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组织的积极因素及其在转化留级生工作中的作用

时间:2022-07-25 09:38:36

非正式组织的积极因素及其在转化留级生工作中的作用

摘 要 非正式组织客观的存在于高校的各种正式组织中,并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辅导员要正确发挥非正式组织对学生个体的塑造和改变作用,在实践工作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为转化留级生这一特殊群体所用。

关键词 组织 非正式组织 留级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6.088

Positive Factor of the Informal Organization and its Role

of in the Transformation Work of Repeaters

LI Yanfeng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Shandong 250355)

Abstract Informal organization objectively present in vario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formal organization, and have a positive or negative impact or growth of students. To properly organize informal counselor to play in shaping and changing the role of individual students work in practice to fully play its positive role, inhibiting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conversion of this special group of repeaters used.

Key words organization; informal organization; repeaters

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协调活动和效力的系统,组织中的每个组成部分都以一定的方式与其他部分相联系。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学生组织的常规形态,例如班级、团支部、学生会等一系列组织单位,我们一般称之为正式组织。在这些正式组织中,常常会有一些自发形成的群体,如兴趣小组,协会、社团等,这些自发形成的群体与正式组织相互交叉、渗透,并不受某一个正式组织的管辖,也没有特别的有意识的共同目的,只是一些自发形成的以感情为基础的团体,美国管理学家梅奥(E・Mayo)将这样的组织称为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作为正式组织的伴生物,不可避免地客观的存在于学生中,在留级生这一特殊群体学生的管理和转化过程中,正确利用非正式组织的积极因素,会让辅导员的工作事半功倍。

1 非正式组织的特点

1.1 成员间较为浓厚的感彩

非正式组织成员间的接触和相互作用并没有特别的有意识的共同目的,是大学生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一致的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或相近的社会背景而形成的学生群体,是由于新的学习生活激发出大学生通过以自由交往的方式来拓宽知识面和丰富精神生活的动机与热情,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以兴趣爱好的情感为纽带的自发的、松散的未被纳入学校管理的非权利联合体。①在非正式组织中,成员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不是靠制度和规范,而是依赖于相同的情感来维系的,彼此之间的交往自然流畅,感情融洽,行为也具有协调一致性。

1.2 组织结构的不固定和人员密度的不稳定性

非正式组织是基于共同的爱好和兴趣及相同的背景建立起来的,组织内没有严格的规范约束和纪律限制,没有确定的分支机构。相同兴趣、爱好和具有共同感情基础的成员随时可以加入进来,而当组织内的成员的个人兴趣、爱好和感情彼此冲突时,也可以随时离开,是一种没有固定组织结构形态的、人员密度经常会发生变化的集合体。

1.3 依靠核心人物维持组织平衡

群体中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并依靠核心人物的威信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维持组织的平衡。非正式群体中没有正式任命的领导者,其核心人物是在群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涌现出来的并且为组织内成员所公认的,这类核心人物以其丰富的知识,较高的公信力和强大的个人魅力维持组织平衡和成员间的密切联系,并且对组织内成员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影响。

1.4 组织内成员间具有较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基于非正式组织成立的原因和背景,自发形成的规范能够得到组织成员的一致认可,组织内成员会形成一种心理趋同现象,使得组织内成员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呈现出一种心理相容的状态。成员间能够坦诚相待,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相互帮助,心理和行为默契度高,非常容易“抱团”,形成较强的凝聚力。

2 非正式组织在学生个体成长中的积极作用

2.1 维持学生的个人人格、自尊心和独立选择力

“由于非正式组织的成立和成员间的相互作用不是被一定的非个人的目的或组织表现的权威有意识地控制的,他的一个显著特征即选择力,并提供了加强个人态度的机会。”②组织成员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选择是否加入组织,选择在组织中扮演的角色,并且利用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特长来赢取表现自我和完善自我的机会,在成员的认同中使自我固有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得到强化。同时,这种成员间的心理认同还可以保护成员的人格和自尊心,特别是组织成员在遇到困难和遭受挫折的时候,有助于组织成员释放压力,缓释情绪,弥补因正式组织中紧张的人际关系所带来的精神紧张和心理焦虑。

2.2 接受、理解并形成统一的价值观,进而影响成员的行为习惯

非正式组织成员间会进行频繁的接触、聚集和相互作用,这种接触、聚集和相互作用可能是偶然的,也可能是正式组织的活动所附带发生的,但是这种接触、聚集和相互作用始终改变着有关人员的经验、知识、态度和情感,从而形成成员间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并且通过舆论的影响和行为的模仿,进而影响成员的行为习惯,导致组织内成员行为习惯和行为趋向的一致性。在组织成员充分领会组织文化的基础上,这些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有助于互相理解意图,加快决策速度,从而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2.3 利用信息在组织成员间的横向传播优势丰富信息沟通的渠道,有效扩展认识活动的范围

