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县金溪矿区铁矿矿床地质特征探讨

时间:2022-07-25 09:12:42

江西省吉安县金溪矿区铁矿矿床地质特征探讨

[摘 要]:研究区铁矿床属江西境内“新余式铁矿’’的组成部分,该铁矿赋存于老地层南华系变质岩系中,在本省境内从东到西蜿延出露长约700~800km ,是江西的主要铁矿资源。通过对金溪矿区铁矿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达到了解“新余式”铁矿的变化规律,对指导该铁矿的勘查、开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余式铁矿,金溪铁矿区;矿床地质

中图分类号:F470.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金溪矿区位于著名的赣中铁矿田杨家桥—长溪矿集区北东段,是浅部矿层沿倾向向中深部延伸的部位。矿区距吉安县城区北约61km处,面积1.42km2。

一、区域地质概况

本区所属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钦杭古板块结合带东段,南区为华南陆块(华夏古板块)武夷~云开~台湾造山系板块结合带东段南侧的武功山~北武夷前缘褶冲隆起带,宜春~铅山深大断裂在其北侧通过,与下扬子准地台萍乐云贵坳陷毗邻。

东西向神山倒转背斜为区内主体构造,背斜南翼及其西部外倾转折端,分布着南华系上统下坊组和大砂江组地层,控制着含铁岩系的展布。

区内广泛分布南华系浅变质地层,为一套低绿片岩相硅铁质建造夹类复理石泥砂质建造的千枚岩、片岩。

二、矿区铁矿赋矿地层地质特征

区内含矿层位为南华系上统下坊组(Nh2xf),总厚度大于500m,据其岩性组合特征又分为两个岩性段。

2.1下坊组下段(Nh2xf1)

底部为绿泥绢云千枚岩、含磁铁矿绢云千枚岩,部分沉凝灰岩,近矿层2~5m地段,常断续出现一层厚为0.2~0.8米m的含磁铁石英岩,通称次要矿层,本层中上部常见有个体大小不一的椭圆状、豆状和杆状石英碳酸盐质假砾石,距铁矿层大约30m。

上部为灰~钢灰色磁铁石英岩(铁矿层),矿层内上部绿泥石含量较高,以绿泥磁铁石英岩为主,中下部绿泥石含量减少,磁铁矿增多,局部见少量镜铁矿,以磁铁石英岩为主,次为含镜铁磁铁石英岩,形成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厚度1.54—36.93m。

2.2下坊组上段(Nh2xf2)

底部主要为墨绿色含磁铁矿绿泥千枚岩,绢云绿泥千枚岩,厚约0.5~2.50m,为矿层顶板,即“新余式”铁矿的普遍规律“绿顶”。

中部为白云质石英质大理岩,厚约1.0~10.0m,为见矿良好标志层。

底部为含黄铁矿绢云千枚岩,厚度30~380m不等。

三、矿区构造特征

矿区总体构造线方向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主要发育多其次叠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次之。

矿区位于神山倒转背斜南翼中西部,次一级盐田倾覆倒转向斜是矿区主要控矿构造,矿区位于盐田向斜的南西正常翼,以单斜构造构成了矿区总体构造格架。同时还发育一系列倒转、平卧、紧闭同斜次级褶皱构造,一般次级褶皱的幅度与宽度之比为2:1~3:1。

F1平移正断层是矿区唯一较大的断层,分布在矿区南西边缘,断层走向延伸方向为110°,长度大于600米,为一弧形而近于直立平移正断层。F2正断层矿区中深部断层,分布在矿区北西部。断层走向北东~南西,沿走向长度大于500米,倾向北西,倾角约46°,断层两盘相对位移100~110米。

四、矿床地质特征

4.1矿层特征

4.1.1矿床规模

矿层赋存于南华系上统下坊组下段,主要铁矿层为一层,标志明显,层位稳定,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产出。

矿层分布范围:北东至南西长约1200m,倾向延伸约1000m,面积1.42km2。

地表矿层总体展布方向为北东~南西向,浅部倾向北西,深部折向南东,总体倾角25°~40°;控制矿体最低标高-700米,最大垂深902.52米。

4.1.2矿层形态及产状特征

矿层总体走向为北东—南西,地表倾向北西,深部折向南~南东,倾角25°~40°。矿层产状、形态受褶皱构造控制。矿区内矿层形态主要由以下几种:

1、层状、似层状矿层

为矿层主要形态,平面上主要以层状、似层状为主,在剖面上一般在褶皱的翼部。

2、“Z”字形

由一组同斜紧闭的背形和向形褶曲组成,矿层在重叠部位加厚,在转折部分叉开形成此种形态,其规模大小不一。

3、“乡”字型

矿层形态为一系列向斜和背斜相似褶皱组成的“乡”型,主要出现在同斜紧闭褶皱部位。在矿层包络面产状较陡时才能显示出此种矿层形态。一般规模较小,幅度通常不大于50米,宽度多数在20米左右。

