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st in “连续剧

时间:2022-07-25 08:04:27

第一部分:一场戏剧,半场生活

大概从五六年前开始,朋友聚会就多了一项,即一群人围坐在一块足够大的屏幕前面,聚众看剧。聚会通宵达旦,一次性解决掉一部剧的整整一季,到早上,各位再打着哈欠红着眼睛,满意地各自散去。

即使不是聚众围观,也可以独自一人按以上步骤操作——要知道有心爱剧陪伴度过的夜晚,比情侣之间的相对无言或者朋友聚会喧嚣之后的冷清孤寂,实在是要意义丰富得多,治愈功能良好。

剧集为人们制造了丰盛的话题,也解救了单身者无数个无所事事的夜晚,同时促进了存储技术或者光盘销售的发展。说得这么油爆,到底他们在看什么?

剧情剧,奉上完整结构

Drama类的剧是畅销大类,每集40分钟左右,最是消磨时间的利器。当年美剧开始在中国大热的时候,正是因为几部剧情剧突然火遍全国。这类剧,以美国为例,几个大电视台每年都孜孜不倦地推陈出新,而且大多质量上乘。

剧情类的剧往往比较贴近生活,比如已经播完五季,等新剧等得心焦的《绝命毒师》,道尽了中年危机的所有尴尬、落寞和遇到机会时的一股蛮横勇气;比如当红的《复仇》,多的是衣香鬓影帅哥美女,总算能看清上层人的生活——那就是住在海边公馆,天天开party,而仇恨则是藏在日常生活最深处的尖利的针,简直高端洋气刺激诱人;《唐顿庄园》是很多人看的第一部drama类英剧,看惯了美剧,接触这样细腻的有史诗情怀的剧集,直呼惊为天人。

每年艾美奖的剧情类获奖剧集也都十分所得其所,且大多是三观很正的剧。比如前几年的《广告狂人》,连续几年包揽了最佳剧情类剧的名额,一时间风头无两,这两年则基本上都是《国土安全》的天下。

之所以剧迷们都对剧情类剧集趋之若鹜,归根结底,是因为这类剧呈现了一个完整的世界结构,并且,美剧英剧尤其擅长将剧中人物关系层层展开,这就能够吸引观众越来越深入地进入剧中世界。毕竟,自己的生活已经足够劳累沉重,观看别人的生活是一件轻松得多的事情。

喜剧,独自在家的最好慰藉

喜剧是真爱。自带罐头笑声的情景剧尤甚,一集20分钟,在播放器前面一坐就是半天,刷完一季很轻松,它永远是独自在家时最好的慰藉。大概全世界观众的想法都是一样的,连载时间最长的几乎都是喜剧,动辄就是十年八年地一直播下去,陪了一代代观众走过人生的各个阶段。笑点可以每年都不同,人物关系可以永远亲密友好充满暖意:一个挑剔精明的gay,一个总是在情场中寻寻觅觅的痴情男/女,一个洞若观火善于吐槽的刻薄鬼,一个心地纯良愿意把自己当笑料的美人,再多两三个性格各异的人物——足以凑一场热闹十年的大戏。

当剧迷不长的几年里,见过老剧迷泪目惜别最后一集《威尔与格蕾丝》,见过初看剧集的人把《宋飞正传》刷了一遍又一遍,就连自己也深陷在几部剧中出不来。跟了七八年的《老爸老妈浪漫史》,又想见到主角Ted的真命天女,又担心一睹真容后剧集就要完结;穷追不舍的《生活大爆炸》,姑娘们终于说服自己跟理工男约会,因为他们也有看上去性感的时候;至于近一年大热的《破产女孩》,槽点笑点又密集又高级。更不用提什么《IT狂人》、《好汉两个半》,基本上每一部都是只要说出名字就能起到呼朋引伴的效果。

