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美”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2-08-05 12:08:18

“语言美”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 要:中小学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关于音乐文化的素质教育,它的基本目标是育人。它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以音乐审美教育的方式来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接受和创造音乐文明,陶冶情操,形成审美能力,完成和实现人格发展。它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对于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是门艺术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运用音乐艺术手段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发学生的智力。出于此目的,作为音乐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音乐这门学科,其实在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已经在学习,虽没有非常正规地接触音乐。但是在进入小学后,我们就开始简单地接触音乐的基本知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上升所接受的音乐知识也开始增多,对音乐的了解也开始不断加深。我们都对音乐存在一种兴趣、一份热情。

一堂课的成败与否其实关键就在于教师的教学语言,可能本身这堂课的内容并不能让学生对它产生兴趣,但是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够很好地发挥出来,那么无味的课堂内容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课堂变得多姿多彩,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音乐教学中教师语言能力的重要性

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都离不开教学语言这个有力的手段。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还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教师的教学目的在于运用音乐艺术手段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发学生的智力。所以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弹、唱等技能、音乐理论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等扎实理论基础以及熟练的计算机技术外,还应具有灵活掌握和运用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能力。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教学语言是社会语言学的一种,是“边缘学科”。它是授课的工具,是组织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最直接的手段。所以在音乐课上,教师有责任把这种音乐的艺术语言以导语或解说等形式转换为通俗的语言,让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有充分想象的空间,展开联想,理解并感受音乐。学生的理解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更谈不上能够按照艺术规律进行再创作。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要运用其优秀的语言艺术将音乐知识教授给学生。

二、良好教学语言的特点

有位名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小说一样的情节,戏剧一样的高潮,相声一样的幽默,朗诵一样的激情。所以良好的教学语言具有如下特点:

1.良好教学语言具有主导性

教学语言的主导性是指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注意什么,感受什么,联想什么以及表达什么,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利用教学语言进行引导。教学语言主导性的强弱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的一个重要标志。善于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师的教学语言,总是能沟通师与生的思维,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共鸣,营造好的教学氛围,调节教学节奏的张弛,从而带领他们进入教学意境。提高教师教学语言的表达水平,是有效控制课堂的基础条件。有主导性的教学语言是积极的、能动的,它犹如教师给学生的路标,有一种提示作用,这样就可以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2.良好的教学语言精炼、规范,具有启发性

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善于选择和运用准确、精练、规范、富有文采和韵律的语言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首先作为媒介传递给学生的,则是语言,如果教学语言带有一定的技巧性、艺术性,那么,与教材内容结成最佳合力,就能达到教学、教育目的。而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的变化来运用不同的语言。

3.良好的教学语言富有亲和力和音乐美感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认为,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教师要用语激情,在演唱、创作、表演、演奏中让学生动情,从而使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因此,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自然并富有激情,通过教师富有激情的、亲切自然的声音促使学生的想象,并为之动情,感受其美。其实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在“情”和“美”字。

4.良好的教学语言具有趣味性

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指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富于理趣、情趣、象趣和谐趣,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语言的新颖性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可以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地掌握知识。现代教学的一个倾向就是探讨如何把苦学变为乐学,所以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运用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功能,在描述事物时具体逼真,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声情并茂、妙语连珠、妙趣横生,不说枯燥无味、呆板无力的“淡”话,多给学生点乐趣。有些教师认为“好不如妙,妙不如迷”,就是利用趣味的教学语言编口诀、歌谣、顺口溜。穿插小故事,摹态拟声、夸张戏剧性的冲突,烘托小说性的情节,渲染诗朗诵的激情,从而使教学妙趣横生,学生学起来欲罢不能。教学的趣味性即所谓“寓教于乐,寓庄于谐。”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不要为了趣味而趣味,要将趣味性与科学性、教育性结合起来。

三、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语言水平

教师语言能够反映一个教师的学识水平和思想水平,是教师个人修养的综合表现。教师要想根本地提高教学语言艺术水平,就必须加强平时教学语言能力的训练以及恰当地运用态势语言。

1.平时加强教学语言的训练

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修养是可以培养的,但不是自然而然就可提高的,而必须自觉地追求、苦心修炼一番才行。作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教学语言能够反映一个教师的学识水平和思想水平,所以教师要提高内部修养的质与量。教师应该在平时多进行一些这方面的练习。

2.教师可恰当地运用态势语言

人们在交际,特别是口头交际时,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动作、表情、姿势等伴随因素来辅助自然语言进行交际,以便更好地传情达意。教学语言是一种交际语言,而非语言表达则可以补充语言表达的不足,有时甚至可以起到语言表达所不可能起到的微妙作用。

所谓态势语言是一种运用姿态动作、表情等传递语意的语言艺术,是营造良好氛围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只有当教师的教学语言训练从前一个阶段过渡到后一个阶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能力,教师的教学语言才能称其为艺术,教师才可称为教学语言艺术家。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教学语言是社会语言学的一种。所有学科的教学语言都有一些相同的特点,如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生动性、情感性等等。而音乐教学语言不仅具有教学语言的普遍性,还有其特殊性。教师在课堂中合理地运用教学语言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尤其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在音乐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特点的语言才是最合适的。经过几年的教学经验以及资料搜集,我了解了一堂好的课,除了有好的教学内容、好的课件等等之外,教师的语言更为重要。在此希望自己在这方面的教学语言能力有所提高,也给同行提供一点借鉴。

参考文献:

[1]柏恕斌,丁振芳.教师口才[M].中国书籍出版社,1995-08:48.

[2]黄中建.教学语言艺术[M].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02:43.

[3]黄杰峰.教师语言艺术[M].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

[4]李振村,庄锦英.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济南:山东出版社,1993.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菊隆中学)

上一篇:把握低段阅读目标,引导参与阅读活动 下一篇:关注“语用”有效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