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没有观众的球赛

时间:2022-07-26 06:04:24

一场没有观众的球赛

20多年前,八一篮球队和一支中国台湾球队在亚洲男篮上对阵,这是40多年来的两岸关系中的第一次。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为球迷们提供了历史上的精彩一幕。

――编者

1984年11月,亚洲篮球协会在马来西亚的怡保市举办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我国的“八一”队和台湾的光华队分别代表海峡两岸参加。从实力看,两队争得复赛权,并直接相遇对阵是完全可能的。如果出现这一局面,那将是海峡两岸体育界首次比赛,也是两岸同胞近40年来第一次直接接触,可谓意义不凡。作为外事工作者,我们的态度是乐见其成,为两岸人员将来的广泛联系开创一个良好的先例。当时,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陈抗去邻国处理公务,安排我在馆内担任临时代办。

尽管中央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在球队出发前对比赛的方针和具体问题已有明确指示,但是球队的领队出于对大使馆的尊重,仍让我就双方接触的一些问题拿出意见。我根据1979年中央提出的关于和平统一的方针,提出:对台人员应积极接触、友好热情,以诚相待,多叙乡情,少谈政治,不使人为难,如对方在言谈、赠物和名片中有我方不宜接受的词语、标志,只要不是有意挑衅,就不要简单地驳回。至于比赛场上交换队旗,政治上更为敏感。我方队旗上有“八一”军徽,而对方旗上则有所谓“国徽”。对此我表示,只要对方接受我队旗,我方视队旗上的徽号为党徽即可。这番话在海峡两岸气氛日益祥和的今天,听起来极其平常,但在当时却是十分大胆的。

“八一”队队员放下包袱,同台方人员接触态度也较自然。经过几天的交流,双方互相看望、馈赠、切磋球艺,台湾队员询问家乡故里的情况,热情一日高过一日。第一轮比赛结束后,两岸球队双双出线,两队交锋已成定局。为了松弛队员的情绪,以利再战,组委会举行了大型招待会。在招待会上,双方队员互相敬酒祝捷,气氛亲切热烈,有些人还眼含泪花。节目开始后,“八一”队队员集体高歌一曲中国民歌,唤起台湾队员的强烈思乡之情,报以热烈的掌声。此情此景及连日来的情况,引起光华队中个别人物的惧怕,便采取了“反统战”行动,把光华队队员召集到台前,唱起了“中华民国颂”。此事一发生,我方队员对台方这种不友好的行为甚感不快,也为组委会未能采取有效制止措施而不满。于是,我方人员鱼贯而出,愤然退场,招待会不欢而散。

“八一”队队员们回到驻地,议论纷纷,有的人认为台方的朋友有负我方队员多日来对他们兄弟般的情谊。这时领队及时做思想工作,指出这是台方个别人的策动,光华队的队员也是出于无奈,我们应对他们多一些理解、谅解,若同他们激发仇怨,则恰恰中了个别有政治图谋者之下怀。队员闻之,情绪很快平缓下来,过了一会儿,亚洲篮协和组委会负责人来了,他们解释说事起突然,未加制止,已经向光华队提出严正批评。我们商议,既然亚洲篮协和组委会态度明朗,也就不必深究了,有理有节,适可而止,可争取光华队多数人,也可避免出现僵局,影响两岸球队下阶段的交锋大局。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但是它明显地预示在第二阶段赛事中,两岸球队的比赛将会出现复杂情势。

事隔两天,两队再次相逢。大使馆馆员都非常兴奋,纷纷要求前往恰保市看球,我却心绪不宁,担心有难以预料的事情发生,在同事的支持下,我放下手里其他事务,驱车赶到“八一”队的驻地。

领队的同志一看到我,就抓住我的双手,急促地说:“两岸球赛已经引起各方关注,将产生很大的政治影响。一些人明知光华队实力不抵‘八一’队,败局难挽,便一下子买了300张门票,组织了啦啦队,企图在赛局出现不利于光华队的情况时,呼喊政治口号,打出‘中华民国’旗帜,扰乱赛场,逼‘八一’队退出比赛,遭弃权处理,使光华队坐收胜券。组委会认为,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同中国大陆友好的观众必然仗义制止,甚至愤然反击,使赛场失控,出现混乱。若由其引发当地华人社会的政治矛盾,后果难测。马来西亚治安当局向组委会提出赛场‘安全无保障’。组委会已决定比赛赛场清场进行,需要我方在20分钟内决定是否应允。”