律政剧,科普教材

剧情剧和喜剧两个大类,只是最粗略的区分而已,还有很多类型剧,挨着一种种看下来,简直就是一个完整的人类社会长卷。

律政剧能燃起人的浑身热血。曾经用一个夏天的时间昼伏夜出看完《白宫风云》全部七季,算是对美国的政治体制和国家层面的政治生活有了笼统的了解,从此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被“”噎得说不出话来。《波士顿法律》则在每天午休时候断断续续看完,每当一集演出过半,到律师当庭结案陈词的时候,听到那些煽动性极强的当庭宣言,简直热血沸腾,如果旁边没有人的话,几乎就要站起来跟律师一起义愤填膺。

现在的律政剧新贵也有一部,《纸牌屋》,虽然每集水平有点发挥不平衡,虽然燃点略少,但是想了解美国议会政治的话,非常值得一看。更让人过瘾的《新闻编辑室》算是专业剧了,但也跟政治关系紧密。毕竟,无政治,不新闻。

科幻剧,场景特效迷死人

科幻剧是条砸钱如流水的生产线,其中的精品诚意之作也必然不少。几年前费尽心思刷完一遍《星际迷航》各系剧集,前两个月ST第十二部电影在大荧幕上公映时,硬是去看了两遍,每次都在进取号飞船划过深邃星际时激动得屏住呼吸——这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有个朋友也是科幻迷,当年追《4400》的时候可谓废寝忘食,《科幻大师》、《萤火虫》每集都刷了若干遍,现在也仍旧是一副要跟《神秘博士》厮守到老的样子。其它类型剧,情节和人物最重要,但科幻剧吸引人的第一眼却是场景和特效。值得一提的是,基本上美剧英剧的各种剧集类型,国内都可以模仿或者创新,但唯有科幻剧,尤其是偏硬的科幻剧,一直没见到有人拍。

罪案剧,层出不穷的人性阴暗面

罪案剧又占一个G点。美帝英帝的罪案想象力永远层出不穷,一部部剧追下来直叫人几番击节赞叹。《识骨寻踪》的科学侦破手段让人入迷,《犯罪心理》更是对心理学抽丝剥茧,很多故事都让人不胜唏嘘;《飞天大盗》则是高智商犯罪的快意恩仇,让人对几个诈骗犯充满敬意;至于《疑犯追踪》,虚拟了一个掌管和监控世界的机器,更是等完了整个暑假才终于要等来的大爱之剧。

看罪案剧,大多满足的是观众的神经和肾上腺素对惊奇刺激的需求。但罪案剧又大多不是暗黑到底的,最后总会由一位或一群承担着主流价值观的英雄来将被破坏掉的秩序恢复正常。看完罪案剧,第二天打开窗户,外面的世界还是依旧如常。而风平浪静下面的罪案汹涌,任君想象。

迷你剧、超短剧,小心落“坑”

迷你剧不提也罢,一提就是一腔血泪。大英腐国是迷你剧的出产大国,也是挖坑的好手。许多迷你剧被称作“三集片”,比如一部《夏洛克》,两年一季,一季三集,一集四十分钟,等得人心惊胆战,生怕横生个什么意外,两年的等待就落了空。剧组还总是在推特上调戏剧迷,甚至挖空心思拍出现场假梗来迷惑群众,只为牢牢守住剧情探案的秘密。实在堪称模范剧组。国内的剧迷大多按捺不住寂寞,纷纷去国外网站上蹲守,这才发现,世界大同,海内外多的是把两季六集短剧每一个像素都看了无数遍的寂寞剧迷,这算是用生命在刷剧。

好在又横空出世一部《黑镜》,似科幻又不是科幻,说不清楚那是未来世界还是平行世界。这些对世界和社会的设想或许都曾经出现在我们用科技或政治去揣摩未来的时候,但《黑镜》却展现了这些揣测和想象中阴暗的一面。

还有超短剧,却跟迷你剧不同,一季或许有二三十集,但是一集只有五六分钟。其中的代表之作当属德国的《屌丝女士》和法国的《总而言之》,一个讲女屌丝,一个讲男屌丝,言简意赅,吐槽吐得鞭辟入里,剧迷们纷纷表示躺枪之处实在太多。

不足为外人道

看剧看多了,看出些不离不弃的错觉。但是很多剧集都是看的时候高兴,看完了却没什么印象。有几部剧不一样。英剧《皮囊》,本来是一部烂漫荒唐的青春片,但却看出了青春苦短的荒凉。每次听到凯西说“Wow, lovely”的时候,牙根就一阵发紧,觉得好日子流逝得太快。

