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套人民币中的“苏制三券”

时间:2022-07-26 05:53:15

第二套人民币中的“苏制三券”

1955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第二套人民币,至1962年4月20日止,共有主币和辅币11种面额,13种版别。主币券以元为单位,有5种面额(1元、2元、3元、5元、10元);辅币券以角、分为单位,角券有3种面额(1角、2角、5角),分券有3种面额(1分、2分、5分);除1元和5元券有双版别(另版分别为五六版1元券、五六版5元券),其余均为单一版别。13种版券有10种在国内印刷,3元、5元(五三版)、10元3种大面额主币券则委托苏联代印,即“苏制三券”。后因中苏关系破裂,考虑到国内金融秩序和人民币的安全(三券模版被留在苏联),中国人民银行奉命从1964年4月15日开始兑换“苏制三券”,5月15日停止兑换,这三种版券从此退出了货币流通领域。

10元券,规格209×85毫米。正面主景选用了工农像,叉称工农联盟图,此券正背主色均黑,于1956年~1961年间完成,1957年12月1日发行。它有两个特征,首先是大票幅,长宽超出常规;其次是宽白边,票面四周尤其左边的宽大白边内隐藏防伪“国徽固定水印”图案,并采用了不易仿冒的多色接纹与胶四凸三凹二色先进胶雕套印印制工艺。券面墨色纯正、润亮,不变不褪,附着力强;纸质细密、光滑厚实,耐磨不起毛。特别是背面饰图内彩色底纹是中国传统名贵的红、黄牡丹由绿叶衬托,雍容华贵,呈喜庆之意;与正面图景气息相通,意蕴相合,是一款设计新颖、格调高雅、工艺精湛的票券。该票面额大,回收较彻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钱币界―直被列为人民币五种极珍稀券种之一,现已难觅。

5元券,俗称海鸥版,规格165x75毫米。图案主题定为民族大团结,简称“大团结”。券面主色酱紫,背为橙黄色,1955年3月1日发行。采用胶四凹二色胶雕套印技术印制,凹版感强,防伪性好;用纸虽略薄于10元券,但质致密,韧性、柔硬度适中,抗折叠和耐磨性能优良。这款券内满版实心五角星与花纹(形似海鸥)混合防伪水印图案非常清晰美观,高超的技艺即使在现在也令人叹为观止。

3元券,规格160×72,5毫米。主景选用江西井冈山龙源口桥图,票券正背主色均为深绿,1955年3月1日发行。胶四凹二色胶雕套印工艺与纸质性能以及防伪水印与上述5元券完全一样,是人民币发行史上唯一的3元面额券。1953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端,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增长,不但对货币需求量多,还要求主币面额相应增大,所以1953年版的第二套主币除按计划发行1元、3元券外,同时顺利增发72元、5元券币种。3元券主题突出,意境深远,作为人民币空前绝后的券种,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

责编 陶贝

上一篇:磨边“四铢半两”钱 下一篇:关于袁像“壹圆”银币版别研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