非正式组织成员间的密切关系使得信息在组织成员间的传播迅速而广泛,它避免了正式组织中单调的自上而下的信息传播方式带来的形式主义的弊病,避免了因反馈不足和逐级传播而带来的信息的失真现象。成员间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横向的人际传播相比较正式组织中的纵向传播涉及的内容更为丰富,基于共同爱好、兴趣和背景基础上的成员对于信息的接受能力更强,相互间的交流和反馈增加,使得很多新生事物能够更容易在非正式群体中传播并流行起来,开阔他们的视野,增进认识能力的发展。

3 利用非正式组织的积极因素加强对留级学生的管理和转化

在高校特殊群体学生的管理和转化中,留级生的管理和转化一直被视为特殊群体学生工作的难题。这一群体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父母的期盼,对未来的担心,同学朋友的认同和个体的自责、羞愧等,并伴随着由此而生的对不良学习行为习惯的艰难调适,这都使得他们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自我认同普遍较低,经常感到孤独、自卑。在对留级生的管理和转化过程中,正确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因素,加强留级生的自我认同,增强留级生的自信心,则会使得留级生管理和转化工作事半功倍。

(1)积极寻找留级生的兴趣点,在非正式组织内提升自我同一性认识,缓解留级生心理压力,增强其自信心。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从主观体验方面来说是一种个人身体上的自在之感,一种自知何去何从之感,以及一种预期能获得有价值的人们承认的内心保证。自我是人的过去经验和现在经验的整合体。它能引导心理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它可以把人在进化中的两股巨大力量,即人的内心生活和社会计划结合起来。③留级生往往会在心理上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他们离开熟悉的班级生活,加入到新的班级组织中去,生活和学习方式的突然转变,造成留级生对自我同一性这一个体主观体验的断裂,与新同学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以及因降级而产生的自卑感,往往使他们会难以融入新的班集体。想要让他们重新获得对自我同一性的认可,走出自卑和孤独的心理困境,就要为其寻找合适的突破口,寻找他的兴趣点所在,并鼓励其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利用非正式组织成员间相互信任、相互依赖和相互帮助的特点帮助留级生缓解心理压力,重新获取自我同一性认识,同时,在参加组织活动的过程中逐渐摒弃其孤独、自卑的心理,提升自信心,尽快融入新的班级生活。

(2)利用非正式组织对个体成员思想和行为的塑造力改变留级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留级生造成学业成绩差的原因有许多,不正确的价值观念,陈旧的思维方式,不良的学习习惯等,鼓励留级生加入到班级学业成绩较好的学生群体中去,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特别是这类群体中作为核心人物的“学霸”的带头作用和自身的影响力对于自律性较差,学习拖延行为较严重的留级生的正面影响。当然,有时候留级生因为情感和心理上的疏离可能并非自愿加入这样的学习群体,这就需要辅导员老师为其创造机会,使其自然而然地加入到群体中去。比如把留级生分入某个具有良好人际关系和学习习惯的宿舍中去,使其既能感受到同学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又能在此基础上不断融入宿舍的环境,逐渐改变自身学习习惯。

(3)利用非正式组织以情感为联系纽带的特点使留级生获得朋辈支持。朋辈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或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④留级学生这一非正式组织内的成员都是留级生,他们的成员面对相同的困难,有着共同的心理和情感基础,更容易产生共鸣,更有利于沟通和交流,因此,来自他们群体内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转变也更利于学生接受。但是来自留级生群体的朋辈支持产生的效果具有双面性,容易产生群体倾向,如果其中一个学生发生了好的变化,那么就会影响一部分同学往好的方向转化,反之亦然。因此,辅导员老师要密切关注留级生群体的变化,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避免群体内不良倾向的产生。

非正式组织作为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的伴生物,它在学生群体中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90后这一价值观多元化的群体中,更是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对待留级生的管理和转化工作中,辅导员要正确发挥非正式组织对学生个体的塑造和改变作用,在实践工作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为转化留级生这一特殊群体所用。

注释

① 聂建江,张目.关注大学生阶层化现象[J].教育情报参考,2004(9).

② 白雨.管理一定要学心理学[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0.

③ 韩晓峰,郭金山.论自我同一性概念的整合[J].心理学探新,2004.24(2).

④ 李红亚.“朋辈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3:328.

参考文献

[1] 郭小英.自我同一性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成都理工大学,2010.

[2] 陈香.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D].河北大学,2001.

[3] 范禀辉.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4] 李淼晶.关于高校留级同学状况的若干思考[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4.25(5):69.

上一篇:论小学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下一篇:点菜模式注解体育单元教学计划的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