还有一部是日剧《深夜食堂》,最是慰藉人心的好东西。不管是周末懒散,还是半夜失眠,或者是夜深加班回来家里却冷锅冷灶只有一个人,都可以随便打开《深夜食堂》的任意一集,听个跟自己一样的普通人的传奇故事。从剧前主题曲第一个音节响起来的时候,一颗悬着的紧张的心,就放缓下去。像冬天里喝了一大口热汤。

第二部分:与君聊天,请谈剧

作为一个看张爱玲亦舒三毛长大的姑娘,小茶看的美剧也都跟大多数姑娘的选择一样。大学时代从《老友记》看起,莫妮卡和瑞秋的客厅沙发怎么摆放电视在哪里,橱柜里有些啥她都能记得,第几季第几集瑞秋和罗斯结婚了,第几季第几集罗斯在婚礼上错叫了瑞秋的名字,什么时候钱德和莫妮卡在一起……这些片段在小茶的记忆里随着几乎每年一次的重温愈发的清晰。

《欲望都市》让她接触到电视剧渴望呈现的美国未婚姑娘们的生活,在这部以凯莉找到Mr·Right为大结局的剧里,她喜欢她的高跟鞋、喜欢着米兰达的坚强独立,也曾为萨曼莎的放荡不羁大吃过不止一惊,而夏洛特对爱对婚姻的执着,让小茶感同身受。

接下来就是让她如带着窥视镜般接触中产阶级主妇们生活的《绝望的主妇》,再后来,就是但凡是男人和女人就能在一起凑对儿的《gossip girl》。这四部在美剧历史上举足轻重、同时也是在中国流传度最广的都市剧,足以囊括小茶的美剧史。当然了,《Glee》、《破产姐妹》、《老爸老妈罗曼史》也是她剧荒时候的“小茶点”。

也正是小茶除了那四部经典美剧之外,看了不少“小茶点”,才得以在午后电视剧讨论组里与大家混下去:剧海茫茫,几乎找不到与你口味完完全全一模一样的人,就算有两个人爱看的剧相同的多达十部之多,那也总有一些彼此完全不涉及的领域——就好像你跟一闺蜜彼此特别投缘,你俩星座血型都是一模一样,但你俩的月亮金星水星木星火星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正是这些与众不同,才是美剧那足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小茶第一次参与讨论组,大家讨论的是《权力的游戏》第一季。对于没事就窝在床上看电看美剧的小茶来讲,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剧——就好像几年前的《罗马》。在她看来,这就是一群男人们喝酒杀人、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时不时就搂个女人睡觉的故事,实在是不如都市剧喝喝咖啡、吃吃烛光晚餐看着动人。

但令她难以理解的是,平日里酷爱日本动漫和各国电影的蘑菇酱竟然是这类美剧的忠实拥趸。蘑菇酱是个标准的85后女生,是看海贼王、火影忍者的一代人,大大咧咧热衷时尚,小茶很难将她与《权力的游戏》、《罗马》联系在一起。然而蘑菇酱谈起“King of The North”时那热血沸腾的样子,确实能迷惑众生。那天讨论起《权力的游戏》里最喜欢的女性角色时,蘑菇酱滔滔不绝地批判了一位男性同事对小龙女丹妮莉丝的爱戴:“对于一个除了会说‘我是龙之母’之外就什么都不会的皇室女性来讲,小龙女真的不够看,远远不如史塔克夫人硬气,就算是梅丽珊卓,人家还会巫术呢!”就这样一部仅播到第三季、第四季复播还在遥远的2014年3月末的电视剧,在办公室讨论组里是时常能翻出来炒一炒的话题,被奉为“三观的验金石”。

据说在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电视剧的喜好上,有这样一条“鄙视链”,英剧>美剧>日剧>韩剧>港剧>台剧>内地剧>泰剧。高高雄踞于“鄙视链”顶端的英剧迷们甚至还专门弄出了一份“英剧粉儿装X指南”,优越感溢于言表。这其实确确实实是玩笑话,据不完全统计,没有只看英剧不看美剧的英剧迷,几乎所有的英剧迷都是从美剧迷发展起来的。