4、“锯齿”状矿层

在规模较大的褶曲转折端中又密集发育次级尖棱褶皱,使矿层在这些部位整体呈不规则“锯齿”状,其规模一般较小。

4.1.3矿床厚度及其变化规律

矿层分地质矿层和工业矿层两种:地质矿层由绿泥磁铁石英岩、磁铁石英岩、镜铁磁铁石英岩组成,在地质矿层中根据工业指标圈定的矿层为工业矿层。

区内工业矿层的厚度,一般为3.0~15.0m,最大36.93m,最小1.54m,平均9.09,厚度变化系数81.04%。厚度变化中等。

厚度变化有以下规律和特点:

①从整体看,矿层的层位和厚度是较为稳定的,但在局部上,由于褶曲挤压作用使矿层加厚拉薄,造成厚度呈不规则的跳跃式变化。

②褶曲的转折重叠部位和等斜褶曲密集部位矿层厚度增加。

③在垂直方向上,当一个工程矿层多次褶转重复时,各次见矿的厚度往往相差悬殊,但多次见矿的平均厚度又比较接近于正常地段的矿层厚度。

从以上规律可看出,褶皱构造是矿层厚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它对矿层厚度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即可使矿层增厚,也可使其拉薄和出现“天窗”。

4.2矿石类型

矿石类型分为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两大类。自然类型是按矿物成份及其含量、矿石结构、构造、共生组合和含矿围岩划分。工业类型则按矿石工业技术特性划分。

矿石自然类型

根据矿物成份和含量分为:绿泥磁铁石英岩、条(纹)带磁铁石英岩、磁铁镜铁石英岩(镜铁磁铁石英岩型)三类。

①绿泥磁铁石英岩类型

呈暗绿色或深灰绿色,条带状构造,主要由绿泥石、磁铁矿、石英组成,位于矿体上部。

②条(纹)带磁铁石英岩

位于矿层中部,为矿区的主要类型,由灰白色与灰黑色组成的条(纹)带状磁铁石英岩,灰白色条带为含星点状磁铁矿的石英岩,灰黑色条带以磁铁矿为主,少量云母。条带在岩石中交替出现,条带宽0.1-3厘米,条纹宽一般0.1~0.2厘米,呈花岗变晶结构,条带(纹)状构造。

③磁铁镜铁石英岩

矿区该类型较少,但在矿区不同部位均有少量出现,在垂向上主要位于矿层底部或近底部,在平面上其形态主要呈透镜状,局部呈似层状。由浅灰色与黑灰色相见组成的宽条带状构造。浅灰色条带为石英岩,黑灰色条带则为镜铁矿、磁铁矿,呈花岗鳞片变晶结构。

五、矿床成因

矿区震旦系含铁岩系岩石的矿物组合特征,说明这套浅变质岩系属绿片岩相,系区域动力变质作用的产物。恢复原岩,相当于碎屑岩~硅铁岩~碳酸盐岩系的沉积建造。铁矿层自下向上,具“镜铁矿~磁铁矿~绿泥石~白云石~黄铁矿~有机物”的矿物沉积系列,显示了铁质沉积地球化学环境由氧化相~弱氧化相~弱还原相~还原相的演变过程。铁矿石中的石英(含量40~6O%)多系硅胶重结晶的产物,仅矿层中、下部见部分粒径0.02mm左右的碎屑状石英。据上述资料综合分析,初步认为:

(1)硅铁质浓集场所为接受陆缘碎屑物质少的浅海环境,硅铁质沉积发生在海进序列的初始阶段。

(2)硅铁质的主要来源为海底火山活动,但沉积区距古火山口有较大距离。

(3)本区铁矿成因类型属受变质火山~沉积型,归属于“新余式”铁矿。

参考文献

[1]余志庆,汤家富,符鹤琴.“新余式”铁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J].矿床地质, 1989,(04) .

[2]谢自谷,梅才湘,王建国,付清东.关于赣中新余式铁矿多层次(位)的讨论[J]. 矿床地质,1986, (01) .

[3]周建廷,王学平,刘川.新余铁矿田中的地质系统律和地质全息律[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7,(03) .

[4]戴元裕.江西省新余太平山铁矿区叠加褶皱构造解析并论恢复复杂褶皱系的包络面的意义[J].地质找矿论丛,1986,(02).

[5]胡恭任,刘从强,章邦桐,于瑞莲. 赣中变质岩带的组成及构造变质变形特征[J].地质通报,2004,(04).

上一篇:路桥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 下一篇:关于预埋铁件\预留孔施工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