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盗墓小说的缺点

时间:2022-07-26 10:58:01

【前言】论网络盗墓小说的缺点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对于小说而言,情节尤为重要,小说总是通过情节的发展推动故事的进行,在情节之中的个体和个体之间、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碰撞、消融以及和解,展现独特的趣味。而网络盗墓小说的情节又与一般的小说不同,一般的小说,情节错综复杂,情节是人物的支撑,通过它得以实现人物...

论网络盗墓小说的缺点

【摘要】随着《盗墓笔记》的诞生,文坛呈现网络盗墓说的繁荣,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通俗文学的发展。但是网络盗墓小说也存在一些缺点:情节的简单和雷同;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弱化;人文精神的稀薄和缺失等。所以网络盗墓小说亟待加入艺术和人文元素,否则它将很快退热,甚至消失。

【关键词】网络文学;盗墓小说;缺点

2007年,被出版商称之为“盗墓年”。随着《盗墓笔记》的诞生,形成一股“盗墓热”,盗墓小说随处可见,文坛展现了一种盗墓的繁荣,“盗墓文学”也成了一个颇有争议的词语。网络盗墓小说是一种杂合的文学,其中综合了玄幻、探秘、历险以及真假难辨的风水地理知识等多种成分,它是通俗文学的一个“奇观”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神奇诡异,色彩斑斓的世界。

我们知道,网络盗墓小说的繁荣是以网络的普及为前提,并且受到市场关系的影响,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一种利益关系,更加倾向于取悦读者,所以它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点。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

一、情节的简单和雷同

对于小说而言,情节尤为重要,小说总是通过情节的发展推动故事的进行,在情节之中的个体和个体之间、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碰撞、消融以及和解,展现独特的趣味。而网络盗墓小说的情节又与一般的小说不同,一般的小说,情节错综复杂,情节是人物的支撑,通过它得以实现人物的价值以及彰显某种韵味。网络盗墓小说,它的情节是相当偶然和简单的,它不是情节线条的伸展,而是情节线条的加工,准确地说应该是加粗。“对于小说,一切情节都是在必然与偶然,期待与发现的反复运行中,在多个交叉点上形成的。过分的异常偶然,不能导致发现向人物心理纵深推进,过分的正常必然,又使发现和惊奇完全消失”①。

网络盗墓小说几乎都是围绕墓地宝藏展开,高潮就在无数的墓地的惊险上,一次高过一次,这样很多次的视觉冲击后,方才结束,期间作者大肆渲染恐怖和神奇,把读者的神经绷到最紧。为了吸引读者,网络盗墓小说的写作者创制了许多诸如:“摸金”、“卸岭”、“搬山”、“发丘”一类的名词,与其说这是一种吸引读者的方法,不如说是一种掩盖,用想象掩盖才华的不足。比如《鬼吹灯之云南虫谷》,几所所有情节的展开都在虫谷中,围绕着滇王墓中的各种怪异和恐怖,所有的情节都是那么偶然和不可能的。情节所设置的文本环境让人物脱离了常规,而且一再的出现,这种方式使小说无法容纳平常的温情和情感,太多极端的情节也同样使读者审美的疲惫。

当我们读《盗墓笔记》、《鬼吹灯》,特别是后来的《我在盗墓》、《盗墓传奇》、《活死墓》、《墓诀》等等,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网络盗墓小说情节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他们几乎都围绕着墓穴,尽力的展现那种恐怖和诡异,除此之外,很少去涉及其他的事物。

二、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弱化

不管是传统小数,还是现代小说,人物无疑是不可忽视的环节。一部好的小说,往往其中是人物的集合体,是一个繁荣的个体世界,我们甚至可以找到我们自己的身影。当然,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并不一定是现实世界的反映,它要经受写作者的选择,成为作者的一种情感和理想寄托,或者是作者表达的工具。而在网络盗墓小说中,人物被写作者弃之不顾,换来的是对神奇和恐怖的渲染。对于小说,它的情节和人物的刻画,往往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网络盗墓小说情节的简单是人物性格和情感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它尽量回避小说人物的内心,同时拉开故事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使故事自我上演,全力打造小说的戏剧性,写作者在专心制造恐怖的同时,也无暇顾及人物,甚至从来都想不到人物。

