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学写,仿中求创

时间:2022-07-25 09:32:49

读中学写,仿中求创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时至今日,我们的学生虽也经历了课内外的大量阅读,可往往一提笔写作,却是“下笔没有神”,是何原因?

追本溯源,还是要到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找根源。首先,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以阅读教学为主,虽然课改喊了这么多年,写作教学的地位依然被严重忽视,每学期的课时分配,习作教学占几成?不言而喻。其次,实际教学中,“读”占鳌头,唯我“读”尊。似乎“读”和“写”没多大关联,读就是读,写就是写,读写两张皮,毫不相干。

叶圣陶说过U“读与写甚有关系,读之得法,所知广博,眼光提高,大有助于写作练习。”既是这样,为何我们不能将读与写有机结合,打通“读”和“写”之间的通道,在读中学写呢?放着眼前的教科书资源不去利用,岂不是太可惜了?循着这样的想法,我尝试着从书本中去挖掘写作资源,尝试着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

我的读中学写的探索之路,概括起来就一个字: 仿。为何想到仿?源自叶老的一句话:“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举一”我个人认为就是“仿一”。仿效文本自古以来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方法之一。茅盾先生也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作文也应该从模仿开始。那么小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模仿?又该如何去模仿呢?

第一招: 东施效颦仿标题

每当翻开新的一本小学语文课本,浏览目录之时,我的眼球就会被那些精彩又凝练的标题深深地吸引: 有的新颖别致,耐人寻味,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有的意境深远,含蓄隽永,如《爱之链》;有的生动形象,脉脉含情,如《桂花雨》;有的中心明确,旗帜鲜明,如《给予是快乐的》;有的言简意赅,高度概括,如《学会合作》……

欣赏之余,我便萌生了一种想法: 假使哪一天我的学生也能想到这样的题目该有多好呀!于是我便找准时机,引领学生去欣赏,去比较,去品读,去发现,并引导他们从内容、语法、修辞等方面先明确题目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再体会用心命题的传神,最后学习拟题的方法。这样的适时渗透,耳濡目染,慢慢地学生也掌握了一些写出好标题的技巧和窍门。在他们自己拟题的循环日记中,孩子们也拟出了许多言简意丰、新颖脱俗而又颇具吸引力的题目,如《班上的三个“强盗”》、《我读懂了你―父亲》、《姜还是老的辣》、《都是游戏惹的祸》、《珍惜最后的时光》、《一般的实验,不一般的收获》、《痛并快乐着》、《不孝之子: 张小川》、《日月同辉》等,都非常别致醒目,令人耳目一新。

第二招: 鹦鹉学舌仿语言

词语、句子是构成篇章最重要的材料,就像盖房子所需的砖头、石子一样。学生写出的文章之所以平淡得像白开水,主要是因为语言干涩,几乎全是大白话,让人读起来味同嚼蜡,生动、精彩、感人根本无从谈起。因此,像鹦鹉一样学学高人的语言,借此揣摩词句,体会用词的准确性、构句的生动性,显得十分重要。

《姥姥的剪纸》中有这样一段话:“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在明确了这样一个夸张句的好处后,我让学生尝试着再写一两句。

学生写道:

你姥姥神了,剪鸟像鸟,剪虾像虾,剪只猴子会爬树,剪只花狗会看门……

你姥姥神了,剪鸡像鸡,剪鸭像鸭,剪只螃蟹会爬,剪只小鱼能游……

你姥姥神了,剪猪像猪,剪牛像牛,剪只小羊会吃草,剪只小马会过河……

我并没有就此打住,又问姥姥仅仅剪动物剪得神吗?同学们又开始在纸上刷刷地写了起来!