就连小茶这种几乎不染指英剧的,也在百无聊赖之时翻了两集《唐顿庄园》,顿时就被那难以言表的贵族范儿深深折服。半资深英剧迷蘑菇酱同学则不失时机地向小茶推荐《黑镜》与《神探夏洛克》,“你就不要当电视剧看,就当做电影,一季就三集。”

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每一句台词都值得推敲、每一个镜头都如电影般精致,一旦中了英剧的毒,人们是多么难以自拔!

看剧,看的是别人的人生;可看什么样的剧,也大概能折射出观者的人生。热爱美国都市剧的小茶,乖乖上班、乖乖下班、乖乖结婚生子,最大的爱好就是看剧,然而她即便如此热爱美剧,也不会为了看剧熬夜等中文字幕:“今天看不了明天看咯,反正剧又不会跑。”

口味“刁钻”的蘑菇酱则是另一番景象:班是天天都上,但活却不是天天都做,有时候一天做两天的活,有时候三天不干活,在保证不影响大局的前提下尽量地拖延,下班不爱在家吃饭,呼朋唤友“吃一顿好的”才是正常的生活状态,如果爱看的剧在哔哩哔哩有播出,那一定会等更新,先看一遍生肉(无字幕版),再看一遍字幕版,最后若是有闲,还会专门看一遍用以挑拣吐槽点。

当然,蘑菇酱这些怪癖在另一位看剧达人亚麻君眼中算不得什么,因为作为标准的重口味,较为彪悍的事迹包括每周就着晚饭看《行尸走肉》。入门美剧是《CSI》,接着《Lie to me》、《犯罪心理》,风靡一时的《越狱》、《傲骨贤妻》、《律师本色》、《豪斯医生》、《实习医生格蕾》等等,都是她追剧目录里轮番上阵的棋卒。

蘑菇酱与亚麻君是讨论组的中坚力量,完全得益于她们对各类电视剧的容忍度,亚麻君能一边讨论《行尸走肉》里的血腥镜头,一边讨论《gossip girl》里谁会是selina下一个入幕之宾;而蘑菇酱也能一边与男人们争论谁更适合坐在铁王座上,一边与女生们讨论朱妈(《吸血鬼日记》编剧)到底什么时候才会让Stefan和Caroline修成正果。

什么,你说《生活大爆炸》没什么好讨论的?错!在大部分美剧迷的心中,谢耳朵与日常生活同在。

第三部分:人以剧分

最近有人针对北京393名20-50岁的人做了调查,显示学历和收入较高的中国人喜欢看美剧,其次是一部分日剧。因为其剧情“理性且轻松”。而学历收入偏低的人普遍喜欢“非理性、感情过度表露”的韩剧以及其他剧。

能否将看剧和收入混为一谈且不说,但目前各国的电视剧以一种全面侵袭媒介的方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比起小时候每天辛苦等两集的老式电视剧,电视剧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货架商品,确实有些琳琅满目任君选择的意味。

和朋友们的早安语最近已经变成:“今天你看Captain Cool了吗?”TVB《冲上云霄2》的Cool魔如今起码有数十万粉丝。美剧更不用说了,《冰与火之歌》、《破产姐妹》、《广告狂人》、《新闻编辑部》……很多人已经做好了全部追完可能要花十年的心理准备,成就感比每个月到手的工资还要高。

虽然电视剧人群这么庞大。但各国剧迷绝对不觉得他们彼此是同道中人,看日剧的鄙视看韩剧的,看英剧的鄙视看美剧的。更有一派独立门户:泰剧或者台湾原著民剧!央视一套下午连播,忠实粉丝之一是我妈。那么各国电视剧的人群究竟有何特点?

