左右比较合适。

2.4 科学地施肥和灌水

超高产水稻的施肥环节关键要把握好施肥的量和施肥的时间。合理的施肥可以帮助水稻更好的生长,从而达到超高产的目的。而过渡地施肥则会不仅会导致水稻的千粒重降低,还会使水稻的空瘪率大大增加。既增大了水稻种植成本,也减低了水稻的最终收益。肥料的种类主要包括底肥和穗肥。水稻的灌水要遵循以下原则:在水稻返青到有效分孽完成这段时期内,稻田要保持浅水状态,这有利于地面更好地接收阳光和温度,从而促进秧苗根系的发育和生长。六月后旬到七月上旬期间,稻田应晒成龟裂状。在水稻的灌浆结实期,则主要采取灌浆导水的措施来维持稻田的湿润状态。而当水稻生长在七月十五至二十号期间,若气温降至十九度以下时,可将水灌溉至淹没幼穗的深度以达到保护的作用,当温度升高时,再将积水及时撤离,达到正常状态。

3. 结语

总的来说,实现水稻的超高产,科学合理地选择超高产水稻品种是重要前提和保证;培育水稻超高产株型,提高水稻整体质量是关键环节;合理的水肥及田间管理则是最后屏障。因此,只有把握好这三个关键环节,才能最终达到水稻超高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赵春凤.寒地水稻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东北农业,2013,21(1):64-65.

[2] 张桂英.简述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J].黑龙江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2014,18(1):78-80.

上一篇:基于城市规划的电力规划分析 下一篇:指纹识别技术的公安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