你姥姥神了,剪门像门,剪窗像窗,剪盏电灯会亮,剪件外套能穿……

你姥姥神了,剪黄瓜像黄瓜,剪茄子像茄子,剪个冬瓜能烧汤,剪个西瓜能解渴……

学生仿写得还真不赖,不仅会模仿语言的表达方式,还能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想象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我想,学生之所以写出这么好的句子,就是因为老师给他们提供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的机会。

第三招: 偷天换日仿结构

这儿所说的“结构”是指构段方式。小学语文课本中,构成语段的方式最主要的有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和并列式。总分式与分总式只是顺序的变化,而总分总式则是在前两种形式上再加一个“总”,相当于一个“提升”,只要引导得好,学生融会贯通了,便可以“以一变三”。有时并列式也含在总分式里面。在教学《学会合作》第二小节时,我便将这几种构段方式做了一个有机整合。教学环节如下:

第一步: 老师备课时发现这一小节写得很有特色,不知你发现没有?(让学生自己找一找有何特色。相机板书:“各种各样的关系”“;”“总之”)

第二步: 反复朗读,明确这几句话的关系。(既有总分总关系,又有并列关系)

第三步: 先由分总式开始训练仿写。

出示一个片段填空: ;

; ;总之,在老师眼中班里人人平等。

第四步: 尝试在横线前面再加上一个“总写句”。

第五步: 自己尝试创作一个这样的段落。

本着先易后难,先扶后放的原则,学生很快就明确了老师的意图。十分钟左右的训练还是很有成效的,一大半的学生基本掌握,真的给了我很大的惊喜。通过模仿语段结构进行练笔,可提高连句成段运用语言的能力。片断仿写训练篇幅其实可长可短,内容既可以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创造,这种模仿加创造的训练,久而久之自会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第四招: 移花接木仿细节

每一篇成功的作品往往会有许多精彩的细节描写为其增彩润色,好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性格丰满、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我们的孩子最欠缺的也正是对细节的处理。写不细,也不知如何写细。

在阅读教学当中,如若碰上这些对学生的习作有典型示范作用的精彩细节,我就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继而感悟它的表达效果。在学习《第一次抱母亲》时,我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细节处感受主人公难过和愧疚,以及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之后我相机总结: 人物的神情、语言、动作这些看得见、听得到的,是人物的外在表现,写清楚了这些外在表现,就形象地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情感。比如这样一句话: 数学老师面对每天不写作业的小明,今天真的发火了。你能想象他发火时的样子吗?联系你看过的别人发火时的样子来写一写也可以。几分钟之后,精彩纷呈:

数学老师两只眼睛瞪着小明,脸上透出一股怒气,似乎要把小明给吞了!

数学老师头发全站了起来,把小明叫到面前,警告他,中午作业补不好,就让你的爸爸来。

尽管是只言片语的细节,我已经很满足了。要知道,学生一旦有了写好细节的意识,习作水平将会大幅提升。

第五招: 邯郸学步仿手法

除了标题、语言、结构、细节可以模仿之外,课本中大量的写作手法也是可以模仿的。教学《三打白骨精》时,我结合精心设计的板书,帮助学生总结出反复叙事这种写法的特点: 相似中有变化,相同中有不同,并安排了一个迁移练笔,让学生尝试用这种手法写一写“八戒三请美猴王”的故事。教学《最后的姿势》时我引导学生清楚认识什么叫正面描写,什么叫侧面描写,以及这两种手法相结合的好处,并要求学生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一个人物。由于是在课后完成,加之是写了全篇,效果不是很理想,但我认为,少部分人掌握也不能说是失败,毕竟写作手法和技巧的运用要困难一些。只要我们以后的日子里再次遇到还可以再次强化,相信掌握的人会逐次增多。

“仿”不是最终的目的,模仿是为了运用,为了创造。但模仿又是运用与创造所不可逾越的一个过程。语文老师有责任不断鼓励学生深入文本,汲取养料,丰富知识,更有义务指导学生从文本中挖掘习作资源,从仿开始,由仿到创,学生的写作之泉一定会汩汩流淌,永不停息……

(作者单位: 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中心小学)

上一篇:构建小学“读写说”三位一体“悦善”母语课程 下一篇:浅谈打击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