美剧:

要说近几年在中国最红的剧,无疑百分之八十来自美帝的电视剧。究竟红到什么程度?《吸血鬼日记》里的Lan出现在了《快乐大本营》的录制现场,和谢娜框在了一个电视镜头里。为什么?因为美剧在中国受众很多,实在很红。

看剧人群介绍:喜欢看美剧的人收入是不是真的高,不大清楚,但智商活跃逻辑行动力很强,且做事效率高,为人性子多半急。朋友中的一男一女,男的是自由职业者,常年到处旅游;女的则在银行做中层管理,无规律加班。虽然有收入偏差,两人的逻辑思维能力都不错,说话直切命题,很少出现脑子短路的情况。出外社交和宅在家的情况各一半。有毅力,能忍受反复做枯燥流程的事情。

看剧道具:电脑、IPAD、手机、薯片、可乐、麦当劳等垃圾食品。由于美剧很少在电视上播放,所以这类人都对电脑和电子产品有一定程度的依赖症。

口头禅:我觉得、我认为、不是这样。

最近火热的剧:《广告狂人》、《生活大爆炸》、《CSI》、《吸血鬼日记》、《之徒》、《美国恐怖故事》、《傲骨贤妻》。

英剧:

英剧相对于扑面而来、数量质量都有一定保证的美剧,拼的可能只有它的质量和文化积淀了。比如《神探夏洛克》、《唐顿庄园》、《都铎王朝》,英式幽默的也有最近很红的《摩登家庭》,还有略微阴暗沉重的黑色幽默剧《黑镜》。比起美国人把各行各业讲了遍的特征,英国人更爱秀自己几百年的历史和人物服装。

看剧人群介绍:这群人性格属于三思而后行的谨慎派,骨子里有些精英思想。经常对于美式喜剧文化嗤之以鼻:“那种也能叫喜剧?”他们喜欢英式面无表情的黑色幽默,更加注重事物的细节而显得吹毛求疵,还有部分IT男也非常喜欢看英剧,认为这样更能显示他们的“专业性”。

看剧道具:电脑、IPAD、DVD、星巴克的咖啡。此类人看剧精神集中,一般不需要零食分散注意力,但会选择一个环境不错的地方看剧。

口头禅:是吗?呵呵、你觉得呢?

最近火热的剧:《皮囊》、《菜鸟老爹》、《摩登家庭》、《IT狂人》、《大侦探波洛》、《远古入侵》。

日剧:

在我小的时候,日剧曾在中国红极一时,凤凰卫视的八点档全是黄金日剧。《东京爱情故事》、《同一屋檐下》、《一吻定情》、《悠长假期》、《少年金田一》。日剧擅拍三种题材:行业片、家庭人性和推理剧。

看剧人群介绍:虽然现在日剧已经不复当年光辉,逐渐没落,但依然有一部铁杆粉丝,怀着童年日剧情结追日剧。这类人绝对是属于对爱对生活进行思索的人,因为日剧很多时候看起来并不轻松,有很多压抑和揭露社会事实的成分。喜欢看日剧的人群通常性格较为内向腼腆,比较御宅。心智虽然活跃发达,但喜欢简单质朴的事物,不喜广泛社交,逻辑思维力也不差,做事一板一眼,创造力可能比喜欢看美剧的人略差。

看剧道具:电脑、DVD、IPAD,7-11、全家的零食和奶茶(很多日产)。

口头禅:哈哈哈哈(网络上,私下性格内向)、省略号、感叹号、以及少量日语。

最近火热的剧:《半沢直树》、《神探伽利略》第二季、《一吻定情2013年版》、《最后的灰姑娘》。

韩剧:

韩剧走入国人的眼中主要是当年那两部催泪弹《蓝色生死恋》、《天桥风云》。印象最深是剧中女主角的嘴唇个个红得发紫。后来不这么干了,做了很大的转型。走清新俊男美女,多角恋路线,可惜集数又臭又长,从时间上来说,一般人很难招架。

看剧人群介绍:韩剧满足三类人的胃口:一是每天下午六点准时去菜市场买菜的退休大妈,还有是尚在读书的90后MM,以及一些热恋中打发时间看剧的男女朋友。看韩剧的人要不喜欢没有逻辑的故事桥段,要不是不大喜欢在生活中用脑过度。看剧对他们而言既不满足动脑,也不是为了求识。他们大多还是吃货,为了在吃东西的间隙找点事情做,于是韩剧就成了主要选择。即便是中途跟朋友聊天吹牛上洗手间然后去卸个妆,回来也可以接着看剧,完全不影响剧情。

