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到高考,逐步改革高中化学教育

时间:2022-07-26 05:01:14

从课堂到高考,逐步改革高中化学教育

摘 要:目前,新课改的教学模式已经深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教师开始加强课堂讨论、课堂探究内容。但是,新课改只是在表面上改革了教学模式,对教育的改革并不彻底,就教育改革深化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育;改革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高中化学在教材和教学模式上已经有了显著的变化,同时也萌生出一些问题:高中化学教育的实用性不大;教学围着高考转;化学教师教龄过老,学问研究过于深入;化学教育培养的对象范围过窄。针对以上几个问题,高中化学教育改革还需深入进行,改革最终理念还需进一步完善。

一、注重学科实用性和综合性

虽然新课改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但治标不治本,并没有深入教材内容和考试模式中,课改中还存在一些弊端。

教材学问化色彩浓厚,注重理论现象解释和研究,忽视了化学现象与生活的联系。高中化学的学习强调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系统性,强调物质的本质研究,强调科学研究方法。这种教学方案将传授知识与技能作为目标,忽视了学科的实用性。而且由于高中化学教材内容较多,学习时间又短,导致教师在课程进度上加快步伐,只抓考试重点,而对化学史和化学应用知识一掠而过。反应慢的学生完全跟不上课堂进度,只能在课下花费大量时间补课,这让学生的课余时间变得岌岌可危。如,人教版“海水的利用”模块的内容包括海水中有哪些元素、元素的提取、元素利用率的计算、元素在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以及如何提高元素利用率几部分,研究的问题从宏观到微观,注重化学反应本质的研究,对专业技能的培养过深,化学教育俨然是在培养化学家,而不仅仅是教学生如何运用。学习化学只是为考试、为升学,而对素质提升和从事专业没有多大帮助。因此,在素质教育前提下,教材与教学改革还应进一步注重实用性和综合性,充分利用课堂进行知识拓展,注重学科的实际作用,把学科与学生素质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二、注重实践技能,避免单调理论

化学是一门偏理论的学科,它不像语文那样灵活性高、应用广泛、综合性强,所以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它有自己的特点――化学实验。但纵观现在的化学课堂,教师注重理论研究而忽视实践操作,用多媒体放映代替亲身实践,用死记硬背代替熟练操作,让原本充满乐趣的实践课变为让学生最头疼的课程。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泼冷水,把学生原本的好奇心消磨殆尽。究其原因,主要是高中化学课本多,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繁杂,而且许多学校的化学实验器材不够完善,化学试剂不够精确。教师为赶课,为避免实验事故,所以采用纯理论课进行教学。

鉴于这种现象,学校应该提高重视度,完善化学实验设备,提高化学试剂的密闭性,做好实验室的安全措施,保障学生实验安全。教师要重视实践操作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勇于创新,采用独特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如人教版金属的性质一节,我用具体的实物向大家展示,让学生观察金属的光泽、碾展性、硬度等物理性质,再进行小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描述反应前后金属的变化,让学生积极发言讨论,接着引出实验的原理,最后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我在旁边指导讲解。通过这一系列的环节,学生对金属的性质产生了很大兴趣,也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与生活小常识。

三、高考改革与课堂教育协调发展

从高考的角度看,现在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跨过高考这道坎儿,学生用高中三年的刻苦钻研换来一份试题的通过,由于试题中的知识点繁多,导致高考中的偶然性。教师把高考升学率视为自己的教学目标,学生把高考视为自己的前途命运,专家把高考视为选拔专业人才的门槛儿。三管齐下,将高考的选拔目的视为化学教育的终极目标。为了跨过高考的门槛,踏进梦想中的象牙塔,学生只得逼自己努力学习化学,把题海战术、时间战术作为拼过高考的武器。教师鼓励学生只要拼过高考,就有美好前途。学生鼓励自己只有拼过高考,才有美好未来。这种为考试而学习的心理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增加了学生的考试心理负担,导致学生发挥失常。从课堂教学角度看,教师重视学生分数而忽视学生素质培养,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的自主实践,重视高考知识点而忽视生活实际联系。化学本身是一门抽象学科,如果不通过实验操作与生活联系,很难让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

要改变以上现状,首先应该从课堂出发,事实证明,高中生未来从事化学专业的学生少之又少,因此,对于化学学科的专、精、细就不太必要,重要的是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把化学中的实验现象与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对化学的用途有一定的了解,最终达到终身使用的目的。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把提高学生自身科学素养作为自己的教学目的,在课堂中要充分利用好化学自身的特点,挖掘化学中的乐趣,加强化学实际用途拓展,完善实验教学体质。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推动高考模式的改变,从本质上深化改革,让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自身素质的终极理念深入教学中。

在学生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教师不仅要做好衔接工作,还应重视学生对化学学习目的的正确认识,树立积极的学习观念,为高中化学学习打好基础。高中化学是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重要阶段,化学教育改革应从教学理念、课堂模式、实践操作、生活运用等方面进行,改变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课本转、课本围着高考转的现象,增强化学教育的实用性与综合性。改善化学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终身运用化学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国成,朱连森.模糊数学中的最大隶属原则应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11).

[2]王志慧.改进听评课机制,提高课堂教学评价效能[J].文教资料,2011(23).

[3]王艳荣,周荣兰.正确认识新课改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变化[J].学周刊,2011(16).

(作者单位 贵州省开阳县第三中学)

上一篇:关注“语用”有效引领 下一篇:武汉城市圈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