一个人物的成功,很可能带来一部小说的成功,但是网络盗墓小说却错失了人物的重要性,无疑也错过了使小说长久鲜活的一个重要机会。在网络盗墓小说中,比如《鬼吹灯》中的胡八一、胖子以及明叔等,写作者大部分只把人物作为一种摆设,还不懂得情节和人物之间那种暧昧的关系。不仅情节可以促进人物的形成和丰满,反之亦然,人物性格也可以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而且它更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更加契合读者的情感机制。盗墓小说的写作者,他们却很大程度地抽去了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很大成分上留下对神秘事物和财富的崇拜,使人物成为为欲望奔命的亡命之徒,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让自己或者人物停下来,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正视他们无法缺少的情感追求。在大多人物的内心,他们只信奉金钱,在整部小说中,始终贯穿着赤露的欲望。即使有情感的流露,也是转瞬即逝,无法闪光。当然盗墓小说之中,也夹杂了一些爱情,例如《鬼吹灯之云南虫谷》之中胡八一与shielry杨的爱情,但这中爱情大多徒具虚名,我们很难找到深陷爱情之中人物的情感流露,这些无法深入内心的爱情,让我们感受不到所谓的爱,甚至不如说是写作者为情节的发展所铺设的工具,爱情这个词语就这样被写作者利用了。

优秀的文学作品也会刻画一些残缺的人物形象,比如沈从文笔下的翠翠,这种形象只是为了表达作者的理想或者是一种对现实的控诉,这种残缺留给了我们不少审美层次的意义。但在网络盗墓小说中却不同,它是对人性的一种挑战。我们知道人性是复杂的,因为“十字架上血淋淋的救赎不全是我们,五千仞上的孤独与寂静也不全是我们的。我们需要更透明、更洗练的、更综合的整体”②。对于作家简单化处理人性,漠视人们的正常的需求,必然造成文学形象的破坏。这种形象不但毫无生命力,而且在审美上也很难被读者接受。其实真正的自我与文学的表达并不冲突,任何写作的逃避都会造成形象的内在脆弱。盗墓小说中那些被欲望充斥的人物,其实在美学上是非常脆弱的,对于审美,情感的丰富就是美,情感的淡薄就是丑。网络盗墓小说中的人物几乎被千奇百怪的事物所淹没,他们与其说是小说人物,不如说是一群导游者,他们的出现只是为了引导读者走进无数的虚幻圈套,而无力挣扎。当写作者想象贫乏,他们也只能是调侃的产品,甚至用低俗的话语为写作者拖延时间,他们始终没有自己的声音,当作者的想象破产,他们只能宣告死亡,或者堕入幕后,等待作者为想象充电,带他们重新走进那些阴森的古墓,甚至等到读者对古墓产生审美疲劳,他们也开始游历其他能调动读者兴趣的地方。所以,网络盗墓小说中的人物,无疑是缺乏生气的,他们的出现只是一种铺设,缺少人物应有的价值。