看剧道具:电视机、电脑、IPAD、各种零食、外卖、抱手公仔、自家宠物(方便无聊的时候逗两下)。

口头禅:啊!不要啦!真的吗?55555

最近火热的剧:《主君的太阳》、《王家一家人》、《宫中残酷史》、《丑闻》。

内地三宝:TVB、国产古装、泰剧

除了以上四个类别,剩下的剧统一化分在一个区域,因为这个区域的观剧群构成太庞杂,性格和习惯不好定位。总体来说,只看港剧的人品位和效率要比国产古装剧的人高,多半也是看港片长大,有情节,所以可以忍受TVB剧的流水线流程。而如今看国产古装剧的人,通常有一种自虐的恶趣味,完全不看剧情、主角,看的是雷点和台词和纠错,此类剧的爱好者以男屌丝和女汉子居多。

最后,可以把看泰剧的人归结于人生被正能量填满,不知道负能量为何物的一群人。

第四部分:英剧&美剧,共同进步,暗里较劲

某综艺节目制作过一期看剧达人的内容,有一位看剧大妈秒杀了所有在场达人,那位来自东北的大婶,儿子是做英文剧字幕翻译的,她也就跟着儿子看了几乎所有的美英剧,她最推荐的是《吸血鬼日记》,主要讲“大叔伯喜欢上了弟媳妇”。

这位阿姨之所以亮了,是因为我们目光所能及的中老年妇女都在追一百多集的台湾、韩国电视剧。逛公园、买菜、遛狗的时候,会看到她们突然一拍大腿,往家里赶,电视台放《再见阿郎》或《人鱼公主》的时间到了。她们要忍受一天只放三集、每集间还有二十分钟电视购物的追剧节奏,可她们觉得没什么不好,每天看太多会头痛,一下子看完了明天干什么?有广告又怎么样,这个时间她们可以上厕所、炒个菜。

英剧的文学供养

如果英剧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美剧就是酷炫狂拽吊炸天。爱英剧还是美剧?在中国,这对于自诩看剧有品位有见识的观众来说简直是一道心理测试题:爱英剧,代表文艺、独立、轻微腹黑、遗世而独立举座皆疏离;爱美剧,代表开朗、亲和、有着带一点天真的浪漫、信奉公平热爱人群。于是,英剧迷难免嫌弃美剧迷简单低俗,而美剧迷又常常看不上英剧迷的故作姿态。

且不谈两者的优劣。不过随着《绝望的主妇》、《豪斯医生》等热门美剧的陆续剧终,美剧的大热态势不复当年已成事实。倒是英剧,几十年如一日沿着既定路数,近年来竟收获大批拥趸,其中不乏当年的美剧迷。在制作成本上,英剧自然无法与财大气粗的美剧相比,英国的免费公共电视台,包括BBC在内不足10个,剧集制作量更是无法和美国抗衡。既然没法做大,那就索性做精,英剧的制作团队深谙此道,以一向传统的绅士派头,笃悠悠地拍出一部又一部品质之作。以《唐顿庄园》为例,单集投资就过百万英镑,创下英国电视史上制作费用的纪录,把庄园贵族 生活 的奢华展现得淋漓尽致。不过,精良可不仅仅是钱堆出来的,还有制作者对于细节的孜孜以求。比如剧中的所有女性化妆都不用睫毛膏,因为描述的年代睫毛膏尚未发明出来;做蛋糕时也没有出现刀叉,因为那时候的贵族吃蛋糕都只用手。

不得不承认的是,英国人比美国人“有文化”,他们悠久的文学传统正是英剧源源不断的给养源。很多英剧都翻拍自文学名著,如《远大前程》(查尔斯·狄更斯原著)、《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原著)等。此外,英剧普遍在深度和内涵上略胜一筹,《黑镜》大热时很多人感叹,这样寓意深刻、切中当下人类心态之要害的“神剧”,大概只有英国人才拍得出来。

