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的人居环境理念

时间:2022-07-25 08:12:55

建筑设计中的人居环境理念

摘要:人居环境的优劣是决定人类理想栖居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人居环境理念也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设计思潮,给建筑师以启迪。本文探讨了建筑设计中的人居环境理念。

关键词:建筑设计;人居;环境;理念

Abstract: the living environment quality is decided to human ideal living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one of the factors,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concept has also become a kind of important design trend, to architects to enlighten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sign of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concept.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Living; Environment; concept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人居环境科学是20 世纪下半叶在国际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群。它以包括乡村、 集镇和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环境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 社会、 文化和技术等进行全面、 系统、综合研究人居环境是人类与其生存时空进行着最激烈的相互作用的存在形式,它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过程。在人居环境中,环境与人不可分割,人具有与环境同化的特性。本文着重探讨了建筑设计中的人居环境理念。

一、充分利用自然元素,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人居环境的建筑设计强调自然和生态环境,突出建筑等人工元素与绿地、水体等自然元素的结合。自然环境是不可再生资源,是衡量现代建筑价值的硬标尺,影响着建筑人居环境的质量。一项针对上海高层住宅区居民的调查显示,绿意盎然的自然环境和活动场地是居民关注的最敏感和最重要的内容,超过了对电梯质量、楼内环境卫生、房型设计、商业服务设施、物业管理水平的关注,排在第一位,表明了人们对自然的渴望。日本的一项调查显示了相同的结果,56.3%的被调查者认为“树木花草多”是舒适的环境所应具备的条件,居各项条件之首。人居环境理念下的建筑设计应注重与场地条件的结合,充分尊重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尽可能保留和凸显自然环境元素,结合自然生态条件设置水景、湿地、植栽以及相应的小品、建筑,讲究自然生态与人工的有机融合,创造良好的生态休憩环境。因此,自然环境与人类行为、感受的相互协调,是建筑与环境设计的基点,“以景养心,以境养人”。人与自然长期互动,人的意识中自然元素具有强烈的暗示力量,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性化的空间功能

1、建筑功能的合理配置,满足建筑功能、安全、休闲、社交的需求

在“动”与“静”之间的功能中,有可能形成最大的冲突。动、静混杂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很有必要将其分离。尽管建筑空间普遍具有复合,但人们的认识规律和行为习惯总是强化它一样或几样主要的功能,从而强化其主题性。建筑空间的主题不同,使用者的行为特征各异,相应地要求功能上的针对性。

2、行为设施的配置

所谓行为设施就是服务使用者各种行为的设备和设施,称之为“宜人事物”。以步行环境中的行为设施为例,多指长椅、座凳、垃圾箱等服务设施和雕塑、小品、绿地、路灯等景观设施。

3、宜人的景观环境

以调节情绪、舒缓压力、陶冶情操为诉求。确保“绿量”,满足使用者审美需求,体现文化品位。

三、环境安全感的创造

1、具有可防卫的领域感

建筑设计应注意把建筑空间划分为层次分明的领域,各领域有明确的、针对不同人群的属性,保障各功能空间单元具有内向的聚合性,各建筑、组团、院落和建筑内各分区等有明确的出入口,避免四通八达。领域属性明确,有利于人们形成对领域空间的认同感、归属感。空间领域层次渐进 (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院落半私有空间——私有空间),领域层次越深入,私密性和安全感越强。

2、具有可实现的私密度

建筑设计应注意把建筑空间划分为私密程度不同的功能分区,公、私分离,动、静分离,避免不愉快的行为及视线干扰。以住宅为例,居、寝分离,内外有别。卧室作为居住体中私密性最强的场所,在良好的光照与通风之外,宜配有单独使用的卫生间。

3、具有可管理的安全性

一是建筑环境界面安全。应具备防滑、防坠落等防护措施,注意室外环境水景的水深、水体洁净度、岸高、构造的安全度,避免选用有毒、有刺的植物品种,傍水、临崖的步道、游戏场地及运动场等安全防护措施要齐全,确保老、幼、弱、病、残人员及设施的安全,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计等。二是水、电、电梯、消防、监控等设备的安全。三是卫生防疫安全。垃圾管井和垃圾收集间不利于健康,应将其取消,密闭式或移动分类存放垃圾箱是较好的选择。四是治安安全,包括户外安全监控、遥控设施等先进防卫技术的应用,避免监控盲点、治安死角。

四、照顾特殊人群的需求

1、关心老年人和儿童

随着老龄人口逐年上升,对老年人生活设施及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视,是引导建筑师转向以人为本、实现生命价值的人居环境思想的飞跃。建筑师关注并完善老年人和儿童文化教育、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设施,营造满足全年龄化需求的人居环境。建筑规划应整合民生政策、经济模式和科技系统,创新人居模式,合理安排老年人生活、健康、文化活动场所及设施的配置,突出为老年人和儿童创造亲善、积极、互动的邻里交往场所与氛围,为形成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的人居环境创造条件。关注行为特征、体现创意思维、凸显艺术品位的雕塑小品、绿地、庭院及家具等文化休闲设施能够丰富老年人生活,激发儿童活力。建筑设计中既要提高老年人和儿童的生活质量,使采光、通风优越,空间、尺度适宜,又要重视其活动的特殊要求。通道满足轮椅、手推车等设施的使用,浴卫设施界面材料安全,便于照料和护理,扶手、照明和呼叫装置也应合理设置,方便老人和儿童的安全使用。

2、重视残疾人

建筑中的物质障碍是阻碍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因素。残疾人要以平等的条件完全融入社会,就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无障碍的建筑空间环境。全年龄与所有能力的人群能够共同愉快地生活,这才是人类共同追求的和谐社会。因此,建筑设计应协助失能人士克服诸多困难与障碍,鼓励残疾人与城市环境的良性互动。

3、方便外来人群

当今的人际交往突破了时空与模式的界限,创造了多样化的机会。让包括外国人在内的所有社区来访者感到便利、舒适和亲切,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区形象,提高社区的地位和竞争力,并能创造新的机遇。建筑设计不仅要为外来人群提供便利,丰富建筑空间环境,还要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空间与界面的推敲和环境布局。例如,设立富于创意的、清晰的空间标识系统,提供国际化的、涵盖医疗、防灾、交通、游憩的城市服务信息站,对外来者的接待服务向居留延伸。

五、场所精神是建筑设计的灵魂

1、建筑设计应表达场所精神

场所精神体现了人与历史的联系,也是建筑生命的延伸。特定时空中,每一座特定的建筑以其与空间的互动表达着自己的依据与选择,与超时空的全体人类共同进行着整体性的文明创建,从而获得了超越自身的时空拥有,居者也获得了一份深植于历史的安定感。因此,场所精神是建筑设计形而上的终极精神追求,可以使人自我确认、产生信赖和归属感,也让人们从中获得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获得了更好的存在根基。

上一篇:城市市政道路施工技术探析 下一篇:电子工业厂房建筑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