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师资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7-26 08:14:36

独立学院师资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 要:高校中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教师,是高校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系列功能的活动主体。独立学院作为近几年出现的、高校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由于自身特点使得其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初步探讨了现阶段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的实践经验为例,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独立学院 师资 培养模式

独立学院在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办学条件受限等客观因素,导致其师资呈现稳定性较差、科研能力薄弱、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而教师在构成高校发展的诸多要素中,始终处于主导和能动的地位,是高校人力资源的核心要素,是高校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独立学院必须找到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师资培养模式。

1.现阶段独立学院普遍推行的师资结构

根据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的不同,独立学院较普通高校有相对特殊的师资结构。当前大多数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由三部分构成:①母体学校现任教师;②社会聘任专职教师;③社会聘任兼职教师。

2.现阶段独立学院师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人才引进方面

一方面,大多数独立学院对于聘任的社会专职教师,只注重其专业和学历,忽视了在人品、师德方面的遴选;另一方面,独立学院是由普通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办学的,学校正常运行的各项资金主要来源于学费,为了吸引生源,部分独立学院不惜重金盲目聘任所谓“高质量”人才(诸如院士、长江学者、归国人才、教授、博士等)为其兼职教师,在“敛才”过程中片面地追求头衔和数量,缺乏需求分析,最终产生了严重的闲置浪费,成为学校发展的负担。

2.2结构配置方面

大部分独立学院存在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比例失调的问题。①如果社会聘任专职教师过少,那么教学计划就会受到母体学校的限制,难以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如果过多,则不利于独立学院延续母体学校的办学优势和专业特色。②如果社会聘任兼职教师过少,那么难以形成兼职教师对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有益补充;如果过多,则会给教学管理带来很大困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3师德建设方面

部分独立学院还一味的强调教学成果,忽视了“师德”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没有对其聘任教师进行“师德”的养成教育。

2.4科研能力方面

由于独立学院大部分专职教师都是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学历集中在本科和硕士学位,职称大部分是助教、讲师,缺少能够积极带动学术研究和科研立项的骨干,而母体学校现任教师和社会兼职教师又很少能够针对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研究,导致独立学院科研成果欠缺,难以促进教学“内涵”发展。

2.5教学管理方面

部分独立学院还没有认识到教学管理中“督导”的重要性,存在母体学校现任教师和社会聘任兼职教师没有按照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实际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的现象,使得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达到预期。

2.6制度建设方面

部分独立学院对于社会聘任专职教师的培养、晋升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还有待完善,缺少职称评定资格,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可持续发展困难加剧。

3.对策及建议

3.1独立学院要进行科学有效的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认清自身特点

(1)生源。独立学院的生源是录取分数偏低的本三学生,经过调研,发现其特点有:①理论学习能力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②个性张扬,组织纪律性较差;③学习目的不够明确;④专业多为调剂,学习兴趣不浓等。

(2)师资。独立学院采取专兼结合的师资结构。

(3)人才培养目标。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为: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本科应用型人才。

3.2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开展工作

(1)应制定明确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独立学院在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中应坚持“紧密结合学科建设、服务学院事业发展”的原则,创办初期重点在于构建教学管理体系,保证教学的正常运行,以母体学校的现任教师作为办学的主导力量,对专职教师提出“站稳讲台”的适应性要求;发展阶段应适时将教师培养计划调整为“兴院、强院”目标,对专职教师提出“保证教学水平、提高科研能力”的要求。在社会兼职教师的引进方面应考虑是否与本校的学科建设、专业发展及团队建设等相适应。

(2)应配置科学合理的师资结构

独立学院的教师既应保证1∶18师生比(根据《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和《普通高等学院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方案》的相关要求。)又应对所辖师资构成有一个合理的配置比例。其师生比为1∶18,其中母体学校现任教师:社会聘任专职教师:社会聘任兼职教师达到了8∶3∶1,较为圆满的完成了其各项教学任务。

(3)应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独立学院应把师德建设放在师资建设的首位,把它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落实于新时期大学建设的全过程。将师德建设纳入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重要工作目标及学校长远发展规划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全体教师进行师德培养。尤其对于新上岗的青年教师,把师德教育寓于教师业务培训之中,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始终作为推进高校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4)应促建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

科研成果是衡量高校的重要质量指标。独立学院更应采取相应措施,将其专职教师打造成“会教学、懂科研”的骨干力量,也应制定一些奖励机制,鼓励其它任课教师针对学院实际开展科研。①号召师资构成各类人员开展科研计划立项,鼓励其结合自身岗位特点开展科学研究,并在合理评估后提供资金支持,在全院范围掀起了科研高潮;②成立了师资与实训管理部,将师资培养纳入日常教学管理活动中,并注重汲取其他院校的先进经验,积极联系了包括美国圣马丁大学、台湾朝阳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作为合作办学和交流伙伴,为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了“走出去”的学习交流机会。

(5)应加强各级教学督导

鉴于生源特点和师资结构的特殊性,独立学院应在教学模式中加强督导环节。其设立督导办公室,贯彻“严于督、善于导,督与导结合”的原则,坚持学院-教学部-系三级教学检查制度。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教书育人、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等,既有定期的期中教学检查,也有随机的教学简报,对学校整体教学工作进行监督,了解教学开展情况,并及时反馈意见和总结, 就如何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保证了教学工作稳定运行。

(6)构建各类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促使专职教师的快速成长是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独立学院应积极创造条件,为其提供各类培训机会,让教师更多地了解前沿学科知识,获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向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并建立完善人事管理、晋升、奖惩等激励机制,以促进优胜劣汰的良性发展。①面对“重实践”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有限的办学经费等具体条件,其专职教师均受到专业相关实验教学的培训,成就“多面手”人才以满足教学需要;②其为专职教师提供较为优厚的待遇;③为专职教师提供了职称评定和“岗位竞聘制”等晋升机会;④开展年度争先创优活动,设立各类专项奖进行表彰,充分发挥典型的辐射作用;⑤加强过程管理,成立教学事故认定小组,严格执行相应的惩罚条例,对于不符合教师标准的人员及时清退,以保障教师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参考文献:

[1]陶昱.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李宏.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

[3]马啸尘、田养利.新时期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模式探析.管理观察,2012.08

[4]许国梁、独立学院师资建设探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5]葛忠华、洪晓军.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模式构建与创新.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4.09

[6]申功璋、王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三点建议.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12,04,06

[7]马彦刚、张静、张凤轩.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教学简报,2011,04,28

上一篇:亲人,怎么亲爱 下一篇:法院执行难形成的原因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