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中几个出人意料的细节

时间:2022-07-25 04:50:16

内容摘要:《石壕吏》明写老妇诉苦,暗写官吏威逼,逐步道出百姓的苦衷。许多读者都对此做了独到的分析,但忽略了其中几个出人意料的典型细节,笔者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石壕吏》 细节 艺术风格

《石壕吏》全篇只有一百二十个字,却蕴含着丰富的故事情节。明写老妇诉苦,暗写官吏威逼,逐步道出百姓的苦衷。许多读者都对此做了独到的分析,但忽略了其中几个出人意料的典型细节,笔者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读者更深刻地领悟诗圣沉郁悲怆的艺术风格。

一.“老翁逾墙走”

“走”乃“跑”的意思,“逾墙”是“翻越高墙”,年迈体衰的老翁一听到“有吏夜捉人”,马上就能“逾墙”而逃,按他的体力可算是“超常发挥”。一个“逾墙”写出了老翁危急之中近乎逃命的情状,暗示了官吏的蛮横无理和男丁早已被抓尽的现实,即使在夜晚,凡是男人不管你有多么年迈都有可能被抓走,一家人几乎都时时警觉,一旦有点风吹草动,就马上让男人逃跑。有的评论家说可能以前准备好梯子,倘若这样,岂不是给官吏留下了逃离的痕迹,笔者认为极有可能是求生本能促使下爆发出来的力量使“老翁”逾墙而逃。“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兵车行》)从老妇的致词中我们已经知道他家的男人有的已经随百草,有的只是暂且偷生,即将随百草,剩下这位老翁也极有可能随百草,一旦老翁死于战场,这一家老小就要被活活饿死,这是一个唯一能保全家人性命的希望,岂能不极力逃跑?

二.老妇“请从吏夜归”

战场上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老妇为什么请求“急应河阳役”?为什么说自己还能“备晨炊”?一副唯恐人家选不上她的样子。首先,她即使前去送死也不是最佳人选。家里还有老翁,虽然出逃,可能也不会走得太远,极有可能被逮住。她家是经不起搜查的,即使躲过了初一,也难保十五能过个平安夜。在女人中还有比自己年轻的媳妇,从军的优越性显然是超出了自己,一旦被官吏抓走,乳下孙就要饿死,为此,老妇先用“出入无完裙”请求官吏不要进屋子,再用自己充军给官吏交差,一旦被接纳,可算是老天开眼,总算给家人一个活路,怎能不千恩万谢呢?封建社会婆媳之间有严格的等级,公公和媳妇之间更有不可逾越的礼节,留下“出入无完裙”的媳妇与公公共同生活,那将会是一副怎样的尴尬与无奈。“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民不聊生的年代,草芥不如的百姓还有什么荣辱和礼节可言,公公媳妇共同抚育孙儿只能如此,幸有如此,苍天啊,总算用老太婆给了我们一家人一条生路,怎能不三呼万岁呢?还怎敢奢谈荣辱礼节?

三.作者为何只一“投”一“别”?

作者“暮投石壕村”,第二天“独与老翁别”,偷听了“有吏夜捉人”的全过程,为何没有出面劝说?在强盗出没的年代,旅途在外之人应该“未晚先投宿”,杜甫为什么要到傍晚才到石壕村住宿,说明他白天不敢走大路,或者藏在什么地方,到太阳落山了才偷偷地到村子里投宿。兵荒马乱的年月,任何人都朝不保夕。老翁怕被抓,逾墙而逃;作者也怕被抓,屏声敛气;即使他出面求情,有人听他讲道理吗?面对此情此景,一个文弱的书生除了悲天悯人外,还能做什么呢?倘若作者出面,不光是引火烧身,可能引起官吏的怀疑,既然有一个男人,说不定还有第二个第三个,下一步一定是更深入全面的搜查。唯有不谙世事的乳下孙可能是从母亲干瘪的里得不到乳汁,哭出了声,不知不觉地将奶奶送上了不归路,老翁、媳妇、作者只能默默地听老妇周旋,含着眼泪听她远去的脚步声。

经典之作,常读常新,反复咀嚼《石壕吏》,我们将会更加深刻地领会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镇原县三岔中学)

上一篇:词语品析法在高效课堂中的应用 下一篇:农村高中作文教学对策初探