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在音乐基础教育中进行创造教育

时间:2022-07-26 05:38:33

如何更好地在音乐基础教育中进行创造教育

【摘要】音乐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学科,其重要性一直都没有受到人们的足够关注。但是那并不代表它就不重要。创造教育,是注重在传授知识、发展智力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开发创造力阿的教育。而重视基础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

【关键词】音乐;基础教育;创造教育

【作者简介】张京(1981— ),女,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老鹰山镇老鹰山小学音乐教师大队辅导员。

小学音乐教育是向学生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对促进智力、智能的提高,萌发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进行道德教育,建设精神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音乐基础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音乐教育开发智力、智能

各种音乐与技能技巧的训练,使学生听觉和视觉并用,解除了左半脑的疲劳,促进了右半脑的兴奋,使大脑左右半球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得到均衡发展,促使儿童反应敏捷、思维活跃,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又进一步提高了智力和智能。

(二)音乐教育增强审美能力

音乐是美育的重要手段,音乐课的核心是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态度和鉴赏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知识和审美观念。

(三)音乐教育强化德育功能

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十分密切,音乐教育可以净化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情操,是集体主义教育的好方法,对一个人的品德修养,人格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音乐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宽容精神和开朗性格,而集体活动又为塑造完美人格打下最好的基础。

二、创造教育的含义及意义

(一)创造教育的由来及含义

本世纪四十年代,脑生理学、心理学、物理学、生物力学、思维科学以及人才学等大量研究成果证明:正常人在思考问题时若能有90%的脑细胞在活动,那将会出现惊人的创造力。但是,由于教育方法不当,智能开发不够,或由于社会体制(政治的动乱或人文环境恶劣等)和自我压制(思维僵化保守,缺乏积极向上的创造思维,而囿于单一的思维模式等),一般人在紧张的脑力活动中只有10一15%的脑细胞在工作。根据这一立论,美国学者奥斯本开辟了创造学这一新学科,创造教育作为创造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应运而生。从八十年代起,创造教育开始在欧美一些国家里广泛运用,而日本后来者居上,在创造教育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然而在我国,创造教育对不少教师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创造教育,就是把人才学、教育学、创造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创造志向,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教育。

(二)创造教育的重要意义

创造是人的最本质的特征。创造教育是为人将来创造发明打基础做准备的教育。创造教育并不只是表现在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上,也表现在各类素质课程当中,例如体育、音乐等课程。创造教育在各级教育中都非常需要,在基础教育中更甚。这是由基础教育的地基作用于创造教育的非凡功能所决定的。

从创造教育的特点来看,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有鲜明的特点:

首先,创造教育更加注重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创设启发诱导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使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内在需要和追求,成为学习主体表现自我的自由方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与事业中的能力与技巧。

其次,创造教育更加注重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的发展。在创造教育思想体系中,承认个别差异,尊重人的价值。既促进有特殊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学生发展,也注重每一个学生身心、个性和才能的尽可能的发展.更注意追求个人独特个性和独立人格自由充分地发展。

第三,创造教育更加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运用发现法、情景法、暗示法、信号法、讨论法等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首创性、求知欲。教师不以学习者全部智慧和知识的源泉自居,不再是替学生拿出全部现成真理的人。教师的主要精力在于思考、计划和组织创造性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与学生一道互相影响,互相讨论,给予学生以极大的激励和鼓舞。

由此可见,创造教育实质上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也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更新教育观念,推动教育改革,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整体优化模式。

三、如何更好地在音乐的基础教育中进行创造教育

更好地在音乐基础教育中进行创造教育,要接针对基础教育中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

(一)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

终身学习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最先体现在教师方面。音乐教育亦是如此。因此,作为教师就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在音乐基础教育中,老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养成与教师的音乐素养密不可分,而音乐素养是不断培养养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还要不断地修炼自身的音乐素养,不断补充自己的音乐知识,要怀着终身学习的观念与学生共同进步。

1.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师的知识结构一般来说是由三方面组成的:专业知识、文化知识和教育知识。具备比较渊博的知识是教师完成自己工作任务的基础。教师要不断学习包括专业知识、文化知识和教育知识在内的现代科学知识。因为知识是力量之源,是培育能力、智慧的沃土。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更是如此,虽然音乐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是很快,但是音乐造诣不是一天就养成的,需要音乐教师不断地自我修炼。同时,教师的勤奋好学,对学生具有很强的熏陶力。

2.教师要不断更新现代教育观念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快速发展,信息急剧膨胀,知识更新日短,我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师面对的是一群生动活泼、具有丰富感情、思维活跃、身心不断发展的青少年学生。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但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观作导向,就不会有扎实有效的教育实践。教育观念应当从一次性学校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树立现代开放教育新观念。而教育观念的更新,是要以教育知识为基础。没有先进的教育知识,就不可能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如今,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不断学习新知识已成为教师终身的需求。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让学校教育“保先”。

上一篇:人文教育应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 下一篇: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鲜明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