现在英国的绅士和淑女们也不再是“老古董”,他们有着比美剧更甚的大尺度。除了电视台不设分级之外,英国人的思想观念比大多数国人想象的要开放,在性方面,英剧比美剧“无所顾忌”得多,青春剧《皮囊(Skins)》里,、粗口、嗑药和暴力镜头如同家常便饭。

特别是,英剧有着源远流长的“腐文化”。在豆瓣、天涯上,大家把英国戏称为“腐国”。“腐女”们认为,英国编剧们一定是故意见缝插针地卖腐,几乎在每部剧里都能总结出一对“基情四射”的“男男组合”。《神探夏洛克》,以及BBC新版的《远大前程》,这样一部改编自狄更斯小说的英剧,男主角与女主角之间擦出的火花远不及与男配角、饰演赫伯特的哈里·劳埃德(Harry Lloyd,狄更斯本尊的玄孙)!

第五部分:警钟:看剧,你必须得明白——

看美剧是不可能学好英语的

Emily读大二的时候,同系的一位学姐顺利拿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offer和全额奖学金。这件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事当年在Emily所在的大学激起了不小的羡慕情绪,效仿之风也随之而起。作为跟学姐平时关系不错的同乡小学妹,Emily在第一时间就拿到了对方的真传秘籍——看美剧。

拿着从学姐的电脑里拷下的整整两季《老友记》,Emily信心十足地开始了所谓的“看美剧学英语”教程,真相信只要“一边听台词一边照着念,不看字幕”,就能像英语速成班发的广告传单那样,在三个月之内练成一口标准的美式英语。

“用《老友记》当教材真的很失策。”现在看来,在设计公司做管理的Emily除了裙子和高跟鞋不会考虑其它穿着,然而这个十足的小女人当年就是个整天裹着运动服的女汉子。哄笑不断的浪漫情景喜剧绝对不是她的菜。“像瑞秋那种bitch看见就烦,让我跟着念她的台词简直是受罪。”

遵循本能,Emily义无反顾地迷上了当时红遍大江南北《越狱》。“把地图纹在背上这种逃狱方式真的很酷不是吗?我超喜欢《越狱》,然后是《CSI》、《犯罪心理》……当时没有在线看这么高端的方式,15G不到的硬盘很快就被塞得满满。”Emily眉飞色舞地回忆那段光辉岁月。“我当时真的很想学好英语。看美剧跟死记硬背辞书完全不一样,有些东西是你在书本上学不到的。” 而她也以惊人的模仿力学会了美国监狱里的常用黑话和人体解剖的关键术语,用来在同学面前显摆。“剧情那么精彩,谁还有功夫跟着念台词啊!”

几年下来,Emily依然是个离开字幕就抓瞎的半吊子,当年参加托福考试连及格线都达不到,更不要提什么全额奖学金了。安心留在国内,每周守着网络追看《嗜血法医》的Emily耸耸肩说:“如果你想学好英语,千万不要看美剧,尤其是那些超合自己的口味的美剧。”

求刺激,这不是好途径

“我不会把美剧当看的!”

作为一名忙碌的女工程师,Cecilia对女性担当主角的美剧情有独钟。“我喜欢看《欲望都市》、《真爱如血》,还有最近追得很痴迷的《客户名单》。”这些剧集中,强大自立的女主角让Cecilia找到了带入感。

“《欲望都市》是我认真看的第一部美剧,也是我心目中最棒的美剧之一。我最喜欢的是莎蔓珊这个人物。当时我还在读大学,之前还在跟室友们一起追韩剧,看到一个女人居然可以好色到这种程度,我吓了一跳,同时也抑制不住地感受到了惊喜。”

从此以后,Cecilia便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朝莎曼珊方向发展。她拒绝早婚,穿着鲜艳贴身的连衣裙,佩戴夸张的宝石首饰,住在装饰简洁的大房子里。“当然,我不可能像她那样随便跟人,这个要服从国情。”

毫无疑问,Cecilia是一个率性大胆的肉食系熟女。但如果说她看剧关心的只是肉戏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为了那些,我不如去看,但是我从来不看,因为那只是浪费时间而已。”

