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需要新一轮改革

时间:2022-07-26 10:43:07

东北需要新一轮改革

有人用“失速”来形容东北经济,更耸人听闻的提法还有“断崖式下跌”。东北经济这一两年来的表现,确实让人担忧。《南风窗》第17期封面专题,将目光投向了东北,并从产业经济、区域文化、宏观调控、世界经济等角度,对东北经济困境进行了剖析。尽管开篇语谦虚地表示“无法把事情讲全”,但我认为已经触及了非常深刻的方面。尤其是这一个判断,“它的衰落和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以及冷战后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同步”,当世界“变平”,带有明显计划经济痕迹的东北就将丧失竞争力。

由于“共和国长子”的身份,东北三省被打上了太多计划经济的烙印。在20世纪90年代的国企改革中,拥有大量“次级国企”的东北三省成为改革力度最大的地区。这些企业因为常年亏损、负债累累、效率低下,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当年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式,就是精简人员,于是出现了90年代的下岗潮,沈阳因为下岗职工太多,被媒体称为“下岗之城”。但是,度过了改革的阵痛,东北在本世纪之初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2003年,在4个月内两次造访辽宁,两个月后又造访吉林、黑龙江,意味着东三省的春天已到。媒体迫不及待地宣布,东三省将成为中国经济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唐的“第四极”。随后的市场化努力,也证明了东三省的决心,数据表明,从2003年~2012年,东三省的GDP增长率都超过10%,这火箭般的速度,固然来自于中央的拨款与投资,但我更倾向于是90年代市场化改革带来的红利。

然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南风窗》指出,“东北的问题就在于国际竞争正在不断加强”。21世纪头几年经济增速加快,但再也没有像20世纪90年代那样“壮士断腕”的改革。人们都忘了一点:改革没有休止符,一旦停下来,就意味着出局。东北依然没有摆脱对重工业的依赖,此前宣称要重点发展的第三产业不见起色。经济结构调整、市场化改革等,迟迟未见成效。从而造成一系列连锁效应,私人企业难以发展,人才不断外流。一个例证是:东三省平均每年净流出200万人,一位吉林籍网友在知乎网上表示,“但凡非公有制经济活跃一点的地方都能给东北年轻人一口饭吃,年纪轻轻外面有机会凭啥留下拿着全国倒数水平的工资啊?”据他表示,刚毕业的大学生一个月可能连2000元都拿不到,东北又是个人情社会重灾区,年轻人那点工资连份子钱都不够用。

市场化程度较低依然是东北经济滑坡的根源所在。当重工业在国际竞争中遭遇前后夹击、石油、煤炭等国际价格下跌时,而代表市场活力的私营企业不足以支撑,东北三省就会出现“失速”。当《南风窗》聚焦于大庆的经济生态时,发现这座城市依然依赖着越来越枯竭的石油经济。大学毕业生无法开拓新的空间,最终也无奈地进入油田工作,获得最后的“编制”。可见,这座城市已经失去了活力,成为“计划经济体制的顽固堡垒”。

多位学者都提到过,振兴东北不能依靠政府“有形的手”。《南风窗》提到,东北人“不爱谈金融,也不屑于谈轻工业”,他们有个观念,“东北有的是钱,国家支持我们”。坦白说,正是“有形的手”,影响了他们的进取心。某种意义上说,“断崖式下跌”也是一个倒逼改革的机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呼声中,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将是东三省未来改革的重心所在。只有逐步攻陷这些堡垒,东三省经济才真正可以成为市场化中国的重要一极。

上一篇:A股的“权力场”和“利益场” 下一篇:从抗战胜利走向民族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