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数学问题情境教育

时间:2022-07-26 12:29:13

如何进行数学问题情境教育

摘 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查”中得到启示,针对其原因及学生的喜好,提出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观点。

关键词:问题情境;案例分析;兴趣;趣味性;适度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7-0201-01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它表现为人力求认识和获得某种事物,并且力求参与相应的活动。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兴趣和情绪的左右,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进其学习的效率。因而,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不喜欢数学的原因,并要善于挖掘教材潜力,创设美好的数学情境教学,以便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索,从而获得最佳效果。

一、从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查中得到的启示

据我国教育部基教司2000年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学生一般都欠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较多学生对数学难以形成愉快的体验。普遍状况是,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的愉快体验大幅度下降(就城市学生而言,从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的72%以上急剧下降到初中毕业班的27%),学生因学校因素吸引而学习的比例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下降了50%以上。标准研制组对初中代数、几何“双百”的一百名数学“优秀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结果表明,最喜欢数学的学生仅占25.6%,遇到难题总是努力思考的仅占25%,伴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和自信的发展反而形成一定反差。即使是学生获得较好成绩之时,其对数学也难以真正喜欢。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从数学学习兴趣着手,认真分析其原因,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大力培养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真正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

二、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意义、目的和原则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精心设计一定的客观条件,如提供学习材料、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感到原有知识不够用,造成“认知失调”,从而激发起学生疑惑、惊奇、差异的情感,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集中注意,积极思维。

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有两方面的意义。从心里意义上讲,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让学生在学习中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从数学意义上讲,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可以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数学问题情境的特点

数学问题情境具有以下特点:

1.科学性。作为问题情境的背景材料必须科学合理、表达清晰,延伸的探索问题串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2.趣味性。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3.适度性。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根据特定的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设置难易适度、有助于学生形成“心求通而未得”的认知冲突的问题。

4.发展性。由问题情境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出的探索问题,可以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在背景材料中,不但要有已知,而且要隐含着未知,体现从现有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到较远的知识区的发展过程。

5.探究性。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有不同的路径和不同的方法,能引发学生广泛的类比、联想、猜想与推广。

6.层次性。由于学生的认知差异,他们会出现探索过程的思维差与时间差,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同一时间段内都拥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由背景材料引出的探索问题串必须呈现出由浅入深的层次性。

7.整体性。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与教学环节的安排大有关系,问题情境创设的布局应注意时机性、时间性,把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巧妙地分布于教学过程中,注重问题的虎头、豹肚、凤尾,使问题情境始终抓住课堂教学的核心。

四、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方式

1.数学问题情境教学要从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出发

问题情境教学应从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出发,力求使问题情境教学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

(1)数学问题情境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出发。

(2)数学问题情境教学应从学生已知的具体数学素材出发。

(3)数学问题情境教学可从简单直观图出发。

2.数学问题情境教学要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

(1)数学问题情境教学要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

(2)数学问题情境教学要体现由一般到特殊的理性思维。

(3)数学问题情境教学要注重类比推理。

(4)数学问题情境教学应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3.数学问题情境中问题的的呈现方式

(1)第一步:先由教师就背景材料引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或小组合作学习。

(2)第二步:再逐步过渡到学生自己从背景材料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4.在进行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时,首先,根据需要出示背景材料,再给出拓展延伸问题或整体呈现问题情境(背景材料及由此拓展的延伸问题),并在适当的时候点题。其次,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情境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同时,教师巡视,关注学困生,实行个别辅导,并从学生的解答中收集有效的教学资源,为后续互动中的生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让学生多说点 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