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图书馆建筑评析

时间:2022-07-26 12:32:41

黑龙江省图书馆建筑评析

摘要:通过对黑龙省图书馆的实地参观,作者对其布局、区域划分、网络设计、环境艺术、时代功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阐述了对省图书馆建筑的感想。

关键词: 图书馆 建筑 功能 环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而图书馆作为教育事业的一个窗口,也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就黑龙江省来说,新建黑龙江省图书馆对于满足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十分必要的。

图书馆建筑作为一种公共文化建筑有它自己独特的建筑语言。由于它属于文化建筑,所以要求建筑本身就能体现一种文化底蕴,还要充分反映图书馆的地域特点。黑龙江省图书馆在建筑造型上力求典雅美观、简洁明快,充分体现它深邃的文化内涵。在内部环境上给人以庄重、静谧的文化氛围,在外观设计上突出鲜明的知识品位和时代特征,整体造型庄重典雅又不失动感、清新流畅、意味隽永。

新建设的图书馆于2000年5月破土动工,2003年10月落成,2004年启用。坐落于哈尔滨市长江路216号,与国际博览中心和会展中心相邻。总建筑面积为33000平方米,道路绿地占地面积为20252平方米。主体建筑两侧分别设有两个造型各异的圆形建筑。西侧为展厅,可为社会提供经济、文化活动等各类展示。东侧为报告厅,设有300个坐席,并配有同声传译设备,可为各类会议、学术报告等提供高品质演讲场地。三层裙房为办公区和教学用房。主体建筑为对外开放服务区,地下部分为密集书库和配电室等设备用房,地上六层为服务区,层高4.5米。由于它自身需要开敞的大跨度空间,所以柱距尽可能的大,最大的柱距为9.0米,最小的大约3.0米。该馆设计藏书350万册,现今已有160万册。设计阅览座位1200个。

图书馆从整体的设计和平面的布局充分体现了建筑的功能性,使其具有极强的人性化和亲和力,即使是第一次来这里,也不会让你感觉很陌生,那就从我的感受说起吧。从建筑的主入口进入到内部,首先展示给我们的是读者服务大厅。在这个服务区中正对入口的是一个服务台,工作人员可以提供咨询和解答等方便快捷的服务。另外,多媒体书库检索可以使你在馆内的各个角落里,只要有电脑的地方,都可以查到书库里面的存书信息,增强了建筑的功能性。

一层入口正对读者大厅,右侧为少儿阅览室,左侧为读者自修室。中央部分设计了开敞的共享空间、玻璃穹顶。进入图书馆的读者,来到服务大厅后马上就会被这个空间的高雅、宁静所征服。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手段:

1.入口处和中央共享部分空间高度的强烈对比。4.5米的层高固然不低,但是和中央共享空间的6个4.5米相比就显得有点微不足道了。先抑后扬的空间处理,使人到达中庭后心情豁然开朗;

2.对光线的恰当运用。 “光”是构成环境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玻璃穹顶,阳光直接参与室内环境的构成,光影变幻也使这静止的空间平添了几分生气和动感。优质的光环境为读者提供了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起到了调节身心的作用;

3.室内的装饰材料颜色搭配适宜。黄色和白色的和谐搭配,给人以安静、高雅的感觉。少儿阅览室内部的桌椅、板凳及书架等家具完全是按照儿童的尺度所设计的,室内的柱子在1.5米以下的部位采用柔性材料包裹,这不仅考虑到了它的吸声性能,更多的是避免儿童碰伤。

二层通过两个连廊把大厅划分成了中间大,两侧小的共享空间。两侧设置了自动扶梯,右侧主要由报纸阅览室、报纸库、期刊室、期刊阅览室组成,左侧是复印室、卫生间等附属服务用房。通过连廊把扶梯两侧连接起来。在功能上把动与静、主与从两个区域分开,并以此分界防烟分区。

三层主要由弧形的科技图书借阅室、两个社科图书阅览室、两个专题阅览室及相应的附属用房组成。按照读者的借阅量,把小说等高频率的社科图书借阅室放在中间的位置,这样也便于防火疏散。四层主要是图书馆的多媒体阅览室、视听中心、电子阅览室和计算机网络中心等房间。五层主要以古籍书库、古籍阅览室和一些保存本的阅览,由于来这里阅览的人比较少,故安排在了五层。这里采用了古典家具的样式,与其保存的线装书籍相形宜彰。使来到这里的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古典文化的艺术魅力。六层为两个外文阅览室、一个多功能厅及一个专家阅览室。

省图书馆在外立面设计上采用墙面贴白色外墙面砖,配合深蓝色玻璃幕墙,使其建筑整体典雅美观、简洁明快。突出的弧形使建筑看上去饱满而又有动感。

随着数字化图书馆设计理念的提出,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化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 省馆新馆不仅在外观上美观,成为标志性文化景点,而且内部是建筑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新馆实现了5A级智能大厦应有的三大部分: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

综述,通过对省图书馆的实地参观,重新认识到了现代图书馆是现代信息交流的场所,与传统图书馆以藏书为中心不同,现代图书馆强调以人为本,即功能、流线、布局、设施的安排及内外环境的营造,以人为中心,处处给读者以亲切和关怀,充分考虑读者的意愿和习惯,以方便读者使用文献信息和进行交流活动为出发点和归宿,为读者提供舒适、优美的环境是最大的追求。在服务与管理上,以全开架布局形成“人在书中,书在人旁”应用自如的新格局,且检索便利快捷,网络资源随手可得,咨询服务近在身边。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发展和internet的普遍应用,极大地改变了图书馆拥有资源的方式和数量,不仅给图书馆业带来一场革命,而且也为文化传播打开了新的电子时代的大门。

参考文献:

1.《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GBJ38-99

2.《浅谈21世纪的图书馆建筑布局》 作者:小卓

3.《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第七册

4.其他相关期刊、报纸。

上一篇:黑龙江省滨东地区宝龙殿三合屯一带金有色金属... 下一篇:基于界壳理论的空气动力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