Cecilia欣赏的是美剧中公平对等的两性关系,这是一切围着男人转的国产古装剧和以团圆婚礼告终的韩剧中都找不到的。美剧女主角并不都很美,但都有各自的独特气质。“她们理直气壮地对男人索要属于自己的那份权利,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床上里。”

看剧不一定适合情侣档

“我们才不会因为美剧而分手”结婚才刚刚一年,Holly和老公就遇到了问题。

“我真的低估了两个人一起生活的难度。”不一样的作息时间,不同的就餐口味,不同的休闲爱好,最糟糕的是,就连两个人好不容易聚在一起看电视,都会引发一场恶战。

“当初发现他喜欢看美剧,对我来说绝对是加分项目。”Holly从高中时代就开始追看美剧,大学的时候还当过字幕组的翻译,绝对算得上是业界资深人士。那时的Holly是个很骄傲的女孩,会因为看到自己的网名出现在美剧字幕里而沾沾自喜,自以为看美剧的人都是高处不胜寒。当她跟Joe一起聊《生活大爆炸》,看到对方学“谢耳朵”的样子把理科公式拽来拽去就迷得神魂颠倒,长相和家境什么的全都既往不咎。

“结婚之后我才知道他其实是小气又大男子主义的‘霍华德’!”

虽然两人因为《生活大爆炸》结缘,但Holly真心喜欢看的是《绯闻女孩》和《吸血鬼日记》这类俊男美女亲亲我我的青春剧——热闹养眼,无须深思。而Joe则越来越被打打杀杀的重口味美剧所吸引。“我完全不明白那种剧有什么好看的,而他偏要跟我讲谁谁有多牛逼。”

“明明小摩擦每天都会发生,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件事这么火大,如果是因为看电视而分手的话,那就太荒唐了不是吗?再说了,我们的房子可是照着‘贝克街221号’(《神探夏洛克》)的风格来装修的。”

翻译组,很难有春天

“再不退休我会得老年痴呆的”去年有一段时间,网络上流传着一个“鄙视链”的段子:吃麦当劳>吃肯德基>吃德克士,工科生>理科生>文科生,看英剧>看美剧>看日剧。也许是出于这种心态,每次被朋友介绍为“翻译美剧字幕的”的时候,小白一定会不怕口干跟人仔细解释清楚。但是在大多数人眼里,英国剧和美国剧没有什么区别——反正说的都是英文。

“没有我们翻译字幕,看剧一定很痛苦吧?”

虽然英剧没有美剧那么普及,但小白的成就感完全不受影响,再加上那个“鄙视链”作怪,他说出来的剧名越是没有人听过他就越得意。“我现在比较羡慕的是那些做法语字幕的人呢——知道‘法剧’的存在吗?有些比英剧还牛哦。”

不过再多的优越感也弥补不了小白最近的失落。“做完我最爱的《白教堂血案》这一季,我就退休了。”

跟其他人一样,小白是读大学的时候加入字幕组。这年龄段的人最受欢迎,时间多,精神足,是完美的苦力人选。到现在为止,小白参与的剧集没有一千也有几百,从来没有拿过一分钱。圈子里把这称作“文化NGO”,“如果碰了钱,我们就完蛋了。你们看电视剧的时候从来不关心上方滚动的字幕么?‘绝不涉及商业用途’,那个不是什么噱头,而是真正有法律效力的。”

小白不是英语专业的,做翻译只是因为惯性——从剧情爱好者转型到字幕翻译者只需要一个发自QQ群的委托而已。“一旦做下去,就很难停下了。哪怕对那部剧完全不感兴趣,也抑制不住要把角色的台词转换为中文的冲动。”

翻译字幕让他早早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同时也挂掉了两个科目。但步入职场,他渐渐感到力不从心,熬夜太多的恶果已经体现:记忆力下降,失眠。“我随时可以退出的,只要把QQ名单拉黑一串——字幕组里的同志们从来没有见过面,连电话都没有通过。要想‘退休’的话,我只能这么做。”

上一篇:凯蒂·霍尔姆斯:找回自己的名字 下一篇:跟居家开个小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