三、人文精神的稀薄和缺失

“古墓一直埋藏着中国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的,古墓的的神秘、惊险、刺激也一直让许多人沉迷其中”③。盗墓类文学一直是我们古典文学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的史书记载中就已经初见端倪,我们在《搜神记》、《太平广记》、《聊斋志异》、《醒世恒言》等古代作品中已经可以初见盗墓小说的原型。“但是《鬼吹灯》、《盗墓笔记》、《我在新郑守陵》等网络盗墓小说并没有把它的批判维度和人文理想,像《聊斋》那样很明确地通过妖魔鬼怪表达出来。它只是用一种狂欢的游戏精神和隐秘的欲望象征不断地无言暗示,不断地虚假解决”④,并没有把它的中心放在了人物。所以网络盗墓小说一开始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到底它是一种文化还是异化,是文学的盛宴还是灾难。在网络盗墓小说之中,有许多历史、地理、考古、风水、占星学以及文物古董方面的知识,表面看来具有丰富的知识性。有人甚至把网络盗墓小说,看做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具有推动作用,但一些人把它看做是封建文化的死灰复燃,它的出现破坏了和谐文化的发展,对于青少年具有毒害作用。

而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些极端,我们应该看到盗墓小说对于文学的贡献,它的存在是时代的衍生,是不可回避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网络盗墓小说它不可否认的缺点,特别是它的人文精神的稀薄和缺乏。网络盗墓小说,它所表现的知识,很多并不是我们古代文化的传承,而是大多通过作者的想象,形成了真真假假、真假莫辩的奇观世界。我们不能否认网络盗墓小说,给人们带来的心理的愉悦,但这种愉悦只是暂时的,随着想象成分的不断升级,这种愉悦淡化。同时这种愉悦只局限于感官,而无法深入内心,上升到精神层面,它也会很快淡化。网络盗墓小说,它缺乏严肃的主题,除了对欲望的索求以及对生命的戏谑,甚至连真正意义的爱情都被淹没。一部小说的价值,不只是把它当做消遣,而是与现实的生命紧紧相连。优秀的小说,无不是包含这个世界所祈求、怀念以及珍视的。而网络盗墓小说,只是人们暂时对心灵疲惫世界的逃避。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现代生活方式的需求,慢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更加渴望对于现实的逃避,寻求物质的乐园,所有这一切本身并没有值得批评的地方。但是,如果网络盗墓小说的作者仅仅把盗墓小说和这些物质的最求等同起来,不免使网络盗墓小说过分简单。

网络盗墓小说体现了一种文学的大众性,但也不可避免的沾染通俗文学内在的痕迹。网络盗墓小说缺陷的存在,并不是偶然,有着一定的必然性,它是与这个时代、读者以及作者是分不开的。网络盗墓小说的缺点的存在并不是静态的,是一种动态的相互影响,才使这些缺点逐渐得以显现。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市场经济制约下的产物,使盗墓小说粗鄙低俗;读者快餐文化需求,使作者为点击率而创作;作者态度或能力欠佳,使创作呈现功利和粗俗。

“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文学作品,在于能写出具体的境界,生动的人物和深刻的情致,文学创作的最高目的和意旨是为了人类的完善和完美”⑤。当然,文学也不能为道德而道德。然而,优秀的文学作品虽然没有道德目的,但都有道德影响。然而网络盗墓小说从开始就抛弃了道德和精神,也抛弃了现实。文学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这是每一个写作者都不能忽视,文学可以穿越现实,但不能盲目的超越现实,成为高立在实体世界的空中楼阁。我认为对于网络盗墓小说,它和我们优秀的玄幻、鬼神类小说,走的是完全相反的路。网络盗墓小说亟待加入艺术和人文的元素,充实已经泛滥的盗墓题材。如果网络盗墓小说不降低想象和怪异的成分,它就无法变得人性味十足,无法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按照网络盗墓小说发展的趋势,它的消亡是一个时间问题,最终昙花一现。

注释:

①孙绍振.文学创造论[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7:435.

②无名氏.无名氏集[M].上海: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6:62.

③倪方六.盗墓史记[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

④舒威铃.“惊竦悬疑"背后的现代心理追求一一探析网络小说鬼吹灯的内在意蕴[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4月:60.

⑤张春.大众文化语境中长篇网络小说运作模式及启迪——以湖南玉宇清澄长篇网络小说成名为观照[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8年8月,第22期:149.

上一篇:论数学课堂上如何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 下一篇:简论文学的思想及其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