时间紧迫,不容多想,我简单地问了一些情况,知道改期比赛不可能,让组委会收回成命也不可能。我方要是坚持无观众不参加比赛,极有可能被裁定为“弃权”。若打不上这场比赛,有负上级和国人的期望,也使所有关注这场球的朋友失望。我思索片刻,果断地说:“接受清场决定。打!”

组委会得到我方答复后,立即用最快捷有效的方式通告,宣布当晚第二场比赛因故取消,一律退票。消息传开后,观众哗然,谁都不相信这场球赛会突然取消,体育馆前聚集了数百人,要求入场,呼喊声,抗议声,此起彼伏。许多持连场票的观众则拒不退出球场,当晚过半的观众是从外地来的,不少人是从新加坡、香港等地专程赶来的,他们情真意切地恳求道:“我们远道而来,让我们进去吧。”有的说:“这场球我们等了快40年了!”

晚上10点半,经过大批警察的艰苦努力,清场终于完毕,但是相关人员入场又发生了困难。数百人把体育馆出入口堵得水泄不通,警方不得不以双排警员为人墙,开出一条侧着身子才勉强过去的通道,前后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入场完毕。组委会原先不让我和大使馆的人员入场,我方领队就此进行严辞交涉:“中国临时代办和大使馆官员不是普通观众,他们是政府的代表,到场观看是对比赛的关心和支持。”

我走上看台,向四周扫了一眼,场内已坐有300多人。除两队的球员、职员外,大都是亚洲篮协和组委会成员、大会工作人员、记者。场内宪警林立,全套防暴装备严阵以待,人数不亚于看球者。现场宣布了保持秩序的8项规定,诸如不许鼓掌,不许喝彩,不许摇旗,甚至不许走动等等,违者立即驱逐出场。一切准备就绪,时针已经指向深夜一点钟。

比赛进程顺利,双方入场式照常如仪,交换队旗、纪念品,握手致意等均无异例。显然双方早有心理准备。裁判员更是精神高度紧张,尺度掌握严格,侵人犯规更是有犯必罚。使双方球员在攻防中保持距离,避免冲撞。双方的球艺各有千秋,光华队技术全面,打得灵活,传运快捷;“八一”队身高体壮,防守严密。穆铁柱发挥了中坚作用,对方两名队员专门防守他也无济于事。他单手抓住球高高举起,别人跳起来抢球总是打在他的胳膊上。观众对他的巨人般的动作忍俊不禁,众人在开始时候情绪紧绷,后来便兴致勃勃地欣赏球艺,只是碍于赛前规定,才没有鼓掌喝彩。

凌晨3时,比赛结束。“八一”队取胜。看完这场令人回味的球赛,众人毫无倦意。我走下台,同“八一”队的队员握手祝贺,情不自禁地向他们连声道谢,正是他们的高风格、严要求,胜利完成了任务,未负各方厚望。这场比赛的主裁判是秘鲁人,他高高举起刚才作为比赛用过的球说:“这是个有历史意义的球,归我了,我将永久作为纪念。”

这时有几位记者追上来,让我对这场比赛发表评论。我说:“这场球打得好。双方都是赢家,只有那些企图使这场球打不成的人是输家。”记者和周围的许多人都会心地笑了。组委会的朋友们也走过来同我握手,再三表示感谢,并说:“比赛实况录像一定在明晚播放,让所有关心这场球赛的人都能看到。”他们又解释说:“请贵方谅解我们清场比赛的决定,我们也不愿意这样做,今晚的退票让我们少收入6万马币。”

我心中感慨万分,这场比赛没有观众是最大的遗憾,但是如果一味不同意清场比赛,这场球如果打不成,那岂不是会犯下一个永远无法补救的历史过错?!

(责编/孙展)

上一篇:影视作品热起“黄昏恋” 下一篇:年底贺岁剧很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